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蒙氏教学反思小班(6篇)

2023年蒙氏教学反思小班(6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2-07 08:0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蒙氏教学反思小班(6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蒙氏教学反思小班(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蒙氏教学反思小班篇一

以教学《珍珠泉》为例。在阅读提示中为孩子们提供了两个问题: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2、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针对这两个问题,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先出示问题,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读书,自主寻求答案,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给足泛一充分思考的时间。

后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总结出哪些特点,再相机进行阅读指导。主旨是引导学生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

在这种探究式自学方式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几方面的习惯。

(1)自读、自悟的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面对文本,充分地读书,边读边思考,逐步悟出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领会文章表达的精妙之处及蕴含的内涵。

(2)倾听的习惯,既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要鼓励他们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

(3)勇于发表独到见解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既善于从文本及他人身上汲取思想养料,学习表达技巧,获得审美体验,又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向同学挑战,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

蒙氏教学反思小班篇二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与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一节课上下来,同学们都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紧扣“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引导学生感受情感,揣摩写法,并以学生研读为主体,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在交流中,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丰富课文的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深入文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阅读教学,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也十分感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情感、从析词析句中理解情感、从课外拓展中升华情感皆是紧扣文本展开,围绕情感教学,展开的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如:“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理解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亲人离别的悲痛。学生说:“外婆去世的时候,亲人们就是海鸥那样站成两行为外婆送行。”我立刻追问:“能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吗?”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眼前仿佛出现了葬礼的情景。“我外婆对我最好了,她离开了我,再也不会和我玩了。所有人都哭了。”她的声音哽咽了。一种同情、悲痛之情油然升到在座每个同学的心里。如果我能继续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那么情感的升华将到达顶点,体会亲人离别的痛苦会更加深刻。我即时让学生把这种情感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让他们带着各自的体验读一读这段话,让学生用心灵诵读,用心体验。

另外,在研读老人爱海鸥的段落时,我让学生抓住老人喂海鸥动作的词语“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顺着栏杆边走边放”,学生在找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后,我又引导学生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个“为什么”,以促进学生对词语所表达情感的深入理解,从语言入手理解文本、理解人物感情、学习文章表达方法,从而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真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种涂抹在作品表层上的附丽品,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文本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我趁热打铁,顺势迁移,注重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在诉说什么,特别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设身处地的想象海鸥在倾诉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当学生在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我把握了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让学生为老人写一句祝福的话。这时学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点,完全迸发出来了。“祝老人在天之灵能够安息,您放心地去吧,还有许多的人会来喂海鸥,会照顾您的儿女们的。”“老人,您虽然走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海鸥们的心中。祝你在天堂开心快乐!”……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这节课中,也暴露了我的一些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精准,有时候重复了学生的发言,有时候仅仅对学法上作了指导,没有围绕目标做有效的评价。并且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即性的、瞬时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怎样才能获得评价的客观依据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我在这节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作的还不够,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唯有用心倾听,才有发言权,也能进行应时应地的评价。

蒙氏教学反思小班篇三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
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采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探究以及知识的迁移,侧重于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多“动”;
引导学生注重体验,积极思维,通过探索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本质.

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争取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思想;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幻灯片1)请同学们思考下列所述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观察思考、感知对象??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活动)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2、(出示幻灯片2)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应用概念判断,加强理解学生活动)

3、请同学们再分别举出一些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动手写,然后投影)

二、观察探索:由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抛掷硬币的实验,观察正面朝上事件的规律性。

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下(出示幻灯片3)

抛掷次数(n)

正面向上次数(m)

频率(m/n)

20xx

1061

0.5181

4040

20xx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我们可以看到,当抛掷硬币的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值m/n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0.5,在它附近摆动.(出示幻灯片4)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n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的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教师强调: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因此0≤p(a)≤1;

2、例题分析:(出示幻灯片5)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

50

100

200

300

500

1000

优等品数

40

92

192

285

478

954

优等品频率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再给出答案,比较后加以肯定)

四:总结提炼:

1、随机事件的概念

2、随机事件的概率

3、概率的性质:0≤p(a)≤1(由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6)

课上完了,心里一阵轻松:任务完成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初中数学学习中接触过一点概率的内容,对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比照随机事件自己总结,事实证明,在课堂上,任务都交给学生处理,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效果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抛掷硬币的实验,获得正面向上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具体的方法应用图表以及多媒体等工具,逐步认识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里既有随机性,更有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抛掷硬币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们做实验十分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比如在事件的分析中,因为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在做实验中,有做的,有记录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热闹而不混乱,回答实验结果时,大胆仔细,数据到位,在总结规律时,也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虑很敏捷,说明学生真的在认真思考问题。总之,效果明显。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做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在1/2左右徘徊,有的组差距还比较大;
因为时间问题,实验做的并不很仔细,对实验的分析没有想设计中那么完美等等.

教完之后,很多想法。我想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时,将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们更充分的融会到自由学习,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炼结果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堂上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教学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师很少板书,可能使学生对个别问题的印象不很深刻,在学生做出实验得到数据后,对数据的分析过快,对学生的分析点评不很到位,总结不多,这几点没有达到事先的教学设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以后教学中改进。

总之上完课后有一点让我不再担心:用新教材的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也就把知识交给了学生。

蒙氏教学反思小班篇四

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日常玩“五官像什么”的游戏。

2、环境准备:在活动室里提供空白脸谱及各种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玩具等)让幼儿运用小物品随意摆弄脸谱造型。

3、材料准备:①多媒体教具:水粉颜料、水彩笔、彩色纸等,②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初步欣赏与感知

1、欣赏配乐散文《给老师画像》。

老师教我们画画,

画红红的苹果、金灿灿的太阳,

还有翘起两只角的水果糖,

我偷偷地给老师画像,

红苹果,是圆圆的脸蛋,

金灿灿的太阳,是大大的眼睛,

翘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师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说,

老师笑的时候,就是这个样!

暖暖的,甜甜的,喷香喷香。

师:听了这篇好听的散文,谁愿意按照散文里的描述来给老师画像?要画得和散文里的一样美。(请一名幼儿在白板上演示老师的画像)

师:这张老师画像和徐老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这样画?这种用相似物体替换的方法叫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

师:这里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笔,它在画什么?(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枝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椭圆形,暂停)太阳、橄榄球、娃娃脸……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到底谁猜对了?

小魔笔继续画……原来是一张娃娃脸,脸上还缺什么(根据幼儿的描述,陆续点击出来)

这支神奇的魔笔要施魔法了,(大屏幕上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瓢虫变成了娃娃的什么?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还没变呢?小魔笔想请小朋友帮助它完成。大屏幕选项上有冒热气的茶壶,葫芦、帆船,你准备用什么替换鼻子、嘴、头发,为什么?(请幼儿点击选项和五官进行替换,并说明理由)

瞧,这张娃娃脸,变得多有趣,多漂亮,这就是运用我们刚才所说的相似物体替换的画法。

3、操作与讨论。

显示屏上出现另一张娃娃脸,请幼儿用替换想象的方法拖动选项完成五官、头发(选项:门、窗、花、草、屋顶等)引导幼儿发现五官之间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创造(如房屋娃娃、绿化娃娃等)

讨论:

小魔笔画的娃娃脸与房屋娃娃脸等有主题的娃娃脸,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4、表现与创造。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来变一变,想一个最有趣的娃娃脸画下来。

指导要点:

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独特表现。

5、展示与体验。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画,体验与分享快乐。

蒙氏教学反思小班篇五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

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

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

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蒙氏教学反思小班篇六

琳琳今天选择的是“金属嵌板”的工作,在我和她一起复习了金属嵌板的名称之后,她便开始了拓印金属嵌板的工作。只见琳琳将金属嵌板依次从嵌板中取出,比较认真的放在了纸上。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琳琳东张西望的去取水彩笔了,她的目光从身边的一个小朋友身边扫过,虽然只有短短的路程,平时顶多20秒钟,她却用了1分钟。放下水彩笔坐下来,琳琳准备拓印画了,可明明是要用彩色笔来描画,她却站起来说“我的铅笔不见了”。于是,她走到了第一组、第二组,把小朋友的工作全都看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她所谓的铅笔。这下,她才开始做工作。在她工作的40分钟里,她共碰掉了旁边阳阳的彩色圆柱体3次,注意力一直在分散,显出了相当不集中的工作态度。

琳琳最近选工作总是显得没有耐心,不能坚持把自己的一份工作做好。今天她的表现,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天前她选择的一份按规律排序的工作,当时也是琳琳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但选到后,她并没有因为这是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而认真去做,她同样是在东张西望,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不是坚持按规律排序,而是随心所欲的将物卡摆到卡纸上,对我的指导也听不进去,还影响别人的专心工作。这两次相隔不远的类似情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最近琳琳在选择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总要起来浏览一下其她小朋友的工作。我分析,也许她在看别的小朋友的工作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如果有,她便会确定下次它所选择的工作内容。但当她真正选到自己预定的工作时,如果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有挑战性,她便会比较安静的做下来,比如:日常剪的工作、数学塞根板的工作等,一旦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没有挑战性的时候,她便会出现以上那个所描述的行为与表现:不安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去影响别人的工作。

琳琳的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因为她有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于是我翻开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在书中找到了一些启示“如果儿童没能在有助于她发展的活动中找到刺激,那她就完全会只是简单的被物品的外形所吸引,渴望拥有它们。拿到某种东西是容易的,它并不需要知识和爱。儿童的心理能量由此被转移了。”这是蒙台梭利对“占有欲”一节的论述,我觉得,琳琳目前就出现了这种状况。看到别人的工作,她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想占有的欲望,到了选择工作的时候,这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所以她会无所谓,因为并不是每次工作都充满了挑战。针对琳琳近期的表现,我觉得调整琳琳的心态是改变她的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老师的正确引导则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1.不管琳琳每次工作的状态如何,我都要肯定她的工作,肯定她选的工作和她在工作中的某一个优点,从而让琳琳知道每次她选择的工作,老师都会注意,她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份工作对她来说非常合适;

2.增加在琳琳身边的指导次数,对她的工作多关注,让她知道老师很关心她的工作并会帮助她来做更有趣的工作;

3.适当的时候,可以建议琳琳选择一些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工作,帮助她不盲目的因单纯羡慕别人做的工作而选择与别人相同的工作;

4.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在幼儿中建立琳琳的自信。这个年龄的幼儿,羡慕并想“占有”的行为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只要发现问题之后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在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尊重幼儿的选择的前提下,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与工作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在实施措施的过程中,我会坚持正面引导,相信琳琳会改变。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4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