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9:35:03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3篇 现在学校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讨论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讨论室,老师是讨论者”的教研新理念,充分发挥教学讨论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的作用,促进我校老师专业进展和同学综合素养提高,推动新课程实施。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方案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老师业务力量、促进老师专业进展和同学综合素养进展为宗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出现的各种详细问题为对象,以课堂教学讨论为主阵地,深化开展训练理论讨论和实践探究,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我校课程改革试验,全面推动素养训练,全面提高训练质量,努力打造训练名校。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促进老师的专业化进展,提升老师的训练教学和训练科研力量,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力量和训练教学水平的老师队伍。

2、通过开展教研工作,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探究适合我校的训练教学模式,全面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培育同学的“自主探究合作”力量、创新精神、实践力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尝,再塑学校新形象。

3、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建立适合我校进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训练教学管理机制,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创新,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

三、工作思路和活动形式:
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推动新课程试验的实施,促进师生进展,提高学校训练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的动身点必需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试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突破点必需放在老师教学方式和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需放在促进同学综合素养进展和老师专业自我提升上,推动新课程试验。

我校教研工作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阅历沟通、调查讨论、说课、听课、评课、老师间沟通、专业人员与优秀老师教学指导、教学研讨观摩等基本形式,为老师参加校本教研创设平台,以“发觉问题——建立课题——行动讨论——反思总结”为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工作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学讨论的实体和中心,要通过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点工作与详细措施:
(一)建立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教研工作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我校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王天杰为组长,段永雄、韩德余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学校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我校教研的督导;制定进展规划和学期校本教研方案。另设学校教研指导组,由王天杰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和全体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我校教研的指导;与校外教研人员的协调;过程管理与措施落实,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研管理机制。

确立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老师三级教研网络。设八个教研组,21个备课组。由教研组长、各班级备课组长详细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在教研室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

逐步建立完善的我校教研管理体系,整合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班级备课组的力气,形成教学、讨论、培训亲密结合的教研系统,加强对教学讨论的管理。以教研室为中心,逐级推动,层层落实,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当开展供应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学校领导要实行包级包组责任制,深化教学第一线,参与教研活动,发觉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看法和建议。定期组织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研活动,保证我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实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每月一次会议,各教研组、备课组每月实行书面形式集中或分散汇报教学讨论、课题讨论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状况。学科间相互学习、共同沟通、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不断进步。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2 一、培训目标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一般高中新课程试验省份和我省义务训练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阅历,利用现代远程训练手段,关心老师精确     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加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状况,促进老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老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力量、讨论力量、指导力量和教学实践力量;完善高中老师连续训练远程培训体系,为老师终身学习供应支撑和保障,为各一般高中学校顺当实施高中新课程供应师资保障。

二、培训内容与对象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一般高中课程改革总体状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同学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老师教研活动特殊是校本教研和老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我省进入一般高中新课程试验的各一般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班级学科老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与)、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三、培训时间 (一)预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老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预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老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沟通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老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四、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试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训练厅特地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当小组组长,成员由省训练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训练局负责人。省训练厅成立 “甘肃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老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训练科学讨论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气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讨论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训练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训练厅成立巡察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察、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方案”中学校老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详细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特地网培训机构供应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加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帮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供应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协作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供应培训信息沟通服务,供应技术支持与询问服务。

(三)各市(州)训练局的主要职责。依据本地区的详细状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预备、进展状况进行督导、检查;准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训练厅上报本辖区辅导老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状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果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供应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训练局的主要职责。依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老师分布的详细状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老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准时向所在市(州)训练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老师、联络员、学员编班状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当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准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训练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老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安排工作;做好本县(市区)一般高中老师参加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一般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老师是培训的详细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当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当“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老师履行工作职责的状况进行监督,确保全部参与培训的老师按时参与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加状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老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举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阅历和责任心的骨干老师和教研员担当班主任和辅导老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试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老师担当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气,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乐观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训练网络教研老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阅历,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当实施。

(六)各地要依据实际状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亲密协作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帮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老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五、培训原则及方式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班级各学科老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老师都必需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实行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老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依据实际状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支配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老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沟通;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加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争论,提出问题或询问,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沟通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沟通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沟通和专题争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沟通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六、培训实施及流程 我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老师远程培训工作从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动。详细实施步骤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与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老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老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仔细审核,根据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高级中学学习中心”、“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当“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详细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训练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方案——一般高中课改试验省老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训练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cn),完成统计参与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老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沟通、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老师,对人数较少的学校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老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安排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老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协作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一般高中新课程老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五)7月 15日前,省训练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老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沟通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方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沟通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方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预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训练局送达各.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训练局依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训练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仔细组织本中心的老师根据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支配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老师在业务上详细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沟通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老师应依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果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果等信息呈交县(市区)训练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连续训练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训练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仔细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老师培训年”评比表彰活动中。

七、培训考核与发证 对成果合格的学员,省训练厅颁发由训练部监制的一般高中老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老师连续训练学时登记。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当实施,省训练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亲密协作,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一般高中校长要特殊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老师完整参与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训练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化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觉问题要准时提出改进看法。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仔细做好培训的预备工作,对突发状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状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发状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当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纳分级负担:
1.本次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组织、网络平台支持服务及管理等费用由训练部支配专项经费; 2.省训练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老师赐予表彰嘉奖。

3.各市(州)担当本次活动中各县(市区)班主任与指导老师的集中培训费用,市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工作等费用; 4.各县(市区)及各校担当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老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3 为了全面规划、科学实施我校新课程改革,依据训练部《一般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和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讨论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讨论室,老师是讨论者”的教研新理念,充分发挥教学讨论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的作用,促进我校老师专业进展和同学综合素养提高,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深化开展,不断提高训练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老师业务力量、促进老师专业进展和同学综合素养进展为宗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出现的各种详细问题为对象,以课堂教学讨论为主阵地,深化开展训练理论讨论和实践探究,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我校课程改革试验,全面推动素养训练,全面提高训练质量,努力打造训练名校。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促进老师的专业化进展,提升老师的训练教学和训练科研力量,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力量和训练教学水平的老师队伍。

2、通过开展教研工作,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探究适合我校的训练教学模式,全面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培育同学的“自主探究合作”力量、创新精神、实践力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尝,再塑学校新形象。

3、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建立适合我校进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训练教学管理机制,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创新,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

三、工作思路和活动形式:
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推动新课程试验的实施,促进师生进展,提高学校训练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的动身点必需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试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突破点必需放在老师教学方式和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需放在促进同学综合素养进展和老师专业自我提升上,推动新课程试验。

我校教研工作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阅历沟通、调查讨论、说课、听课、评课、老师间沟通、专业人员与优秀老师教学指导、教学研讨观摩等基本形式,为老师参加校本教研创设平台,以“发觉问题——建立课题——行动讨论——反思总结”为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工作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学讨论的实体和中心,要通过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点工作与详细措施:
(一)建立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教研工作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我校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王天杰为组长,段永雄、韩德余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学校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我校教研的督导;制定进展规划和学期校本教研方案。另设学校教研指导组,由王天杰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和全体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我校教研的指导;与校外教研人员的协调;过程管理与措施落实,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研管理机制。

确立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老师三级教研网络。设八个教研组,21个备课组。由教研组长、各班级备课组长详细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在教研室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

逐步建立完善的我校教研管理体系,整合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班级备课组的力气,形成教学、讨论、培训亲密结合的教研系统,加强对教学讨论的管理。以教研室为中心,逐级推动,层层落实,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当开展供应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学校领导要实行包级包组责任制,深化教学第一线,参与教研活动,发觉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看法和建议。定期组织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研活动,保证我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实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每月一次会议,各教研组、备课组每月实行书面形式集中或分散汇报教学讨论、课题讨论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状况。学科间相互学习、共同沟通、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不断进步。

3、建立健全学校教研工作制度,为教研工作的开展供应制度保障,有效推动校本教研。

修订原有的教研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讨论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同时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课例讨论制度、对话沟通制度、课题讨论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等。

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参加教研活动的乐观性。

为了使学校教研工作扎实、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走向课程改革的快车道。完善学校教研考评细则,教研室要加强检查与考评力度,把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对教研组、备课组的考评,并作为评比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重要条件之一。凡在我校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老师,在评优、选先、晋级等方面优先。每学年评比教研先进集体和个人,召开学校教研工作表彰先进大会。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校老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让老师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更新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加大对平常学习状况检查力度,把检查结果计入期末考评,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要完成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业务理论测试,纳入期末考评。

1、重视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提高老师的思想素养。

要狠抓老师的思想政治学习,强化老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教研意识、团队意识”。开展“爱岗敬业、爱生爱校、乐于奉献”为主题的师德训练活动,强化老师“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感。并作为一个常常性工作来抓,努力培育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协作、勇争一流的老师队伍。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老师业务素养。

加强对训练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调整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洋思”阅历、学法与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另外,组织编写校本培训课程,支配老师进行学习,提高对新课改和教研活动的熟悉,并运用于教学中。提倡每位老师在本学期学习一本训练教学理论著作或专业书籍。同时学校要连续印发有关校本教研、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学习材料,组织全体老师仔细进行学习、写心得和沟通。

学习形式分两种学习形式:①集体学习。一是教研组组织,利用例会时间学习;二是各备课组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学习学校教研开展的形式、研讨的内容、提高教研效果。②分散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平常学习过程中要仔细做好记录,并撰写教学心得。

为了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要做到三个必需和四个结合。三个必需:必需是先进的训练思想,必需是科学的训练理论,必需是新理念下胜利的训练教学阅历。四个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常学习与定期沟通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 3、加强新课标、新教材、高考试题讨论等的学习与培训,尤其是新进老师的培训工作。

狠抓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讨论。仍旧采纳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方法进行学习。要求每位老师连续自主学习新课标、新教材,仔细领悟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知能情教学的目标,了解新课改中考试题和中考试题动向,使每位老师都能最快地精确     地把握新课标,娴熟地驾驭新教材。

4、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对老师进行培训,全力提高老师的教科研实践力量。每学年组织一次老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先进或发达地区吸取教学才智,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学年,至少邀请一位专家、教研员来校讲座、讲学,乐观鼓舞和支持老师参与各类教学讨论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老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通过学习与培训,树立老师教研“三观”,培训老师“六种力量”。学校教研“三观”即:正确的教研观、融洽的合作观、科学的进展观;老师“六种力量”即:课堂教学改革的力量、训练科研力量、活动课指导力量、培育同学创新思维力量、应用现代训练技术力量、自我完善与专业化进展力量。

(三)强化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提高老师教学讨论水平。

1、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在教研室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依据市、县教研室教学教研方案并结合我校实际,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责和目标,制定本学科教研活动方案,定期开展教学讨论,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详细问题,仔细讨论,准时解决,总结阅历,探究教学规律。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沟通教学阅历、教学心得,提高老师业务水平。学期末要有总结。

2、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连续实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每学科有包组领导带领,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其程序为:教学反思——理论学习——教学讨论——修订教学方案。一个课时内容要由一位老师中心发言,其他同志补充完善,要有具体记录。实行提前一周集体教研,然后分头备课,提前一周对分头备课的内容再进行讨论。最终成为合格教案。提倡“大教研”和随时随地“小教研”,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集体备课。

为了把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各组做到四个保证和六个统一: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深度保证;统一讨论课标、统一讨论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关键点),统一讨论教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讨论布置分层作业内容、统一反馈检测。教研室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老师工作考评。

(四)仔细开展课例讨论工作,实现课堂教学的同伴互助、沟通互动。

以课例讨论为载体,乐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互动、同伴互助、激发思索的学校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课例讨论的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讨论,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全员参加,在讨论内容上要突出新课改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校本教研的效果上注意实效性。

各备课组每周要开展1-2次课例讨论活动,做好记录,定期向教研室上交材料。老师每月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充分发挥老师个体、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的作用和才智,逐步转变老师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讨论课,让老师始终以讨论者的眼光端详、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活动状况纳入期末备课组和老师的工作考评。

(五)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促进老师专业的自我提升。

1、每位老师要做好教前、教中、教后三个反思,仔细记好教案后的反思与重建。充分发挥集体才智,把老师的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进行有机的结合;把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力量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这有助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并有助于老师的教学重建。

2、要求老师每学期有自录自评课、小组互评课等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改进。每位老师每两周要写一篇专题型的教学反思。

3、乐观开展日常教学反思、教学讨论阶段反思、查找教学问题的专题反思和教学研讨课后的案例分析反思等多种形式的反思活动,加强老师对训练教学方法、训练教学模式、训练教学手段、训练教学评价等有关问题的反思,努力提高老师自我进展、自我完善的力量。

(六)开展老师对话和“帮带”制,实现同伴互助,促进全体老师业务力量提升。

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发挥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的才智,把团体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学校教研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通过自我反思的对话与沟通,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建立“校本教研日”制度。学校每周要确定一天为“校本教研日”,以大教研组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总结、反思、沟通教学教研中阅历与存在问题,重点进行问题会诊,通过老师与老师对话形式,得到问题解决,实现阅历共享。

3、推行老师“帮带”制,促进青年老师成长。以“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为基本骨干,在校内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带动和帮扶作用,开展“牵手”活动。实行“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思想先进、教学阅历丰富的老师作为“导师”与青年老师结成对子,从教学讨论、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课题讨论等方面耐心指导,赐予悉心关心,缩小老师之间在教学水平上的差距。实行责任制,结对双方做到“三个一两心两不”,即:每周一次教学问题研讨;每周一次相互听课活动,学习与指导并举;每次检测或抽考,进行一次分析;帮者热心而不保守,被帮者虚心而不自封。

(七)乐观制造条件开展网络教研,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乐观制造条件完善校内网络,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立训练教学资源库;乐观探究网络教研的有效形式,为我校老师进行校本教研供应一个很好的展现、沟通、学习的平台,为老师和同学的学习与讨论、沟通与合作开拓新的空间。要求老师准时上交教学反思、讨论论文、教学案例,以便于老师间的互助沟通,资源共享。

重视校本课程的讨论与开发。要依据我校师资状况和同学状况,讨论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以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拟在同学“自主”管理方面做出乐观探究,开发校本课程。

(八)开展新课堂教改试验讨论,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1、学习“洋思中学阅历”,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和步骤。

以课堂教学达标晋级、达标评优活动为载体,深化学习“洋思”阅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延长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六个基本步骤,实现我校“低起点、小步伐、低台阶、分层教、真理解、强训练、勤检测、快矫正”的课堂教学要求。

开展老师“备课组--教研组—校级”三级层层赛课活动。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赛课,人人参加;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赛课;最终推出优秀者进行校级赛课。

2、乐观开展各学科课型化(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究。

在学校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基本步骤基础上,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连续进行课型化、专题化教学模式的试验与探究。各组在上学期试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试验方案,每周一节讨论课,开展试验探究。为推动这一活动,要发挥优秀老师的典型引路作用,争取探究一条我校教学改革特色之路,全面提高我校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九)以教学问题为动身点,开展专题讨论。

1、各备课组要把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讨论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讨论的切入点,开展课题讨论。“课题”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只有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讨论“课题”,引导老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讨论内容来源于教学,讨论过程植根于教学,讨论成果服务于教学。每位老师在本学期要写一篇高质量的讨论论文。

2、加强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讨论与阅读活动开展。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在有方案地向同学开放图书室之外,语文、英语教研组要开展阅读课教学模式的讨论和活动实施。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广泛阅读,拓展同学的阅读量和阅读面,提高语文和英语阅读力量和语文写作水平。

3、开展学法指导、心理健康训练的讨论与实施。

各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老师要开展学科学法讨论和心理健康训练讨论活动,培育同学的学习力量、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各学科老师要通过课堂渗透、讲座、其次课堂辅导活动开展学法指导和心理健康训练,培育同学自学力量、探究力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同学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适应力量。每位老师在每学年要写一篇学法指导或健康训练方面的阅历材料或论文。

五、学校校本教研课题讨论规划:
主要开展课程与教材讨论、教学方式与手段讨论、学习方式与心理讨论、课堂教学模式讨论、特长生培育模式与策略的讨论等。

(一)详细内容为:
1、课堂教学课型化、专题化的讨论; 2、因材施教、分层递进、面对全体、进展特长的讨论; 3、新课改试验中、新教材中疑难问题的讨论; 4、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问题的讨论; 5、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讨论; 6、同学“自主”管理的方法讨论。

(二)课题讨论实施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建立组织,制订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全体老师学习方案,制订个人进展规划。

其次阶段:实践探究阶段:实施校本教研,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围绕讨论课题,开展教学讨论,组织沟通争论,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多种形式落实以校为本的教学讨论制度

第三阶段:阅历总结阶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不断进行反思,总结阅历,形成阅历性材料。

第四阶段:深化完善阶段:形成理论性较强、有推广价值的有形成果,争创省、市级教研名校。

(三)预期成果:
1、学校教研各项讨论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形成教学科研深厚氛围。

2、讨论课题取得明显成效,汇编优秀教学教研论文集;形成各学科课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课程资源整合,编写校本课程。

4、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同学综合素养有较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人民满足的学校。

5、转变教研模式,老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把优秀校本教研个案、案例、课例讨论、教学反思等汇编成书。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4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