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2023年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思考与实践,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合集)(完整)

2023年2023年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思考与实践,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合集)(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1-12 09:10: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思考与实践,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合集)(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2023年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思考与实践,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合集)(完整)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篇一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杨光辉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4期

【摘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的现状,必须从拓宽干部来源、加强教育培训和建立激励机制下工夫,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建设者和实施者,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必须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应当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从拓宽干部来源着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要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1]因为“村社干部是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的重要力量,村社干部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好坏”[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年龄结构老化、组织结构松散、整体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等等。因此,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农村干部队伍,对于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在建设农村干部队伍的过程中,必须创新用人理念,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把那些对农民有亲情、对事业有热情的人选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广辟渠道,拓宽农村干部队伍的来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从农村科技骨干和技术“秀才”中选拔科技型农村干部。

同时,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农村担任村社干部工作。各地方政府要通过改善农村工作环境,解决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后顾之忧等办法吸引人才到农村从事村社干部工作。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可以安排一部分大学生下

到农村基层任职,并从这些人中逐步培养一批优秀农村干部。国家要采用各种办法改善和提高我国村社干部的整体素质,为做好农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民意选干部,凭实绩定取舍”的基层干部选用机制,把民主推荐作为基层干部选拔的必经程序和关键环节,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干部才会真正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会选出优秀干部,从而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二、从加大教育培训上着手,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是搞好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保证力量和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要反映在一些基层干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上,对市场经济知识不清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思想准备不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办法不多,在指导农民生产经营上盲目行事,难以胜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有的基层干部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守摊子、过日子;有的基层干部政治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差,缺乏应有的政治素养,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不落实,理解政策有时“跑调”,执行政策有时“走样”。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给各项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造就一支优秀的基层干部队伍来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因此,必须要抓好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创新培训内容。农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地适应农村干部队伍发展需求,切实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在“实”字上下功夫,有针对地抓好教育培训。在培训中多采取一些农村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创新多样化、开放式、高效率的培训模式、培训方式。抓好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村干部带头致富的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加强领导方式方法的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管理的能力、做思想工作水平的能力、民主管理的能力、驾驭全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加强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学会依法办事和有效地运用各种政策、法规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加强新农村建设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拓宽培训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全面推行“理论+实践”培训模式,灵活运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社会调研、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提高性培训;运用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探索创新“流动党校”、网上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强化普及性培训;运用基地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拓展实践性培训。针对农村区域产业优势和干部现状,注重运用分散实践培训、巡回报告会、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紧紧抓住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个重要环节,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对农村干部,特别是对新选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尽力保证每个农村干部都具备最基本的业务操作能力,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的业务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请进来”就是每年从各高校、科研单位聘请专家学者和高级干部组成讲师团,定期深入农村对现任农村干部在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短期培训,尽力使现任农村干部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走出去”是从现任农村干部中选送一批基础素质较好的干部到地方高校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培训,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促使他们的工作能力达到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以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三、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着手,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很不容易。同样,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良好素质的长期保持也是很不容易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很低,许多基层干部开玩笑地说:“自己是干着公务员的活,拿着低保户的钱。”经济待遇少,政治待遇争取难,使得基层干部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使农村基层干部良好素质得以长期保持。首先要建立基层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考核不称职的农村基层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政绩突出、农民拥护的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广泛宣传、表彰和奖励;并重视从优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选拔乡镇干部,在社会上突出农村基层干部的社会地位,使农村基层干部岗位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能上能下”的机制,使基层干部有压力、有动力,有效地克服了基层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的现象,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二是改善经济待遇激励。农村基层干部的报酬,应随着经济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逐步提高;上级组织要切实帮助农村基层干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生活养老问题等以解除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优化工作环境激励。上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农村,帮助基层村干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真正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中的有力“靠山”;上级布置工作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要相应配套,多关心多支持多为农村基层干部着想,应由有关部门承担的工作,不能转嫁到农村基层干部身上等等。

参考文献

[1]柳李华《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探析》

[2] 李仁方《谈谈我国村社干部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杨光辉(1971--),男,侗族,贵州三穗人,中共铜仁地委党校讲师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篇二

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成都分公司许宏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实践者,职工代表既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又是企业决策的参谋,职工代表不仅代表着职工的利益,也代表着职工的智慧,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对于保障职工民主权利,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深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对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意义深远

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是落实党的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职工群众推选出的代表,只有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才能不负广大职工的重托,使依靠方针“依”得上,“靠”得住。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是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需要。企业民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职工代表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高低,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能否得到落实,职工群众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职工利益诉求能否正确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代表参政水平和议政能力。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是提升工会工作效能的有效载体。工会组织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基本职能。而培养一支高素质职工代表队伍,提高企业的民主管理水平,工会工作就抓住了“维护”这一基本职责的“牛鼻子”,-1-

工会才能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得到党委的信任和行政的支持,同时,工会的其它各项工作也会由此得到推动和加强。

二、当前职工代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观察,多年来,铁路企业一直致力于加强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建设,职代会运作普遍比较规范,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一是职工代表责任意识有待加强。表现在部分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热情不高,主动履职的责任感不强,职代会上举举手、划划票、鼓鼓掌,应付了事。二是职工代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部分职工代表平时不注意深入基层,缺乏有效的调查研究,面对职代会提案征集或参加代表座谈等活动时,不能及时反映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要么纯粹站在个人立场提要求,要么内容空泛不具实际参考意义。三是职工代表大局观念有待完善。部分职工代表对自身的权利、义务了解尚浅,或只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漠不关心;
或片面把为职工说话作为“代表”的全部职责,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需要。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职工代表产生方式有缺陷,代表的广泛性不强;
二是职工代表培训不够深入;
三是职工代表参与日常民主管理的渠道有限;
四是职工代表履职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
五是职工代表权益的宣传力度不够。

三、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要使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建立健全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职工代表的选举工作要“真”

职工代表的选举工作是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第一关,只有“真”选,才能顺应民意,才能选“准”人,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当然代表”和“指定代表”。经过“真”选,最终让那些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高,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强,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关心集体、遵守纪律、联系群众、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职工成为职工代表,在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为职工群众代言。

二是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要“实”

职工代表的素质能力决定着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工会组织只有在职工代表队伍的素质能力培养上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才能切实提高职工代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好职工代表在提升企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职工代表的工作平台要“宽”

职工代表的工作平台主要包括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及其他日常管理活动等。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代表

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黄金时间,职工代表可以集中行使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推荐选举权,充分表达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凡是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都必须提交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审议。在日常工作中,职工代表的工作领域可伸缩性很大,工会组织一定要积极搭建平台,让职工代表更多地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活动中。四是职工代表的工作激励要“新”

职工代表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其工作质量,只有充分调动、发挥、保护好职工代表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切实发挥好职工代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职工代表的工作激励机制,除了保证职工代表在参加职工民主管理活动期间的各项待遇外,一定要有创新的举措,这是工会组织在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五是职工代表的工作宣传要“多”

工会组织应大张旗鼓地宣传好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工作情况,这样有利于推动党的依靠方针在本企业的落实,有利于让职工群众了解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进展,有利于调动职工代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职工代表更好地行使权利,因而是新时期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提升职工

民主管理工作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将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企业工会组织一定要坚持上级组织和党委的领导,积极赢得行政的支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篇三

新形势下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实践者,职工代表既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又是企业决策的参谋,职工代表不仅代表着职工的利益,也代表着职工的智慧,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对于保障职工民主权利,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深远。

一、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意义深远

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是落实党的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好广大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广大职工代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作为职工群众推选出的代表,只有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才能不负广大职工的重托,使依靠方针“依”得上,“靠”得住。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是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需要。企业民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职工代表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高低,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能否得到落实,职工群众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职工利益诉求能否正确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代表参政水平和议政能力。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是提升工会工作效能的有效载体。工会组织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基本职能。而培养一支高素质职工代表队伍,提高企业的民主管理水平,工会工作就抓住了“维护”这一基本职责的“牛鼻子”,工会才能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得到党委的信任和行政的支持,同时,工会 -1-的其它各项工作也会由此得到推动和加强。

二、当前职工代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供电企业一直致力于加强以职代会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建设,职代会运作普遍比较规范,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一是职工代表责任意识有待加强。表现在部分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热情不高,主动履职的责任感不强,职代会上举举手、划划票、鼓鼓掌,应付了事。二是职工代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部分职工代表平时不注意深入基层,缺乏有效的调查研究,面对职代会提案征集或参加代表座谈等活动时,不能及时反映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要么纯粹站在个人立场提要求,要么内容空泛不具实际参考意义。三是职工代表大局观念有待完善。部分职工代表对自身的权利、义务了解尚浅,或只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漠不关心;
或片面把为职工说话作为“代表”的全部职责,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需要。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职工代表产生方式有缺陷,代表的广泛性;
二是职工代表培训不够深入;
三是职工代表履职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四是职工代表参与日常民主管理的渠道限制。

三、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要使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建立健全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要组织好职工代表选举。要坚持按照代表条件和结构要求,依民主程序选好代表。在保证代表分布和结构合理的同时,把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够认真履行代表义务的职工选为代表,把好职工代表队伍入口。其中,职工自荐与组织民主推荐相结合的“职工代表竞选制”是我们今后应当推行的重点,从中可以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提高职工代表队伍的履职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加强职工代表培训。要组织职工代表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大会条例》等民主管理、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培训,使职工代表了解民主管理的基本内容,明晰自身职责、权利和义务,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三要注重发挥职工代表在日常民主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职工代表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巡视检查和座谈等活动,为职工代表搭建专门的民主管理平台,使职工代表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职工需求,并建立起问题跟踪反馈机制,为职工代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创造条件,也促使代表注意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四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述职考评机制。通过述职,把职工代表反映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的情况、提出职代会提案、参政议政的作为情况、传达宣传职代会精神,贯彻落实职代会决议的情况以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情况等摆在职工群众面前,让职工群众去行使监督、去考量;
通过考评,对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参政议政成绩显著的职工代表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能履行代表职责,职工群众不满意的职工代表予以限期整改或建议撤换。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职工代表更好地代表职工,进一步增强其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推动职工代表队伍建设迈上更加规范、务实、高效的新台阶。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篇四

全县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的探索与思考

乡镇公务员队伍是我国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是党和政府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做好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调研和建设工作尤为重要。根据前期的走访点验、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个乡镇开展调研,现将全县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务员女性偏多。

据统计,近五年*县共招录乡镇公务员*名,其中女性*人占比*%;
共接收选调生*名,其中女性*名占比*%。女性公务员受生育二孩、自身限制等影响,参与部分工作特别是疫情防控、重点项目安征迁、“两违拆建”“防汛抗旱”等工作任务有局限性。

二是提拔晋升难度大。

由于乡镇层级低,领导职数有限,相当部分乡镇公务员甚至难以提拔到副科级岗位,乡镇公务员45岁以上*人,其中一般公务员*人占比*%。乡镇公务员晋升职级不易,由于职级根据编制测算职数有限,加上机构改革和原县以下职级套转带来的部分单位超编超职数问题,导致县级机构在执行职级晋升政策时并不顺畅,出现领导干部与原非领导职务特别是与一般公务员“争利”问题,而领导干部在承担任务、决策参与等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致使一般公务员晋升职级困难。

三是工作条件相对艰苦。

乡镇工作点多、面广,责任重、压力大,但乡镇公务员福利待遇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相对较差的工作环境不对称,部分乡镇因条件不足甚至没有办法安排宿舍。部分乡镇公务员考虑改善条件、照顾家庭、提拔晋升难度大等因素,往往要求交流到县直机关工作或者被县直机关选调进城,导致乡镇留人难、队伍不稳定。

四是本领恐慌问题凸显。

乡镇公务员特别是年龄较大公务员中很大部分是通过党校、函授学校取得的学历,其中函授大学本科学历*人占比*%,他们大多数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近年来,为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组织部门加大了培训力度,但是绝大多数培训属于任职培训,主要以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岗位业务为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强。

五是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对乡镇公务员的考核主要以考核方式进行,而对平时考核缺少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在考核的内容上缺乏明晰规定,在考核标准上没有具体的要素指标。考核测评注重优秀等次人员评定,对部分责任心不够强、难以胜任工作的公务员,只要没有违反纪律,就难以在称职以下等次评定,平时考评与考核、职务晋升、评先表彰等挂钩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出现。

二、思考与建议

一是优化进入渠道。

针对乡镇新招录公务员女性偏多、留不住年轻公务员等问题,建议科学设置乡镇公务员岗位招录计划和职位条件,持续推动按一定比例设置面向“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招考乡镇公务员,注重从优秀村主干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让更多既有基层工作经验、又不怕吃苦能够呆得住的干部人才招录到乡镇公务员队伍。针对选调生女性偏多实际,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稳妥调整选调生考录性别比例。对因岗位性质特殊或单位性别比例失衡的,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将岗位设置为男性。同时,严格控制乡镇借用人数,确因工作需要须报组织部门批准,保证乡镇借调人员不得超过在编人员总数的5%。

二是解决职级待遇。

更加明确领导职务与职级两个不同功能定位,制定措施办法解决科级领导干部与一般公务员“争利”问题。建议领导职务侧重选拔工作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干部,晋升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注重从资历深、实绩好、年龄大且担任过科级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以及达到一定任职年限的乡镇党委书记中任选;
晋升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对达到资格条件的一般公务员同等享受、甚至优先晋升,防止领导职务干部占用低职级。盘活职级职数,对具有基层工作经验且有意愿到偏远乡镇工作的、乡镇公务员自愿到参公事业单位任职的、同意交流调整到有职级职数空缺单位的,优先晋升高职级。通过职级晋升的激励作用,促进各年龄段公务员立足本职安心工作。

三是激发队伍活力。

乡镇公务员活力的持续,根本在于内在激励奖惩机制的健全,从政治、经济、生活待遇等方面共同激励尤为必要。建议加大乡镇公务员提拔使用力度,干部提拔调整时优先从那些专心基层工作、群众公认、实绩突出、锻炼成熟的乡镇公务员中选拔,激发乡镇公务员干事创业热情。同时,适当提高乡镇公务员经济待遇,落实乡镇干部收入比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至少提高*%的要求,对子女入学方面给予照顾,使乡镇公务员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

四是提升能力素质。

围绕乡镇工作实际,建议要注重需求的个性化、内容的专业化和学员的主体化等特征,深入实施公务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培训乡镇公务员。特别要注重紧缺急需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加大乡镇公务员到先进地区挂职、考察学习和培训的力度,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健全乡镇公务员考学制度,强化培训结果运用,把培训情况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乡镇公务员选拔使用、晋升职级的必要条件之一,增强培训的自觉性。

五是探索激励机制。

贯彻执行公务员平时考核规定,将考核和平时考核结合起来,以实绩考核、定量考核逐步取代定性考核,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建议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建立与收入多少、职务升降相挂钩的二级绩效激励机制。对考核优秀和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加大表彰、奖励和使用力度;对考核不称职或平时工作表现差的,采取提醒谈话、函询告诫等约束措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职工队伍能力建设篇五

新形势下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我市志愿者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贴近群众,创新创优,积极作为,在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大型活动、社会公益等领域大显身手,呈现出“活动规范化、项目机制化、领域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社会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成为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试结合我市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就下一步的工作举措谈些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我市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是把加强志愿者队伍规范管理作为有序运作,长效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调研制度、活动记录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一系列志愿者工作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调查研究,系统形成全市志愿者工作思路,确立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规范有序地推动全市的志愿者工作。在强化市文明办和市志愿者总会对于全市志愿者活动的指导协调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各市(县)区和行业、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情况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考核范畴。每年3月份开展无锡市志愿者服务活动月,明确主题,整合资源,开展系列服务宣传活动,命名表彰一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优秀志愿者,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二是把选树服务品牌作为培育特色,打造亮点的有效载体。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品牌突出自身特点、优势,在个性化、创特色上下功夫,同时,帮助策划、设计活动载体,通过特色活动提升团队的吸引力,感召力。如,成立达七年的市民道德巡访团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坚持数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寻找城市创建薄弱环节、暗访行业服务不足之处、揭露市民不文明行为,甘当文明城市创建的“啄木鸟”。“欢乐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主动介入社会环保事业,关注太湖水环境治理、每周捡拾白色污染物,通过自身行动,积极推动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投身环保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机制建设保证品牌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如,定期碰头制,定期与特色团队负责人见面,听取团队运行情况,分析、总结、部署品牌深化工作;
宣传报道制,协调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宣传志愿服务团队的典型事迹,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三是把服务社会作为锤炼队伍,展树形象的有利契机。参与大型活动。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历届无锡太博会、吴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中,数万名志愿者友好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志愿者们在紧急时刻、困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大局观念、集体观念和吃苦精神,更加证明了志愿者的过硬素质和自身价值。热心社会公益。通过开展“希望工程”助学、保护母亲湖、消除白色垃圾、助老助残、捐献骨髓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志愿者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投身和谐建设。以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相继启动了“共建生态文明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宣传志愿行等六大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110个交通路口、公交站台和15个旅游景点设立道德实践基地,数年组织志愿者常年参与交通协勤、文明劝导服务,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活动但服务层次不高。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志愿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各种服务活动不断活跃,从时间来看,不但在“3〃5”学雷锋、元旦、春节等节日比较频繁,而且在平时也广泛开展。但我们同时注意到,服务内容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环境美化方面,如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认养绿化;
社区服务方面,如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买米换气、理发、量血压等。但因社会参与面不够广,专业人才参与不多导致一些知识含量高、技能性强的服务项目比较欠缺。

二是有组织但凝聚力欠强。目前,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基本上建有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但这一组织是松散型的。志愿者活动开展完全依赖于志愿者的思想认识、个体素质的提高及整体配合的效能,致使志愿者服务活动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往往是开始时轰轰烈烈,不久便难以为继。

三是有保障但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经费保障机制,活动资金完全依赖于文明办或共青团等部门支撑或自筹,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活动要不要参与、是全身心投入还是出工不出力,没有较好地激励引导机制。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一旦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意外伤亡,怎样赔偿、谁来善后,这些问题比较模糊。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力度,创优志愿服务文化环境。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也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广普及,决定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推广普及理念是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根本和动力。要把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广普及渗透到志愿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实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者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环境。

二是建立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健全的组织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建立以市、县(区)志愿者总会两级志愿服务领导机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志愿者服务机构为核心建立有效覆盖全市城乡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要加快建设各专业志愿者分会,进一步抓好各级志愿者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和管理,继续探索行政化推动、社会化运作和事业化管理的路子。

三是建立志愿者队伍体系,壮大和规范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行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建设专业化志愿者队伍为重点,构建规模适宜、结构优化、管理有序、素质过硬的志愿者队伍体系。要大力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掘志愿者资源,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吸引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在建设规模适宜、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的同时,针对不同服务领域的特点,逐步建立起更多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四是建立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实现需求与服务有效对接。要以志愿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便利化为原则,构建遍布城乡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在街道(乡镇)普遍建立集组织、协调、实施功能为一体的志愿者服务中心。在社区(行政村)普遍建立志愿者服务站。要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和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特点,加快志愿服务信息化,加快网络阵地建设,实现志愿服务资源共享,努力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完善、充实“无锡志愿者”网站,完善志愿者网上注册管理体系、实现全市志愿服务项目信息网上发布、志愿服务活动网上宣传、志愿者网上交流等多种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开发和建设有地区特色的网络阵地。

五是建立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要坚持党政关注、社会急需、志愿者能为的工作方针,以服务大局、服务百姓为重点,构建全市项目与地方项目相结合,短期项目与长期项目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在深入调查社会需求和志愿服务意向的基础上,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项目论证,搞好项目规划与实施,逐步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使之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六是建立志愿服务考评激励体系,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要以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制度为基础,以服务质量考评为重点,建立志愿服务考评激励体系,形成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组织表彰和社会评价相呼应的良好激励机制。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完善志愿服务动员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筹资机制和协调机制,推动志愿者行动持续健康发展。

七是建立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全面发展。要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优势作用,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保障,逐步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加大法制宣传,贯彻实施《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推动政府将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教育部门、学校和有关社会团体奖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范围,推动有关单位在招工、招生时落实志愿者优先权。积极探索筹资体制,按照“政府支持、社会捐助”的思路,逐步建立各级志愿服务基金,改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经费短缺的状况。要建立各级志愿服务组织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推动大型社会公益活动项目中为志愿者购买人身伤害保险制度化。(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4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