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0篇)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0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02 14:55:07

篇一: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今天上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一课,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取近似值。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问。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要比我想象的好,通过展示自学心得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去尾法”、“进一法”的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去尾法”、“进一法”的例子,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展示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李枝蔚把原本该用去尾法的理解成要用进一法。班上同学指出她的错误后,我马上说:“究竟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看来够让人迷惑的?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不混淆?”孩子们马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面红耳赤。最后集合全班同学的发现,大家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在准备材料上要用进一法,就是要准备充足一点,比如装香油时准备瓶子的数量,做衣服准备的布料等;在生产产品和购物时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就是不能有残缺,比如用丝带能包装几个礼品盒,用面粉能做几个蛋糕等。

篇二: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反思

  第一篇:进一法、去尾法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教师可以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去尾”和“进一”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教法

  生活实例引入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开门见山、谈话导课、自然过渡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分饮料给小朋友喝的例题,提问:说说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追问: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并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问:你认为这题应该保留什么数?为什么?除到什么地方就可以不除了?

  质疑:根据以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为什么这题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6,应该用五入法,应该是7,怎么你们同意是6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题

  目叫做“进一法”。(板书:进一法)说明:像这样的题目,直接用约等于几即可。

  2、通过老师买作业本的例题,你获得什么信息?

  怎么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也就是不管后面的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板书:进一法)

  三、合作学习

  对比前面的两个例题,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提问:这一题跟刚才一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让学生明确:(1)两种方法都是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数商。(2)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3)第一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而第二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在商的个位上加上1,所以叫“进一法”。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采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四、精讲点拨

  “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五、基础训练

  1、按要求取近似值

  2、判断

  六、巩固训练

  1、练习。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有11吨煤,用载重2吨的货车去运,需运几车?

  3、手工课上,同学们制作一只风筝需要0.18km的风筝线,现在有4.8km的风筝线,可以做几只这样的风筝?

  4、张老师计划用500元钱买体育用品。他用225元买了5个篮球,剩下的钱购买足球,每个足球72元,可以买几个足球?

  这一强化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去尾法、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实用价值;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根据题意很快地作出判断,迅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七、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对商的近似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值应用

  方法:四舍五入

  普通情况

  去尾法

  剩下的东西不够

  进一法

  剩下的东西不能舍弃

  教学反思:课前通过生活中实例,把学生引入研究讨论问题的情景中,同时对此类问题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概括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落实。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讨论,学生对取商的近似值有着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比较好。存在的几点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去尾法”和“进一法”概念讲清楚,重点不突出。

  2、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情况使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使用“进一法”,应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由阐述,但在这方面,自己做的不够。

  3、没有真正的信任学生,放手课堂,自己讲的太多,学生说的太少。

  4、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决问题”,在这堂课里,没有紧紧的围绕这个主题来上,较多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篇: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题10。

  教学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创设妈妈上班的情景.?

  1、妈妈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周(5天)共骑141.6分钟。平均每天骑车几分钟?(得数保留整数)你能帮妈妈算一算吗?

  2、出示题目:

  题目当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列式解答:

  141.6÷5=28.32(分钟)≈28(分钟)3、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

  4、导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你们说行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小明买了一瓶1.38升的饮料,把这些饮料倒在小杯子里,分给其他小朋友喝。每个小杯子可以装0.4升。

  (1)、看着这个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问:需要几个小杯子?

  (2)、(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1.38÷0.4=3.45(个)

  (3)提问:

  ①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

  ②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③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3.45≈3,那么是不是3个小

  杯子就可以装下1.38升的饮料呢?

  (4)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用3个小杯子不能将1.38升的饮料全部装完,剩下的饮料我们不能浪费,所以只能在拿一个小杯子装,所以总的需要4个小杯子。

  2、老师一直想给同学们买几本笔记本,笔记本的价格是1.5元一本,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40元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1)题目当中已知什么?求什么?(2)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根据单价、总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解答。

  40÷1.5=26.66···(个)(3)提问:①笔记本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

  ②如果用整数表示,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那么应该可以买到27本笔记本?

  ③想一想:40元钱买27本笔记本,够吗?为什么?

  三、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观察前面我们做的这两道题,题目的结果都是怎样来取近似值的?是用四舍五入法吗?它和四舍五入法相比有什么区别?

  四、精讲点拨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进一法”、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进一。“去尾法”、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来取近似值?举例说明一下。教师及时评点,概括归纳。

  5、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剩余的不能丢舍时我们要用“进一法”、剩余的不够时,我们要用“去尾法”求取近似值。

  五、训练提升。(1)基础训练

  1、按要求保留整数

  2、比一比,谁最聪明。(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①、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②、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③、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

  语词典18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④、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底,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2)巩固训练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快要结束了,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你在这节课有那些收获?评价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想法!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

  普通情况

  进一法

  剩下的东西不能舍弃

  去尾法

  剩下的东西不够用

  第三篇: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后再来学习本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地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创设小强生日会的情境)

  1、今天是小强的生日,他想邀请你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想去吗?那我们给他买个生日蛋糕吧。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个蛋糕145元,40个人平均每人应该拿多少元钱?(让学生体会要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2、生活中并不是所以问题都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来解决,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学辅导

  (一)合作探究例10(1)题

  1、课件出示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2、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师巡视中找到不同情况的练习纸,请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同意哪种方法,教师相机引导、追问。

  4、师小结:

  像解决生活中这样的问题,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装满6瓶后,不管余下多少,都需要多准备一个瓶。也就是:不管小数部分的数字是多少,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你们能给起个名字吗?(进一法)

  5、学生举在生活中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例子。

  (二)合作探究例10(2)题

  1、课件出示

  例10(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

  3、师小结:像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包装16个以后,剩余的丝带不够再包装1个礼品盒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小数部分是几一律舍去,这种取商的近似值得方法叫做“去尾法”。

  4、学生举在生活中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例子。

  5、回顾与反思

  出示知识链接和例10讨论(1)、这三种方法分别是怎样取值的?

  (2)、取得的近似值比准确数大还是小?

  6、汇报并总结

  三、自主检测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能装满几个瓶子?(同一素材问题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

  2、判断下列各题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4道小题)

  3、一袋奶粉432克,每冲一杯需要15克,这袋奶粉能冲多少杯?

  四、交流收获

  1、生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商的近似值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2、师总结并提出希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牛家满族镇中心学校:邵海丽

  第四篇:《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

  8、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3~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数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3÷11(保留一位小数)

  0.8÷3(保留两位小数)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

  板书课题:求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

  2、足球的单价是多少?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应该怎样列式?(300÷45)

  你能计算出结果吗?

  3、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1)300÷45≈6.67个

  (2)300÷45≈7个

  在这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大家同意吗?

  4、探讨方法。

  大家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这里能不能用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

  小结:这题中,要买的足球个数必须是整数,如果买7个足球,不符合事实,因此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能舍去后面的小数部分,最多买6个足球。在取商的近似值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这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舍尾)

  5、试一试。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有多少名同学?船每次最多坐几人?要求几次才能全部过河怎样列式?(126÷15)

  试着算一算。

  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次能全部过河吗?8次只能过多少人?还有6人过不了河,怎么办?

  小结:在这题中,过河的次数必须是整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哪怕是只多1人,也要再运一次。因此正确的近似值是9,而不是8。

  这道题的计算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进一)

  6、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

  这里应该运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呢?

  指出:通常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7、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汇报方法。

  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说说你的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完成计算后汇报方法:30000÷2200≈14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合理吗?

  2、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平均身高应该怎样算?试着算一下。

  应该怎样取近似值呢?(四舍五入)

  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取近似值?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

  4、练习十九第6题。

  在小组中完成,交

  流各自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吗?

  板书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

  300÷45≈6.67≈6(个)去尾

  126÷15=8.4≈8(次)进一

  反思:这一课的活跃性很强,学生对于以前的四舍五入有着根深蒂固的映像,因此,一开始的导入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学生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要不断地除下去!

  但是,学生有着以前的学习经验,在三、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类似的题目,知道有些情况是必须再多加一个的,比如坐船的题目,即使多的人不多,也要给分配一条船。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是进一法。

  而对于做衣服之类的,学生也能明白不满一件衣服的料子是不能做衣服的!所以要采用去尾法!

  因此,在课堂的后半段,更多的是要学生注意在计算方面的问题!

  第五篇: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

  决

  问

  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

  共进九年制学校:陈娥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39页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2)|会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前边我们学习了求商的近似值,谁来说一说求商的近似值的方

  法。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结合实际取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学习“进一法”。

  (1)、口头列举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教学例题(1):老师在王鑫家买了18千克菜油,为了方便携带,打

  算分装在2.5千克的塑料壶中,你能帮老师算一算需要准备几个这样的塑料壶?

  ①、阅读理解,提取信息,②、分析与解答。③、汇报,交流。④、讨论、小结。(3)、即兴练习:

  果农要将35千克草莓装箱运出,每个纸箱最多只能装4千克,至少需要这样的几个纸箱?

  ①、学生独立解答,②、指名回答。

  2、学习“去尾法”。

  (1)、教学例题(2):王阿姨用一段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

  ①、学生提取信息,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②、独立列式,解决问题。③、汇报,展示。④、讨论,那个方案合理。⑤、小结。(2)、即兴练习:

  有15个苹果,如果平均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3、说一说“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有

  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花店运来一批玫瑰花,每支售价2.2元,张叔叔带50元,可以买多少支玫瑰花?2、有一批货物重13吨,用几辆载重量为4吨的卡车可以一次运完?

  四、拓展应用:

  有一匹布90米,做一套儿童服装用布2.1米,做45套这样的服装够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九的7、8、9题。

  2、完成课堂练习册32页的内容。

篇三: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8、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3~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数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3÷11(保留一位小数)

  0.8÷3(保留两位小数)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

  板书课题:求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

  2、足球的单价是多少?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应该怎样列式?(300÷45)

  你能计算出结果吗?

  3、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1)300÷45≈6.67个

  (2)300÷45≈7个

  在这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大家同意吗?

  4、探讨方法。

  大家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这里能不能用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

  小结:这题中,要买的足球个数必须是整数,如果买7个足球,不符合事实,因此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能舍去后面的`小数部分,最多买6个足球。在取商的近似值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这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舍尾)

  5、试一试。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有多少名同学?船每次最多坐几人?要求几次才能全部过河怎样列式?(126÷15)

  试着算一算。

  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次能全部过河吗?8次只能过多少人?还有6人过不了河,怎么办?

  小结:在这题中,过河的次数必须是整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哪怕是只多1人,也要再运一次。因此正确的近似值是9,而不是8。

  这道题的计算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进一)

  6、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

  这里应该运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呢?

  指出:通常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7、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汇报方法。

  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说说你的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完成计算后汇报方法:30000÷2200≈14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合理吗?

  2、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平均身高应该怎样算?试着算一下。

  应该怎样取近似值呢?(四舍五入)

  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取近似值?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

  4、练习十九第6题。

  在小组中完成,交

  流各自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吗?

  板书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

  300÷45≈6.67≈6(个)去尾

  126÷15=8.4≈8(次)进一

  反思:这一课的活跃性很强,学生对于以前的四舍五入有着根深蒂固的映像,因此,一开始的导入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学生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要不断地除下去!

  但是,学生有着以前的学习经验,在三、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类似的题目,知道有些情况是必须再多加一个的,比如坐船的题目,即使多的人不多,也要给分配一条船。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是进一法。

  而对于做衣服之类的,学生也能明白不满一件衣服的料子是不能做衣服的!所以要采用去尾法!

  因此,在课堂的后半段,更多的是要学生注意在计算方面的问题!

篇四: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我认为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本节课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两种变式,是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比较偏重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以学生讨论为主解决。

  内容以”生活中的近似数”展开。课前我精心做了个课件,因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实用。一对谈话引入正题后,我抛出一题:天剑服饰公司进了270米布,每套西服用布4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西服?学生开始算了:270÷4=(套)有取近似数的。这时,我一本正经的说:”,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68,所以做68套,数字还真吉利啊!”底下开始唧唧喳喳了,好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开始摆出老师掌握了”真理”的架势,招兵买马般拉拢和我意见一样的`。可惜啊,只有几个想忠于我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我怂恿着,结果还没看到墙头草。”那你们说服我啊!”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彭老师,你不可能只穿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吧?那可不是一套啊?!”还有人说:”彭老师,你不可能穿一半西服,穿一半休闲装吧?”顿时哄堂大笑。恩,有点道理啊,但按四舍五入是68吧啊,我想让学生更透彻的明理,又问了一遍。”那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啊!”“对了,求生活中的近似数要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紧接着我又练习了一个基础习题。关于用皮革做包的,精确的结果是,同学们立刻得出是76个。有聪明人说,只要算到整数部分就可以了。”会偷懒的聪明人,只有学得巧的人,就轻松”,正好体现出学习的巧妙和轻松。后来要他们给这种方法取名字才搞笑了,由于分析时,我无意中比划着说去掉这个

  小尾巴。结果就又同学取名:实际法、取整法、去掉法、去小尾巴法……五花八门的,我说能简化到3个字吗?结果有人喊出了”去尾法”,真是太合我心意了,哈哈。便板书了”去尾法”。

  接下来,我又抛出”炼油厂炼制了吨油,按每桶300千克装在油桶里,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让学生想,这个题还是用”去尾法”做吗?学生再也没被我带笼子了,算出,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要12个桶子。”,3比5小,要四舍五入,应该是11。”,底下又开始拱了。我装出一副很无助的样子,希望有人跟我站在一边。结果是没一人”投靠”我,我是急在脸上,喜在心里。我故意说:”那我大方点把那多出的一点点油,奢侈点,倒掉不要了,少用个桶。”“彭老师,那你就等着被炒鱿鱼吧!”“哈哈,我假装气愤地破笑啦!”教室里也是一阵哄堂大笑。”彭老师,今天好没面子了,没一个人相信我,还笑话我”。我委屈地说着,孩子们笑得却更欢了。其实,他们这坚持真理的举措,我很欣赏。后来,练了个基础题:住房装修时要给45平方米的客厅贴地板砖,如果贴边长为80厘米的地板砖,至少需要买多少块地板砖?在巡视时,我看了好多同学没统一单位,便说:”有人跳到了彭老师挖的陷阱。”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审题再动手化单位了。我觉得,自己越投入,上课越轻松,学生学得越开心,越好。记忆深刻。

  45平方米=XX平方厘米

  XX÷(80×80)≈(块)

  汇报结果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买71块,只有那个叼钻的江可飞说:”我买70块,让老板割一小块给我。”呵呵,真精啊!”要不去附近捡一块也行。”他可真会省钱。”老板烦你这种人了”我调侃他。李泽义却说:”我买72块,怕工人呆会没割好。”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缺乏他们这种很实际的情况。我真服了他们!我爱我的学生!

  后来要他们为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取名,”进位法”、”现实情况法”、”补一法”、”进一法”……最后大家一致敲定”进一法”。

  总结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沉迷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轻松、精彩,得益于: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

  生活。教学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生活中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揭示”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这一法则后,与我故意”错误诱导”的”四舍五入法”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硬性地让其”四舍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开心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为他没跳入陷阱而高兴!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数学终究是我工作与生活乐趣的源头,学生是涓涓不断的清泉。

篇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让学生主动体验数学

  ——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材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取近似值、小数除法及截取积、商的近似值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去尾”“进一”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有了一些生活经验。本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学习本课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P34—35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片段:

  一、复习铺垫。

  师: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看看小强遇到的问题。(出示:小强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生:我是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师:取近似值时要注意什么?

  生:用好≈号。

  师: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是不是都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评价:数学是精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新课中合理求商的近似值埋下伏笔。)

  二、体验新知,探索新知,初步运用。

  1、教学例12(出示第1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准备怎么解决?(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生1:

  2.5÷0.4=6.25≈7(个),需要7个瓶子?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生齐答:对!)

  师:明明正好除尽,得数是6.25,为什么一定要取它的近似值7呢?

  生2:瓶数必须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生3:如果是6个瓶子的话,只能装0.4X6=2.4千克,还有0.1千克没有地方装,因此需要7个瓶子。

  生4: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如果是6个瓶子的话,2.5千克香油就不能全部装完。

  生5:我知道这是应用进一法。(师翘大拇指)

  师: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出示第2题)

  (生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再小组交流讨论,强调以理服人。)

  生1:25÷1.5=16.66…≈16(个)

  师: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呢?

  生2: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只能包装16个。

  生3:包装16个后余1米,再包装一个需要1.5米,不够只能舍去。

  生4: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师: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去尾法。

  师:同学们,学习了新方法,就要——运用。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吗?(多媒体出示题目:)

  填一填

  ①、金威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

  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列式为:

  4÷0.32=12.5≈

  ()

  (个)

  师:请同学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剩下的面粉不能做成一个蛋糕,最多只能做12个蛋糕。

  师:说得真不错,我们再来看。

  ②、50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几个盒子?)

  列式为:50÷8=6.25≈()(个)师:至少要用几个盒子,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剩下来的蛋糕还需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一共要用7个盒。

  2、归纳小结:

  师:不断学习,就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请你在比较中总结。(手指板演题)比较一下复习题、例12,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一下。

  生1:我们认为,复习题用的是四舍五入法,例12和填一填不能用四舍五入法。

  生2:去尾法取近似值是把余数舍去。

  生4:还可以说把小数部分舍去。

  生5:还可以说把尾数舍去。

  生6:“进一法取近似值是把余数舍去后,整数部分加一。

  生7:还可以说把小数部分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

  生8:还可以说把尾数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

  生9:这是三种不同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近似值多用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生10:我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一,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一。

  师:你的发现与众不同!

  生11:我也想说说。这三道题目告诉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整个的物品。如果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

  师:求商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解决今天的问题时显得很不合理,我们必需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去掉后一位的数(无论后一位的数是否满5),有时需要进一(无论后一位的数字是否满5)。

  这里所用的方法分别叫“去尾法”、“进一法”。

  3、生质疑。

  (评价:通过在比较中总结、归纳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不同地方,让学生在头脑中完整地建构“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突出三种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三、学以致用,综合巩固,应用拓展:。

  师:求商的近似值有这么多方法,就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合理地选用这些方法。你能选用合理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

  1、小小采购员:学校新组建了足球队和篮球队,为了更好地训练,体育组潘老师决定再添置几个足球和篮球,现在请你做个采购员,去帮忙购买。

  (1)足球45元一个,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

  (2)篮球55元一个,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篮球?

  师:为什么300元最多买6个足球?

  生:因为足球零点几个是买不到的,所以最多买6个。

  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生:去尾法。

  师: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况需要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生:当求买几个足球或其它球时、钉或者买几件衣服时,因为多下的不够一个,所以只能舍去尾数,保留整数。

  2、小小调度员:学校准备组织所有老师到东湖游玩。在划船项目中也遇到了问题,现在想请你去帮忙买票租船,能不能完成这个光荣任务?

  (1)小船每只限坐游客6人,81位老师至少要租几只小船?

  (2)大船每只限坐游客12人,81位老师至少要租几只大船?

  师:谁愿意帮老师解决问题?(大家兴趣盎然,都在动脑筋想)

  生:租小船需要14只。

  生:租大船需要7只。

  师:好,你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需要14只小船呢?

  生:13条船只能坐78人,还有3人没有坐船,因此需要14条。

  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生:进一法。

  师: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况需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生:当求船运几次,装几桶油的时候,因为剩下的还要运一次或者装一桶,不然就浪费了,所以要多算一。

  3.选一选。

  中百仓储准备了100只螃蟹进行促销,每6只螃蟹装一个礼品包装盒,如果每位顾客只能

  买一盒,中百仓储最多可以卖给()位顾客?要将螃蟹全部装完最少需要()个礼品

  包装盒?

  A:16.66…

  B:16.C:16D:14、开放训练:出示14÷3=4.666……

  14÷3≈414÷3≈5师:你能给14÷3提供一个现实情境,使商的近似值“约等于4”吗?“约等于”5呢?

  学生交流,课后写成数学日记。

  (评价:采用习题的多种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析判断、辨析选择,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灵活性、必要性,对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生活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相对来说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因此让他们课后写成数学日记实质是不断丰富生活经验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情况合理取近似值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本学期学生已学习了小数除法,并且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值,还学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这些都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因此,本节课我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在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质疑、反思的课堂氛围下,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学生兴奋点贯穿了整节课。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

  证和有效途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体验数学过程把这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在这里我放弃了对学生的不放心,将重点、难点点到为止,有效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有回答、交流、分析,让学生大胆的想、做、说,放手谈自己的理由,这样既看他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可以让其余的同学分析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组织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的互动,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窜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篇六: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教师可以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去尾”和“进一”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法

  生活实例引入法

  、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开门见山、谈话导课

  、自然过渡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分饮料给小朋友喝的例题,提问:说说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追问: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并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问:你认为这题应该保留什么数?为什么?除到什么地方就可以不除了?

  质疑:根据以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为什么这题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6,应该用五入法,应该是7,怎么你们同意是6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叫做“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说明:像这样的题目,直接用约等于几即可。

  2、通过老师买作业本的例题,你获得什么信息?

  怎么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也就是不管后面的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板书:进一法)

  三、合作学习

  对比前面的两个例题,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提问:这一题跟刚才一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让学生明确:

  (1)两种方法都是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数商,。

  (2)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

  (3)第一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而第二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在商的个位上加上1,所以叫“进一法”。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采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四、精讲点拨

  “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五、基础训练

  1、按要求取近似值

  2、判断

  六、巩固训练

  1、练习。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有11吨煤,用载重2吨的货车去运,需运几车?

  3、手工课上,同学们制作一只风筝需要0.18km的风筝线,现在有4.8km的风筝线,可以做几只这样的风筝?

  4、张老师计划用500元钱买体育用品。他用225元买了5个篮球,剩下的钱购买足球,每个足球72元,可以买几个足球?

  这一强化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去尾法、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实用价值;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根据题意很快地作出判断,迅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七、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对商的近似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值应用

  方法:四舍五入

  普通情况

  去尾法

  剩下的东西不够

  进一法

  剩下的东西不能舍弃

  教学反思:课前通过生活中实例,把学生引入研究讨论问题的情景中,同时对此类问题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概括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落实。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讨论,学生对取商的近似值有着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比较好。

  存在的几点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去尾法”和“进一法”概念讲清楚,重点不突出。

  2、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情况使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使用“进一法”,应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由阐述,但在这方面,自己做的不够。

  3、没有真正的信任学生,放手课堂,自己讲的太多,学生说的太少。

  4、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决问题”,在这堂课里,没有紧紧的围绕这个主题来上,较多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篇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课后反思

  “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之前学习的“四舍五入法”,是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其中,“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努力遵循学生的已有经验,寻找“生长点”。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复习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练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过渡到“那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是探讨这个问题。”,初步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接着,我马上出示例题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请学生先独立尝试,不出所料,学生出现三种答案:6.25、6和7。这三种答案来自课堂,来自学生自己,真实呈现了学生的三种思维层次。接下来,学生便在对3种答案孰对孰错,为什么错的讨论中完成了对“进一法”的知识构建。整堂课,我都是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答案中,完成思、辩、知识构建的过程。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课堂的设计和实施亦然。本节课存在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保留整数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尤其是中下学生,学习本课之后完全是照瓢画葫芦,不能真正做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这里该怎么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深刻体验保留整数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思考。另一个难点是,对于商6.25的小数部分0.25,表示的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该怎么更好突破,也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篇八: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九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这节课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还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且学生也知道了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想让学生通过以前的知识迁移转化过渡到小数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开始出示孩子熟悉的题目:五年级共62名同学准备到公园里玩“太空飞车”已知一辆“太空飞车”最多能坐18人,全班同学每人坐一次,至少要几辆车?解答:62÷18=3(辆)……8(人)答:至少要4辆车。

  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题目,不用过多解释。然后我说:“我们学过了小数,用小数表示商是多少?”学生回答:“3.44...。”按过去学过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该是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自然得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本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讲完例题,又出大量类似题目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取近似数。

  整堂课的学习气氛浓,讨论、交流积极,学习情绪高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

  掌握的较好。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尝试计算。(二)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欲望。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

  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

  一法”。从而知道“四舍五入”法在此例题中显然用不上,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结果。(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情况来决定,才可以行得通。(四)学生与教师耐心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发言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肯定与及时的评价。(五)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分析与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通过举例子进一步使“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生活相连渗透。

  2012年11月11日

篇九: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纪实与评析

  作者:于艳荣

  马桂芬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1年第09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第2单元“解决问题”。

  教材简析:“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学情分析:5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应用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小强生日会的情景。)

  师:老师刚才听说咱们班级有一名同学明天过生日,是谁让老师认识一下好吗?老师代表全班同学祝你生日快乐。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强的生日,他还想邀请同学们去参加

篇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进一法与去尾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商的近似值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12(1)、(2)和33“做一做”。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教师可以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并再次认识循环小数。

  教法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4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