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9-30 08:00:12

生态学概论 复习提纲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一 、名词解释 1 . 生态型 :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 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 件下,发生趋异适应, 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 、形态和生 理特性 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

2 . 农业生态学 :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 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 会环境作为一个整 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 、协同演变 、调节控制和 持续发展 规律的学科 。

3 .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断吸收物 质, 经转化后合成能量, 在转 化过程中有一定损耗, 但损耗的部分最终进入环境被生物利用这个过程 。

4 . 能量转移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 生产食物能,食物能通过食物 链和食物网,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 。

5 . 生态位 :是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 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 应位置 。

6 . 生境 :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 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 只能在 特定的小区域中生 存,这个小区域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

7 . 生活型 :不同种生物, 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 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 发生趋同适应,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 、生理和生态特性的 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

8 . 生物多样性 :是指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 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态过 程的总和 。

9 . 生态农业 :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的 方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 精华相结合,进行 物质生产和能量循环,并按人类的要求进行生产的 农业类型 。

10 . 周转率 :单位时间内所周转的量 。

11 .趋同适应 :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 由于长 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 异 、选择和适应, 在器官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现象,其结果使不 同种的生物 在形态 、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很强的一 致性和相似性 。

12 .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 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 物紧密的联系起 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即食物链 。

13 . 生态平衡 :就是根据生态学规律,建立合理的 生产结构,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循环 。

14 . 营养结构 :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 、生 物与生物,紧密连接起来的结构 。

15 . 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由于数量和所处营养级不同而形成的以能 量流动为基础的塔状结构 。

16 . 生物学放大作用 :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便 立即参与物质循环,性质稳定 、 易被生物吸收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 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富集作用 。

17 . 五大生态危机 :指能源危机 、水危机 、环境污 染危机 、人口危机和资源危机 。

18 .边缘效应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异质性和稳定性,使得毗邻群 落的生物可能在这一生境重叠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叫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 群的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的活动强 度和生活力这一现象 。

19 . 耐性定律 :各种生态因子对具体的生物来说, 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 下限,它们之间幅 度,就是该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又称耐性范围) 。

20 . 种群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特定空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 集合体 。

21 . 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 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 学 。

22 . 农业生态系统 :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 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 生物 、生物与环 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

23 .传递效率 :生态系统中, 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 养级所占上一个营养级能量的 比值 。

24 .趋异适应 :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 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 境的综合影响,不同个体群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的生态变异 。

25 . 腐生食物链 :
以腐生生物构成的腐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类型 。

26 . 生态平衡 :就是根据生态学规律,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 循环 。

27 .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生物为食, 同一生物又常常被多种 生物取食,于是食物链交错起来, 多条食物链相互连接 、形成的网状结构 。

28 . 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由于数量和 所处营养级不同而形成的以能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量流动为基础的 塔状结构 。

29 . 环境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各种除草剂 、杀虫剂 、杀菌剂的使用,矿山的 开发, 以及各种工业 “三废”的排放等,使引入环境的化学 、物理 、生物因素超过 了环境可能忍受的限度,从而使环境受到污染, 引起公害 。

30 . 富营养化 :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大大超过常 量,造成水生藻类生长过分繁 茂,藻类死亡后在水体中分解,大量消耗氧气,产生大量 CH 4 、H 2S 等,使水质变 坏 。

31 . 过渡带 :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

32 . 生态效益 :指农业在保护和增殖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效果 。

33 .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 、 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 、 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 构 、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

34 . 污染 :是指空气 、 陆地 、水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具有了人们不希望的 改变,这种改变可 能会有害于人类的生命 、有益的物种 、工农业生产 、文化财产 等,它可能废弃和恶化人们所需的资源 。

35 . 能量传递效率 :通常指食物链各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 。

36 . 次级生产 :指动物 、微生物等异养者的生产, 是利用初级生产产物进行物质 和能量转化,表现出的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的第二性生产 。

37 . 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 因子的综合作用,但其中必有 一种和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这些关键性因子 就是所 谓的限制因子 。

38 . 生物群落 :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

即群落 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的生物复合体 。

39 . 空闲生态位 :指生态系统中未被占据的位置, 即资源利用的潜力 。

40 . 生态对策 :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 、适应 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 。

41 . 农业生物调控 :是在个体 、种群和群落各水平上通过对生物种群遗传特性 、 栽培技术和饲养方法的改良,增强生物种群对环境资源的转化效率 ,达到调控目 的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42 . 群落 :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

43 . 互利共生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 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

44 . 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 种侵入, 出现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变化过程 。

45 . 生态因子 :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

46 .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库即为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 、存储的场所 ;流即 为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 。

47 . 人工调控 :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 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遵循农 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 。

48 . 生物的富集作用 :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微量农药, 并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现 象 。

二 、单项选择题 1 . 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 ········································(D ) A . 理论生态学 C . 环境生态学  B . 草原生态学 D . 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 2 . 农业生物环境是由以下哪两个环境复合而成的 ······················(B ) A .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C . 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  B .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D . 自然环境与生物环境 3 . 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 ······································(A ) A . 分散利用 、共同利用 C . 种间利用 、种内利用  B . 分散利用 、合同利用 D . 环境利用 、食物利用 4 . 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称为 ···························( B ) A . 因子调节 B . 密度调节 C . 原生调节 D . 次生调节 5 . 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 ········································(A ) A . 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生物生态型 B . 养分生态型 、温度生态型 、水分生态型 C . 植物生态型 、生物生态型 、微生物生态型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D . 环境生态型 、生物生态型 6 .对系统无序程度进行度量的热力学函数称为 ·························(B ) A . 生物能 B . 熵 C . 维持价 D . 食物链 7 . 根据辅助能的来源,可将辅助能划分为 ······························(A ) A . 自然辅助能 、 人工辅助能 C . 无机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B . 生物辅助能 、 工业辅 助能 D . 工业辅助能 、 自然辅助能 8 .在某一特定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 有机物质总量称为 ·····(D ) A . 循环量 B . 自然量 C . 沉积量 D . 生物量 9 .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主要为 ·································(C ) A . 直接调控 、 间接调控 C . 自然调控 、 人工调控  B . 环境调控 、生物调控 D . 输入输出调控 、 结构调控 10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C ) A . 物种结构 、 时空结构 B . 物种结构环境结构 C . 物种结构 、 时空结构 、营养结构 D . 营养结构 、生物结构 11 . 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 ······································(A ) A . 种间调节 、食物调节 C . 种间调节 、种内调节  B . 种内调节 、食物调节 D . 环境调节 、食物调节 12 . 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B) A .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C . 外因演替 、原生演替  B . 外因演替 、 内因演替 D . 内因演替 、次生演替 13 . 能量作为一种做功的动力,根据是否做功,划分为 ····················(B ) A . 光能 、热能 B . 动能 、潜能 C . 动能 、生物能 D .潜能 、生物能 14 . 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 ·································( D) A .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生物污染 B . 大气污染 、 C . 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 D . 大气污染 、 15 . 生 态 系 统 的  水域污染 、重金属污染 水域污染 、土壤污染 生 产 者 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A .狼 B . 森林 C . 食用菌 D . 鱼 16 . 稻 草 → 牛 → 蚯 蚓 → 鸡 → 猪 → 鱼 是 一 条 典 型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的 · · · · · · · A . 草牧食物链 17 . 下 列 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B . 腐生食物链 C . 寄生食物链 D . 混合食物链 哪 种 能 源 属 自 然 辅 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A . 降水 B . 石油 C . 天然气 D . 化肥 18 . 夏 天 晚 上 昆 虫 向 灯 光 群 集 这 是 什 么 引 起 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A . 能流 B . 物流 C . 信息流 D . 价值流 19 . 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 B ) A . 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 . 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 . 气相型和沉积型循环  D . 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20 . 相 邻 营 养 级 之 间 的 能 量 转 化 效 率 大 约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A . 1/5 B . 1/10 C . 1/20 D . 30% 21 . 下列生物中, 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 ································( A ) A . 兔 B . 小麦 C . 水稻 D . 蔬菜 22 .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养 分 循 环 的 三 个 主 要 养 分 库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A . 植物库 、动物库 、土壤库 C . 水体库 、土壤库 、生物库 23 . 沉 积  B . 土壤有效养分 库 、土壤矿物库 、土壤有机物库 D . 土壤库 、岩石 库 、生物库 型 循 环 的 特 点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A .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  B .速度快,循环不完全 C .速度较慢,循环较完全  D .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 24 . 能 够 决 定 地 球 上 动 物 的 人 口 生 存 数 量 的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A .初级生产 量 B . 次级生产量 C . 热量 D . 三次生产量 25 . 样 方 中 种 群 个 体 分 散 度 (S2) 大 于 平 均 数 (m), 这 种 分 布 格 局 称 为 · · · · ( A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A . 成群型 26 . 气  B . 随机型 相 型  C . 均匀型 循 环  D . 生态型 的 特 点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A . 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 C .速度较慢, 循环较为完全  B .速度快,循环不完全 D .速度较慢, 循环不完 全 27 . 环境中的生物会发生竞争,凡在竞争中以其“量”取胜的,则称为 ·······( A ) A .r-对策者 B .K-对策者 28 . 下 面 关 于 演  C .r-K 连续体 D .CAM-对策者 替 的 说 法 哪 个 正 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A . 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规律性 B . 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所替代的过程 C . 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方向性 D . 演替以先锋种为发展顶点 29 . 华北地区不能栽培柑桔 。主要影响因素是 ··························( C ) A . 活动积温 B . 有效积温 C . 越冬最低 温度 D . 最热月温度 30 . 有害物质的富集使人类受害最大,这是因 ···························( C ) A . 人们经常接触有害物质  B . 人类的摄食量大 C . 人处于食物链的终端  D . 大多数人直接从事农牧 业生产 31 . 在群落中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特殊环境,往往是主要层的优势种的 植物种是 ·························································( A ) A . 建群种 B .优势种 C . 亚优势种 D . 附属种 32 . 当小麦施肥量为 15 公斤时,产量为 100 公斤, 当施肥量为 20 公斤时,小麦产 量为 130 公斤,小麦价格为 2 . 5 元/公斤,则其边际收益为 ················( D ) A . 250 元 B . 325 元 C . 75 元 D . 15 元 33 . 最早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和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的科学家是 ··(D ) A .A ·G ·Tansley (坦斯列) C .E ·P ·Odum (奥德姆)  B .C ·Darwin (达尔文) D .H ·HaecKel (海克尔) 34 .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份比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了 ························(B ) A . 动物 B . 人类 C . 植物 D . 微生物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35 . 现代农业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共同特点是 ·························(B ) A . 单产高 B . 商品生产发达 C . 能量产投比高 D . 开放性低 36 . 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D ) A .捕食食物链 B . 腐食食物链 C . 混合食物链 D . 寄生食物链 37 . 稻田养鱼 、养鸭,这种现象属于食物链加环的 ························(A ) A . 复合环 B . 减耗环 C . 生产环 D . 增益环 38 . 早春和冬季采用塑料大棚 、小弓棚栽培蔬菜, 采用保鲜贮藏保存鲜果等,这属 于农业结构的时间结构类型中的 ·····································(A ) A . 人工设施型 B . 种群嵌合型 C . 种群密集型 D . 温度种植型 39 . 水生生物能量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 ································(D ) A . 摄食量大 B . 排泄量少 C . 摄食量少 D . 呼吸量低 40 . 群落的成层性是指 ··············································(A ) A . 植物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 B . 群落中植物按高度的垂直配置 C . 植物的演替变化规律 D . 群落中光 、温条件的垂直变化规律 41 . 关于生物群落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B ) A . 生物群落是一个结构单位 B . 生物群落既受环境 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和改造环境 C . 生物群落只是一个功能单位 D . 生物群落不是一个功能单位 42 . 生物种内个体在其生存环境空间中的配置方式,称为 ·················(C ) A . 种群生态 B . 种群密度 C .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D . 种群空间位置 43 . 地衣中藻类与真菌的结合属于种间关系的 ··························(B ) A . 原始协作 B . 互利共生 C . 寄生 D . 中性作用 44 .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经自然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 、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 的基因型类群,称为 ················································(B ) A . 生活型 B . 生态型 C . 生态位 D . 生理型 45 . 农业上利用汞灯诱杀害虫, 是利用光谱中的 ························(D ) A . 红光 B . 蓝光 C . 红外线 D . 紫外线 46 .在农业资源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D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A . 可更新资源 B . 可回收资源 C . 社会资源 D . 不可回收资源 47 . 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C ) A . 提高氮/磷 、钾肥的施用比例  B .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 、钾肥 C . 增施有机肥  D . 不施用化肥 48 . 中国生态农业具有的特点是 ······································(A ) A . 劳动与技术密集 B . 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C . 规模大投入少 D . 投入低效益高 三 、 多项选择题 1 . 理论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生物类别分为 ······························(AD ) A . 动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C . 农田生态学 、 森林生态学  B . 微生物生态学 、草原生态学 D . 微生物生态学 、 昆虫 生态学 2 . 农业生产包括三个系统,把三个系统相互统一研 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 个重大发展 。这三个系统是 ········································(ACD ) A . 农业生态系统 B . 农业工业系统 C . 农业技术系统 D . 农业经济系统 3 .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 ·····································(ACD ) A . 种群数量 、空间分布  B . 种群分布 、邻接效应 C . 种群遗传  D .邻接效应 4 . 具体研究中生态位常分为哪三种类型 ·····························(ABD ) A .础生态位 B . 现实生态位 C .模型生态位 D . 空间生态位 5 . 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 ······························(BC ) A .捕食与寄生 B . 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 C . 偏利作用 D . 互利共生与竞争 6 .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 ············································(CD ) A . 外因演替 B . 内因演替 C . 原生演替 D . 次生演替 7 . 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 ·································(BDAC ) A . 草本群落阶段 B . 地衣群落阶段 C . 木本群 落阶段 D . 苔藓群落阶段 8 .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 ··········································(ABC ) A . 正相互作用 B . 负相互作用 C . 中性作用 D . 前导性作用 9 . 就植物来说,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进行的划分,生态型包括 ·······(AD ) A . 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B . 生物生态型 、 环境生态型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C . 温度生态型 、光照生态型 D . 生物生态型 10 . 一般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研究应同时包括的方面, 即 ·······(ABCD ) A . 生物学 B . 社会经济 C . 人类健康 D . 社会公共政策 11 .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C ) A . 物种结构 、 时空结构  B . 环境结构 、生物结构 C . 营养结构  D .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12 . 种群波动的调节主要包括 ······································(ABC ) A . 密度调节 B . 非密度调节 C . 种内调节 D . 种间调节 13 . 群落的结构包括 ··············································(ABCD) A . 群落的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C . 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B . 群落的时间结构 D . 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14 . 生态因子的数量虽然很多,但依其性质可以归纳为 ··················(ABD ) A .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C . 生存因子 、环境因子  B .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D . 人为因子 、火因子 15 . 食物链的类型有 ··············································(ACD ) A .捕食食物链 B .共生食物链 C . 腐食食物链 D . 寄生食物链 16 . 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可分为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 环,下列那些元素属气相型 ·········································(AC ) A . 碳循环 、氮循环 B . 磷循环 、水循环 C . 水循环 D . 钾循环 、氮循环 17 .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ABCD ) A . 能量转换功能 B . 物质转换功能 C . 信息转 换功能 D . 价值转换功能 18 .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有 ·········································(AC ) A . 环境组分 B . 营养组分 C . 生物组分 D . 非生物组分 19 . 生态因子对生物具有 ··········································(ABD ) A . 同等重要性 B . 不可替代性 C . 专一性 D . 互补性 20 . 农业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 ··························(ABCD ) A . 生境调控 B .输入输出调控 C . 农业生物调控 D . 系统结构调控 21 . 生态平衡失调功能上的标志是 ···································(BD ) A . 一级结构缺损 B . 能量流动受阻 C . 二级结 构受损 D . 物质循环中断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22 .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BC ) A . 组分结构 B . 时空结构 C . 营养结构 D . 食物结构 23 . 生物种群间的正相互作用有 ····································(ABD ) A . 互利共生 B . 偏利共生 C . 寄生 D . 原始协作 24 . 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是 ··································( AD ) A . 碳氢化合物 B . 氟化物 C . 二氧化硫 D .氮氧化物 25 . 叶绿素主要吸收 ··············································( BD ) A . 绿光 B . 红光 C .橙光 D . 蓝紫光 26 . 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 ·········································(AC ) A . 外因演替 B . 原生演替 C . 内因演替 D . 次生演替 27 . 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有 ·····································( ABC ) A . 发展草食动物 B . 发展水生生物 C . 利用腐生食物链,增加能量利用的层次 D . 提高光能利用率 28 . 农业生态系统中,种群水平上的群体结构的自 调节是由哪些因素来共同完成 的 ·····························································( BCD ) A . 群体的总光合势 、光合生产率  B . 负反馈作用 C . 外因的直接作用  D . 正反馈作用 29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 ······································(ABC ) A . 生产力高 B . 区域性明显 C . 开放性大 D . 稳定性高 30 .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主要养分库有 ··························(BCD ) A . 水库 B . 植物库 C . 农田 D . 土壤库 31 . 食物链结构的特点是 ·········································(ABCD ) A .在同一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不同和其他 生活习性不同的多种生物 B .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它 们的长短不同,营养级数目不同 C .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食物 链比重不同 D .在任一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协同起作用 32 .优势种在群落中 ··············································(ABD ) A . 个体数量多 B . 盖度大 C . 个体数量少 D . 生活力强 33 .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 ···············(ABCE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A . 耐性限度 B . 生态幅 C . 生态价 D . 生态位 34 .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于 ······································( ABCD ) A . 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 B . 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 C . 系统边界大小 D . 系统的层次多少 35 . 下列能中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有 ·································( ABD ) A . 种子 B . 肥料 C . 雨水 D . 人畜劳力 36 . 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用年龄金字塔表示,可分为 ··················( BCD ) 。

A . 离散型种群 B . 增长型种群 C . 稳定型种群 D . 衰退型种群 37 .造成水体污染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 ·····························( ABC ) A . 工业污染源 B . 交通污染源 C . 城市生活污染源 D . 生物污染源 38 . 群落的稳定性的含义包括 ······································(ABC ) A . 现状的稳定 B . 时间过程的稳定 C . 抗变动能力和变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D . 植物种类的多少 39 . 以下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 . . . . 的资源的是 ························( ACD) A .铁矿 B . 渔业资源 C . 石油 D .煤 40 .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成本外摊 ·····································(AC ) A . 公共牧场放牧 B . 植树造林 C . 猪场污水直接排放 D . 水土流失 41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 ····································(ABD ) A . 经济持续性 B . 生态持续性 C . 效益持续性 D . 社会持续性 42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处理好生态农业建设与 ·····················(AD ) A . 发展其他农业的关系 B . 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C .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D . 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43 .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方法有 ·····································(BC ) A . 数学分析方法 B . 线性规划法 C . 系统动力学法 D . 比较法 四 、简答题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

①受人类控制 。

②净生产力高 。

③组成要素简化, 自我稳定性较差 。

④开放性系统 。

⑤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 “双重” 规律的制约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⑥有明显的区域性 。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 、性质及作用 。

(1) 辅助能的类型 : 自然辅助能 、 人工辅助能 (生 物辅助能(有机能) 、工业辅 助能(无机能)) (2)辅助能的性质 :不能转化成生物能,对生物 能的合成 、转化起辅助作用 (3)辅助能的作用 :促进转化 、减少消耗 、改善环境 3 .C 、N 、P 和水循环的特点 。

C 特点 : (1)陆地植物大气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 平衡 。

(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敷付出 。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

N 特点 :1 . 输入 :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 、大气固氮 、 工业固氮 2 .输出 :有机体燃烧 、产品输出 、反硝 化作用 、淋溶流失和挥发 P 特点 :在植物 、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 较长 。

水特点 : (1)陆地 、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 循环系统 。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 。输出量增加 4 .提高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

提高初级生产力途径 : ⑴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⑵协调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⑶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⑷重视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⑸适量的辅助能投入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 1 . 改善次级生产者的构成,使初级产品得到多次转化 2 .遵循协调平衡法则,合理饲养管理,提高转化效率 3 .选择科学的配合饲料,提高转化效率 4 .控制家畜的非生产性消耗 5 .r 选择和k 选择 。

一类是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r ),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 应于多种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如农田中的昆虫 、杂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草等 。

另一类生物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不具较大 扩散能力,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 k 水平,如乔木,大 型肉食动物 。

6 . 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 。

1 . 种群大小和密度 2 . 出生率和死亡率 3 . 种群年龄和性别结构 4 . 种群的迁入和迁出 7 .群落内生物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

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 、偏利共 生和原始协作三种类型 。

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 、捕食和寄生等 。

8 . 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

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 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 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1)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不同环境分布不同的 生物类型 。

(2)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 。

9 . 什么是次级生产 , 分析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和提高次级生产力的 途径 。

次级生产 :指动物 、微生物等异养者的生产, 是利用初级生产产物进行物质和能 量转化,表现出的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的第二性生产 。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 1 . 提供动力 2 . 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3 . 提供蛋白质产品,改善人们的食物构成 4 .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机能 5 .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 1 . 改善次级生产者的构成,使初级产品得到多次转化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2 .遵循协调平衡法则,合理饲养管理,提高转化效率 3 .选择科学的配合饲料,提高转化效率 4 .控制家畜的非生产性消耗 10 .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与农业的关系(森林的生态作用) 。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 防治污染;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 增加肥源 。

11 .P 、水循环的特点及其调控途径 。

P 特点 :在植物 、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

途径 : (1)开发新的 P 矿资源;

(2)重视多条途径,实现 P 的再循环,尤其是有机途径;

(3) 提高肥效,节约 P 肥,减少流失;

(4)注意 P 肥使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P 肥中含有重金属和 放射性物质 。

水特点 : (1)陆地 、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 。

输出量增加途径 : (1)保护森林 、草地植被,增加对降水的 截流量,减少径流;

(2)修筑水库 、塘坝,增加 对降水的蓄积量;

(3)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尤 其是深层地下水,避免区域性水资源的枯竭;

(4)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 防止水域污染;

(5)节约用水 。

12 . C 、N 循环的特点及其调控途径 。

C 特点 : (1)陆地植物→←大气→←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平衡 。

(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敷付出 。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

调空途径 : (1)提高植物光合利用率 。

(2)适量增加碳素 。

(3)尽量使农作物还田 。

N 特点:1 .输入 :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 、大气固氮 、工业固氮 2 .输出 :有机体燃烧 、产品输出 、反硝化作用 、淋溶流失和挥发 调空途径 : (1)充分发挥生物固氮的作用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2)发展工业固氮 (3)使动 、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尽量还田 (4)控制土壤中 N 的非生产性消耗 13 . 什么是初级生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如何提高初级生产力? 指生态系统中自养者的生产, 包括各种绿色植 物 、光合细菌等在内的同化 太阳能并以有机物形式 贮存起来的生产,又称第一性(次)生产 。

意义 :只有初级生产才能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 量纳入系统,维持系统的存在和发 展 。

⑴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⑵协调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⑶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⑷重视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⑸适量的辅助能投入 。

14 .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调控原则 。

(一)重视投入,减少非生产性消耗,不断平衡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

(二)在投入问题上,注意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

1 . 重视有机投入,充分发挥生物的作用 。

(1)培育和种植一些自然归还率高的作物种类 、 品种和种植方式如轮作 、 间作 。

(2)利用生物固氮,加强氮循环 。

(3)通过根系和其它措施,将土壤中潜在的养分 有效化 。

(4)农林牧结合 。

2 . 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等,减少和避免污染 。

(三)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四)改革生产管理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如少免耕技术 。

(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物质循环 。

15 . 为什么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有损耗? (1)由于不可食或不得食 (2)消费者密度低或 食物选择限制 (3)利用后未被同化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4)同化后 呼吸消耗掉 (5)变为生产量又被减少 16 . 农业生态系统的内容? 答 :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 (2)农业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 的生产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空与优化 (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17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答 : (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 、养萍,稻鱼 、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18 . 土壤作为一个自然体的生态作用? 答 : (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 (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 (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19 . 简答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答 : (1)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及其类型 (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3)农林牧 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使秸秆还田 (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作物的归还率 20 . 顶极群落理论上应具备那些主要特征? 答 : (1)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平衡的稳定系统 (2)它的结构 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 (3)有机物质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 ,没有生产量 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 (4)顶极群落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21 . 生态位理论表明了那些基本问题? 答 : (1)任何一生物群落中,没有生态位完全相同的两个物种 ; (2)任何一生物群落中,没有任何两者是直接竞争者,生态位不同的物种对环境 资源的不同成分进行利用,形成生态位的分化而不是直接竞争 ; (3)任何一生物群落都是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他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位 重叠,对生态位及系统环境的充分利用,生物类型的差异使他们能共同生活在一 起 。

22 . 何为人工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那些方面? 答 :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 。人工 调控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加强系统 投入, 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达到提高农业生 产, 加强系统输出的目的 。

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 : (1)生境调控;
(2)输入输出调控;
(3)农业生物调控;
(4) 系统结构调控 。

23 .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方面? 答 : (1)提高初级生产力,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积累 。

(2)提高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降低消耗 。

(3)优化系统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

(4)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结构 。

五 、论述题 1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 、物质流 、信息流 、价值流 。

主要从以下两点阐述 : (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 。

2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什么要调整和如何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答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 物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管理的生态系统 , 既 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又有人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工管理系统的属性 。充分认识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调控途径,有助于建立 高效 、稳定 、整体功能良好的农业 生态系统,有助于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提高 系统生产力 。

(1)确定系统组成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 。

(2)确定系统组成在空间上的最优联系方式 。

(3)确定系统组成在时间上的最优联系方式 。

3 .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 C 、N 、P 和水循环的意义和特点, 分析目前人们在调控 物质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C 特点 : (1)陆地植物大气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 平衡 。

(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敷付出 。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

对策 : (1)提高植物光合利用率 。

(2)适量增加碳素 。

(3)尽量使农作物还田 。

N 特点:1 .输入 :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 、大气固氮 、工业固氮 2 .输出 :有机体燃烧 、产品输出 、反硝 化作用 、淋溶流失和挥发 对策 : (1)充分发挥生物固氮的作用 。

(2)发展工业固氮 。

(3)使动 、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尽量还田 。

(4)控制土壤中 N 的非生产性消耗 。

P 特点 :在植物 、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

对策 : (1)开发新的 P 矿资源 。

(2)重视多条 途径,实现 P 的再循环,尤其是有机途径 。

(3)提高肥效,节约 P 肥,减少流失 。

(4)注意 P 肥使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P 肥中含有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

水特点 : (1)陆地 、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 。输出量增加 。

对策 : (1)保护森林 、草地植被,增加对降水的截流量,减少径流 。

(2)修筑水库 、塘坝,增加对降水的蓄积量 。

少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3)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尤其是深层地下水, 避免区域性水资源的枯竭 。

(4)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 防止水域污染 。

(5)节约用水 。

4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循环 、我国水资源特点,分析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 。

水特点 : (1)陆地 、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 。输出量增加 (3)地球上咸水多 、淡水少 。

淡水中, 固态水多, 液态水少, 能直接利用的 。

农业节水的意义 : (1)农业耗水量巨大,节 水潜力大 。

(2)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水迫在眉睫 。

(3)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5 .试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阐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保护农 业生态环境对促进农业生产 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要 观点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论述有力 。

6 . 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 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 因可归纳为外因演替和内因演替二种类型 : 1)外因演替 : 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 叫外因演替 。又可为 : (1)气候性外因演替 。

(2)土壤性外因演替 。

(3)生物性外因演替 。

(4)人为演 替 。

2)内因演替 :在生物群落里,群落成员改变着群 落内部环境, 改变了的内部环境 反过来又改变着群 落成员 。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 替,称为 内因演替 。

7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调控原则 。

要点 : (1)重视投入,减少非生产性消耗,不断 平衡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

(2)在投入问题上,注 意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

(3)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

(4)改革生产管理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如少 免耕技术 。

(5)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物质循环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8 .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

答 : (1)生物构成上的差别 :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 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优势种群和丰 富的物种多样性, 而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 农业生物 。

(2)环境条件的差别 :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 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 以便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创造更为稳定 和适宜的 环境条件 。

(3)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别 :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社会 经济因素的成分,其生产是物质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和人类农业劳动过程的集合 。

(4)生产力特点上的差别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 展, 呼吸消耗降低, 因而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光能利 用率 。

(5)能流特征上的差别 :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 态系统能流基础上,增加了人 工辅助能的投入,特别是大量工业能的投入 。

(6)养分循环特点的差别 :一 、农业生态系统有 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 二 、其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

(7)运行目标的差异 : 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生物利 用 ;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

9 .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 。

答 :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来说,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有 : (1)人类活动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成分,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在 利用和改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合理的人为干预,有时会 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对生态系统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

(2)农药 、化肥 、重金属及环境污染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 性产生不良影响 对环境也存在潜在威胁 。

(3)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目前尚未定论,但基因改良生物体 释放于环境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效应 。

(4)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造成其他土著种类濒临灭绝, 并伴生其他严重危害的现 象 。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5)其他 。

10 .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氮 、磷的主要来源及其调控 。

答 : (一) 农业中氮素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 : (1)生物固氮, 即通过豆科作物和其他固氮生物固定空气中的氮 ; (2)化学固氮, 即通过化工厂将空气 中的氮合成为氨,再制成各种氮肥 。也有少量 氮在 空中闪电时氧化而成硝酸, 随降雨进入土壤中 。

调控措施 : (1)从合理利用氮素和能源来考虑,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 氮素,为培 肥土壤和增加畜产品创造条件 ; (2)合理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氮肥,使之既能培肥土壤又能满足作 物优质高产的氮素需要 。

(二)农业中磷的主要来源 :农业中磷素是含磷岩矿中的磷酸盐,经天然风化或化 学分解之后,变为不同溶解程度的磷酸盐,供给作物吸收利用 。

调控措施 :重点是调节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一方面,要施用磷肥补充有效磷,但磷 肥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施用不当,则肥效较差 ;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及肥料淋失 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 。

11 .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的方法步骤 。

答 : (1)资料收集 :收集相关的自然环境 、地理 和社会经济各种资料数据,整理分 析及处理 (2)能量系统图的绘制 :应用 H .T .Odum 的 “能量系统语言”图例,绘制能量系 统图用以组织收集的资料,形成包括系统主要组分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图解 (3)编制各种能值分析表 :根据各种资源的相应能值转化率,将不同度量单位的 生态流或经济流转换为能值单位 。

(4)构建系统的能值综合结构图 :构建体现系统资源能值基础的能值综合结构 图,对总系统和各子系统生态流进行集结和综合 。

(5)建立能值指标体系 : 由能值分析表及系统能值综合结构图,进一步建立和计 算出一系列反映生态与经济效率的能值指标体系 。

(6)系统模拟 :采用能量系统动态模拟进行研究 12 .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流的调控途径 。

答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的途径应围绕 “扩源 、 强库 、截流 、减耗”4 个方面 生态学概论·复习提纲 Outline ofreview ofecology 做文章 。

(1)扩源 。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对太阳光能的捕获量,将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能 固定转化为初级生产者体内的化学潜能 。

(2)强库 。加强库的存储能和强化库的转化效率, 以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可 以从生物体本身和外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 。

(3)截流 。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地截流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扩大流通量,提 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化学辅助能的过分依赖 。

(4)减耗 。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无谓损失,发展节能 、节水 、节地 、降 耗的现代农业 。

13 . 论述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

答 : (一) 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生产, 即消费者 、分解者利用初级生 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 化作用,表现为自身的生长 、繁殖和营养物质的储 存 。

(二)次级生产的地位 : (1)提供动力;

(2)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3)提高 蛋白质生产, 改善人们的食物构成;

(4)提高经济效益;

(5)增强系统物质与能量 的流通及转化,强化生态系统的功能 。

(三)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 (1)降低营养级,增强营养级之间的利用效率 。

(2)提高营养级内的生长效率,提高能的转化效率 。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4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