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人才培养报告(10篇)

人才培养报告(10篇)

来源: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05 10:35:04

篇一: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

  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1.调研任务和内容

  依据创建示范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确定本次调研的任务和内容是:明确会计电算化职业领域的国家政策、用人单位的规范要求及本专业毕业生能胜任的岗位、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标准等;明确适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了解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包

  括职业道德和行为态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明确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及行业、企业对这些证书的认可度;了解相关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情况,了解近三年市内外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升学情况;

  2.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用人单位方面,我们对全市1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或电话访问,接受调研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领域涵盖工业、商业、保险业、服务业等会计人员就业的主要领域;调查的内容包括被调查单位的性质、人员规模、业务方向、提供的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和需求规模、使用的财务软件等基本信息,也包括用人单位要求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还包括企业对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建议和要求,以及校企合作的情况等;

  学生方面,我们对近几届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涉及专业认识、学习态度、学习状况、专业实践、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卷调查,还对一部分已毕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

  二、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情况

  1.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素质现状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稳步提高;会计电算化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

  但是,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内容和我们的调研情况,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层次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会计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会计人才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等;另外,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较差,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诸如电算化软件、基本的会计系统维护等;因此,我国目前在需要补充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为了促进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的合理性,也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动手实践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初级会计人员;

  2.会计从业人员需求状况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奠定会计人才基础;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优化会计人才结构: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由此可以看出,按照财政部的规划,未来需要的初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人才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经过调研,目前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而中职学校承担的正是为社会提供技能操作型人才的任务,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在优化我国会计人才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需求量上看,据中国财会网显示,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近些年一直居于各类人才需求量的前列;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一项统计分析也表明,全国私营企业每年增加约30万户,由此导致市场上会计人才的年增加需求量也较大;从枣庄市统计数据来看,每年新增的农村经济合作社多达600家,这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从工作内容上看,社会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式会计,而是要求会计人员既精通会计知识、又懂得相关知识;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团队意识;既有创新观念,又有风险意识,并且渗透于金融、保险、投资等多行业;会计行业这种专家化、中介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职业岗位群的情况

  1.国家、行业相关规定对会计岗位的设置状况

  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第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第十一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第十二条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可以看出,规模大的企业一般会对会计岗位分工设置,而规模小的企业则往往将会计岗位合并设置,有些中小企业只设会计和出纳各一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则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

  2.单位对会计岗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热爱本职工作,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文写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会计专业通用能力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并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完成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

  3.毕业生胜任的岗位

  1与专业定位对应的岗位群;

  能够适合中职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目前适合中职学生的会计类岗位主要有:单位出纳员、会计、主管会计、成本核算会计、销售内勤、往来会计、税务会计、收银员、会计税务资产评估事务所助理从业人员等;

  2可拓展的岗位群;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经过适当的社会或企业培训,还可以就业的岗位有:商务接待员、物流工作人员、经济管理、银行信贷或银行结算等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专业融资担保公司从业人员、金融管理公司从业人员,专业拓展较广,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

  3职业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进一步的学历提升,提高专业水平和积累工作经验,取得会计职业或执业资格证书后,可能的发展途径是:从事总账、财务报表、资产管理、审计等专业要求更高的会计工作岗位;发展成为注册会计师、资产清算评估人员、政府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等;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单位财务经理、财务科长、财务主管、财务总监、总会计师、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等;

  四、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

  1.国家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均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所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财务会计类人员必需持有的上岗证书;相关规定要求报考者应具有高中毕业含技校、职校及财经中专结业证书、专业证书以上学历,所以中职毕业的学生有资格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试的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初级会计资格和中级会计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高级会计师则采用考评结合的方式;

  初级会计资格和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如下表所示:

  基本条件

  档次

  学历和资历条件

  一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三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四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

  级

  资

  格

  一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中

  级

  资

  格

  二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三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四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五取得博士学位;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2个科目;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考生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通过3个科目,才可取得中级资格证书;3注册会计师证书;凡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包括审计、税法、会计、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共六科;

  4国外会计证书;目前,可在国内参加考试、国外认证的会计师资格证书主要有五种: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ASCP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每种证书适应的国家和教学、考试内容都有一定的区别,用来适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5其他社会类会计证书: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通过考试形式获取社会知名企业的认证证书,比如: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用友会计软件基础认证”证书以及该公司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向社会推介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认证”证书等;

  作为中职学生,应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及其他社会类会计证书作为毕业后的近期目标,而取得中级会计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及国外会计证书的难度较大,只能作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后的远期目标;

  2.行业、企业对证书的认可度

  用人单位欢迎就业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调查表明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主要源于法律要求、行业主管部门的监察考评以及单位自身对职工素质的要求等;但受访企业也指出,更为看重的是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际工作能力;

  受访单位表示,从事会计工作的就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源于国家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的要求;用人单位一般鼓励员工继续学习,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规模越大、管理要求更高的企业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突出;

  五、枣庄市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状况

  1.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

  据调查,目前在枣庄市开设会计专业的职业学校除了教育系统管辖的中等职业学校外,还有一部分是高职学院附设的中专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学校开展各类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

  根据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近三年,我市会计电算化专业稳定地保持着较高的招生数量;在全国和省、市技能大赛的推动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影响力也有所扩大;

  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具有广就业渠道的特点,目前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2.专业教学情况

  调查表明,全市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部分国家级或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强,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学历教师比例及所持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明显高于一般学校,从而导致各校教学水平的差异化;

  2全市各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差异较大,开设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不统一,有的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滞后,重理论、轻实践,部分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

  3部分学校投入较多资金建设起了设备完善先进的会计模拟实训场所,并且校企合作开展较好,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实习环境;而有的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实训、实习场所,这就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会计专业技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全国、省市会计技能大赛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第三部分

  调研结论与教学建议

  一、调研结论

  在人才需求方面,主要结论有三点: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是当前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人才;二是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短缺,但是技能型人才仍然有很大的社会需求量;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可以实现广渠道就业,对应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单位出纳员、会计、主管会计、成本核算会计、销售内勤、收银员、会计税务资产评估事务所助理从业人员等,并且可拓展的就业岗位群也较多;

  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结论有三点:一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发展差距明显;二是学校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实训环境建设,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三是应注重中高职衔接,鼓励学生

  继续提升学历,促进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二、教学改革建议

  1.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或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大胆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打破原有学科体系,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应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按照专业方向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结合就业岗位要求建成完备、规范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达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增设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实行双证书制甚至多证书制;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注意将技能训练内容合理分类,可以考虑分为三类:一类为学习新技能的技能学习课,它应与知识教学相互交融;一类是为巩固某一学科的知识、技能而设的技能训练课;还有一类是为形成综合专业能力而设的技能运用课;通过有层次并综合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开发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以单位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重心,以务实够用为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中高职衔接的需要,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编写教材;应注意各专业教材的知识、实训资料要互为补充,避免重复训练,以提高教学效率;

  改革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等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实践性、实效性、创新性等原则构建融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实训实习场所,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4.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

  为了在一般课堂教学中强化实践性教学,重视技能培养,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应加强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评;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评,应该注重过程评价,重点考评技能运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还必须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5.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大部分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不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应通过诸如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职业实践培训、参加各级教师培训、考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等途径不断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可以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甚至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校内会计教师

  实践知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一支既掌握会计理论,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6.建设会计职业岗位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一批理念先进、功能多样、设备一流的会计职业岗位实训室,使实训功能与行业所需岗位技能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同时通过校外基地的实训、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篇二: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方面工作汇报(共8篇)

  人才培养方面工作汇报(共8篇)

  本位,其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对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要求则相对较低。

  二.“41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学生开学之初,先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知识.专业岗位认知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知识,了解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应的岗位群,增强学_的主动性和目标性。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实学实练实用”三步曲

  (1)实学强调在理论知识的学_中,密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学科知识,适当删减一些陈旧的.重复的或纯理论的知识。教材针对生产实际提出的理论问题,教师联系生产实际讲解理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模拟训练,弄懂理论问题。(2)实练“从做中学”是最能体现应用型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训练和尝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经验,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是培养计算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方法。良好的素质.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是单靠讲授和课堂上的演示所获得的,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加大实验.实训.实_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到实际环境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如我系的校内实训基地数字媒体实训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等以及12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实验.实训.实_“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专业能力的训练。第一阶段是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例如办公自动化的练_.计算机维修和组装等。第二阶段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学生在一定工程环境下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例如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处理,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和维护,网络的连接和维护等。第三阶段是计算机综合能力训练,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就到公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_,解决具体的计算机问题,例如广告设计,的组建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调试等,充分贴近实际,使学生在学校学_过程中就能进入职业环境,缩短了就业后的适应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这样分段安排.分层递进,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加深了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3)实用“学以致用”,这是求学者的最终目标。也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准则。通过

  二.三年的专业学_,使学生真正将专业知识技术学到手,具备做事的真本领,整合通识与专业,将“做人”的与“做事”的结合起来,在实施科学时渗透人文,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的知识,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同时,引导学生以一种人文的观点关注科学的发展。总之,经过一年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学_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自己能主动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主动的到社会中实_.实训,学以至用,学生.学校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满意率也越来越高。相信在校内外实_.实训基地逐渐完善以后,学生的就业率,社会的认可度都将有更大.更喜的变化。第3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主题汇报创新求实

  科学发展全面提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会上的主题汇报年10月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在这收获的深秋季节,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专家组一行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这对学院未来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学院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做简要汇报。我的汇报分四个部分

  一.历史与现状第4篇建筑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汇报建筑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汇报下级分公司向上级总公司汇报

  一.员工分公司每年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于老员工主要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各部门主动获取外培机构开展的关于提升业务技能的培训信息,提倡多参加外培,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对于新员工主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如何进入岗位角色方面的培训,每年分公司各部门结合本部门情况开展新员工培训,组织新员工参加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项目部机构人员配置情况分公司现有项目部管理人员84人,占分公司全部管理人员119人的70,占到分公司总职工人数213人的39。另有工人转管理岗位5人。此外,庆邦在职项目部管理人员9人,占总人数16人的44。在分公司项目管理人员中,项目经理级10人,项目副经理级4人,技术负责人4人,工长级12人,工艺施工员25人,电气施工员7人,质量员人,安全员7人,材料员8人,预算员4人,其他3人。庆邦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1人,施工员2人,安全员4人,预算员1人,材料员1人。虽然近两年招聘新员工较多,但仍未满足项目施工管理需求,主要原因是新员工经验不足,兼顾工作面不广,需要安排多名人员工作才能正常开展。

  三.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人才成长人才培养方面,一是为员工提供学_.继续,加强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给员工压担子,将一些有多年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调整到更重要的岗位,以培养其项目全局观和统筹掌管能力。比如将有经验的进步快的施工员调岗为工长,将能力突出的工长调岗为项目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将小型项目负责人调到大型项目担任项目副经理,将能力突出的项目副经理任命为项目经理等;三是坚持实施师傅带徒管理办法,新老员工结成师徒关系,搭建“传.帮.带”平台。分公司既重视培养现在人才,也重视引进外部人才,近两年从社会招聘各类人员近70人,很多人员到岗后发挥了重大作用。分公司的梯队建设,主要从部门和项目部着手。今年除了继续设置部门主办科员外,新设了副科级科员。在部门,形成了科员.主办科员.副科级科员,副科级负责人.科级负责人由低到高的梯队结构,每一级的人员都会成为上一级别的后备力量。今年任命主办科员14人,副科级科员5人,其中副科级科员有2人为项目部管理人员,3人为部门管理人员。在项目部,设置一二级项目经理.一二级项目副经理.一二级技术负责人.工长.一般施工管理人员。关于人才成长,抓好对新员工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实行以老带新措施,平时还加强对新员工的进步情况的掌握,要求新员工在入职三个月后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以此了解新员工思想.成长情况,同时每半年对新员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考核评价,以此帮助新员工了解的长处和不足,为分公司加强指导新员工提供依据。第5篇企业的人才培养的四上方面企业的人才培养的四上方面

  一.人力资源结构盘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应包括不同时期公司甚至每个部门人员的学历.司龄.性别.工作年限.流失率.人员增长数量等结构变化趋势,从整体与局部分别掌握公司人力资源数量的各项特征。

  二.人力资源效率效益盘点企业人力资源效率效益应包括不同时期公司以及每个业务部门的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也包括支持性部门的服务比例(如每一个财务人员服务于多少人,服务比例反映的是职能工作效率).公司及各部门管理跨度与管理幅度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效率效益盘点,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去评价公司近几年不同类别岗位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推断出员工能力的升降。

  三.既有关键人才的能力盘点我们可以通过岗位素质模型测评或者简单运用360能力评价,来定性评价既有关键人才,包括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依次判定他们实际工作中各项能力表现是否胜任。

  四.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的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需求的差异通过解读企业长期的战略与短期的年度规划,以此判定出企业未来对各类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再将未来需求与既有的现状进行点对点的评估,找出企业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通过了解企业未来战略规划得出企业未来需要大批量的.高端的研发工程师,而企业既有的研发岗位人力资源数量和能力都达不到需求,那么未来几年企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大批量培养企业的研发工程师。第6篇关于对公司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关于对公司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分重视人才,_____提出“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成都市近期出台“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一种资本,也是宝贵资源。公司要赢得未来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培养更多综合人才,需要积蓄冲刺发展的能量。“有用即是才”。公司可通过创新人才资源要素供给,实施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培养计划,构建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再学_.再整合.再创新,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作为刚入职不久的公司员工,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提倡考取工作领域相关证书。荣誉证书虽不是衡量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学_,不仅能提升员工学_动力和专业素养,更可能涌现出一些“金点子”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专业考试基本紧跟市场变化,可转变考证员工的“故步自封”思维,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建议公司制定相应激励机制,为员工考证安排学_时间,奖励成功考证员工。

  二是提倡共享学_机制。“紧跟时代,永不退步”。当前,“共享”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操作模式。个体的知识量可以借助“共享”机制得以扩充,个体的见识也可以借助“共享”机制得以提升。建议,公司通过微信平台.微信群分享有用且合规的知识,如办公室的综合办公技能提升.工程运营小窍门.金融市场新型融资小贴士等,在线上快速传播,让公司员工第一时间掌握时代新潮流,做到全公司思想与行动相统一,进一步激发公司员工为公司发展献智献力的热情。建设图书室,配套办公.工程及金融行业专业领域相关书籍,日常时间供员工借阅,让书本专业知识服务工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长久的发展,公司应避免落入“只使用不培养”的过去式,需确保后期再的多层次全方面培养,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利用能效,确保“人尽其才”。公司应采取相应举措,积极调动员工学_积极性,树立统一的企业文化观.认识观,增强员工____感,最终实现员工学_的“量变”到人才发展的“质变”。第7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汇报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幸福xx建设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年至年,全市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xx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xx万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xx万人,xx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至年12月底,全市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劳动者达xx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达xx万人,初.中.高级技能等级结构比例从“九五”末的xx优化到目前的xx,为我市产业与城市同步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培养一支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为重点,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着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协调配合,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经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年,市委专门研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高1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在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成员由市委组织部.人保局.发改委.经信委.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建立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协调的责任机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制度,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等人才目标任务列入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和部门重要考核指标。各镇(街道)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专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乡一体.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二.创新校企模式,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载体我市以实施“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即每年由政府出资培养3000名高技能人才)为抓手,积极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确立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在全市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指导企业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鼓励企业通过技师研修.名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重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全市有近30家企业列为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工作。

  二是确立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在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促进初.中.高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指导市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高级技工和2预备技师培养,为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确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在全市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家,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在培养目标上,各类职业院校深入企业调研,按照企业生产.技术岗位特点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建立订单式培养制度,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动派遣专业讲师到企业担任“星期天工程师”,同时选聘企业优秀工程师.技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培养了一大批生产一线优秀技能人才。

  三.服务转型升级,畅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目前,我市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一流的科研人才,还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着重在畅通新兴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上做文章。

  一是建立柔性高技能人才库。按照“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有用”的原则,建立特色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特区,充分利用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高技能人才,通过承接课题.开发项目.开展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入股.兼职等形式柔性参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在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养本地优秀高技能人才。

  二是实施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按照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制定专项培训计划,重点打造低碳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尖端高技能人才,为实现“445”计划提供坚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加强职业院专业与新兴产业领域岗位对接。指导职业院校根3据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岗位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实行委托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高技能人才。

  四.完善促进机制,放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效果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我市着力在建立完善促进机制,提高企业.学校.劳动者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性上下功夫。

  一是完善竞赛选拔机制。从年开始,我市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每届大赛都特色鲜明.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广.高.好”三个字上。“广”即涉及范围广。每届大赛都设有10个以上竞赛工种,涉及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国际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参赛选手均由各镇(街道)经过岗位练兵,层层选拔而出。“高”即竞赛要求高。竞赛内容都按照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置,对获奖选手由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好”即比赛效果好。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劳动者学_业务.钻研技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二是完善培训补贴机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制度,对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最高标准每人3000元。今年,专门研究制定关于实施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政策文件,向社会公布30个紧缺型职业(工种),按我市实际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并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的用人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表彰奖励。

  三是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年,制定下发xx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建立实施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xx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五人,每人奖励5万元;评选“xx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20名,每人每年发放地方政府津贴1800-3600元。去年,评选出4“xx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x人.“xx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xx人,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市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对技能劳动者重使用.轻培养的传统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下阶段,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将以这次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为重点,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快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适应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建设幸福xx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5第8篇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汇报首页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向大家汇报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进展情况。

  单击翻页以下汇报内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与就业反馈关系进行。这是一张就业反馈与人才培养图。

  点击学生就业岗位首先,要了解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和岗位问题,本专业学生可以从事机械产品.液压产品.汽车.仪器仪表甚至是武器等各种设备的开发,行业涉及广泛,主要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其他。其中技术类的,主要包括设计工程师,进行模具.汽车.家电.工程机械.非标准设备等等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程师,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工艺工程师,负责发现和改进生产的工艺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类的,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采购.销售类的岗位,以及不在公司就职而是进学校从事或者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的。总体来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以机械行业为主,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点击back,点击职业能力要求为适应上述岗位,对学生也有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其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和基本的法律知识等。能力则包括与人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团体工作时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将来步入岗位或者继续学_深造所需的自主学_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单击翻页另外对学生还有专业相关的要求,除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学.力学.制造工艺学.控制理论.数控加工技术等外,还要能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专业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比如专业的绘图软件的使用,常用设备车床铣床等的操作,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等,拥有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会简单的外文交流,能看懂专业文献,会简单编程。

  点击back,点击专业培养目标

  得知了学生就业时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也就有了清晰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见PPT点击back,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

  点击课程教学内容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的主干学科包括机械工程学.力学等。其中包括的主要课程有见PPT单击翻页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见PPT点击back,点击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是相互影响的,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会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方式。见PPT点击back,点击能力培养矩阵见ppt点击back,点击毕业要求通过以上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以及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整,我们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的毕业要求。

  见PPT单机翻页最后,愿我校优秀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工作,秉承“诚朴勤仁”的南农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共4篇)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精选10篇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共7篇)医院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共5篇)

篇三: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10篇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10篇)

  怎么写人才战略工作总结?看下吧。紧张又充实的一段工作生活又将谢下帷幕,想必你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如果我们能够写好总结,可以收获更多。可是怎样写总结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才培养总结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1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管理机制

  今年以来,__县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人才工作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讨论,在班子成员中确立了人才是__县总工会工作发展之本的理念,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在年初召开的专题人才会议上,研究部署全年人才工作,要求将今年的人才工作与工会中心工作,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活动结合起来,严格按照计划,有力推进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多法并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加快推进工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年,公开招聘1名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并从公安队伍调入1名职工,为工会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此外,还一如既往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培训,参训干部职工回来后都举行了学习汇报会,将先进的工作和管理理念通过生动的形式向全体工作人员汇报;另外,还

  邀请兄弟单位上门传经送宝,传授工作经验。上述举措使全体职工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工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

  人才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才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变。对人才含义和人才价值的认识还不足,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重物轻人的思想仍然存在,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的各种僵化保守思想和封闭落后意识未能完全破除。

  二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机构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清、责任分工不明、力量分散、合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三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用人机制不活,缺乏竞争力;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一套能广泛调动积极性的有效制度和方法;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四是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思路不太清晰,重点不够突出,工作缺乏创新性。对人才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不多。

  四、人才工作设想

  1、认真做人才发展计划,根据工会发展的实际,根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统一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工会人才发展计划,制定出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措施。

  2、强化目标责任,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3、强化沟通协调,班子成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人才工作定期研究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人才工作规划和目标的落实。

  4、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特长和优势,为总工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2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事业的承前启后,更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我院一直把人才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人尽其才,学有所用,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技术人才素质。只有拥有

  一批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和创造能力的技术人才,医院才能办出成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科学水平。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制度健全

  我院现有在职职工171人,卫技人员142人,占83%,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3人,占卫技人员23%。近年来,我院始终将知识分子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了人才工作制度,建立了由院党政领导组成的我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由院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为我院人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二、大力弘扬先进,营造工作氛围

  医院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院报、公示栏、晨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先进个人,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走出去、引进来

  坚持两条腿走路

  1.重视人才培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北京、上海和省级医院进修深造。近年来,医院共选派出各科优秀人员外出进行脑外、手外、微创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专科到上海华山医院、无锡手外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并分批组织近30名医务人员外出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对外出学习人员给任务、加压力,学习结束必须能够独自开展一项所学新项目。医院所有医疗技术人员每五年进修轮转一次,对五年内没有一次进修的,医院给联系进修单位,送出去进修。对拒绝参加进修人员,医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

  2.为了培养短、平、快的急需、特需人才,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由医务科组织定期、不定期邀请省、市级医院不同专业专家到我院进行相关科室讲课。事实证明,这种形式见效快,受益面广。

  3.支持医务人员在职考研,并制定了有关政策,以利于吸引读研毕业后继续回医院工作。近年来医院考取3名研究生。鼓励自学成才,对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人员在全院职工大会上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提高原有学历取得各专业毕业文凭的医护人员有50多人。

  四、生活关心照顾,主动排忧解难

  我院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在临床医疗一线。医院领导十分注意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尽可能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效益分配倾斜: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院坚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效益分配向一线倾斜力度加大,行政后勤人员,最高时的收入也只有一线人员的三分之一。

  2、关心身心健康:院领导十分注意关心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每年医院都组织体检;在抓文化技术学习、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职工之家,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常进行篮球、乒乓球、台球等活动比赛、联欢会等活动。

  3、解决后顾之忧:院领导关心职工生活,在这方面,只要有可能,总是想尽办法努力去做。如对于我院引进的人才,医院着手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集中为他们安装有线电视、办理保险、帮助解决他们的户口及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为他们解决两地分居问题。

  由于我们全院上下重视,积极工作,我院的人才工作扎实并富有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赢得了广大知识分子的信任,增强了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为我院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我院会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一如既往将知识分子工作当成关系到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继续把关心、爱护、尊重知识分子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将我院人才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3根据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近两年来,我校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大胆探索,尝试实施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学校增强了办学活力,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指示精神的需要看,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认真研究,加以反思,建立起更科学可行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掌握一定专业

  知识的基础上,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1、理论的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也对工学交替作了明确指示,这些政策规定,给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与保障。

  2、实践的`依据: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促进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实现了资源互补。实施这种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又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的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能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了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2、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

  这种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帮助。学生入学经过一段时间知识学习后,通过参加企业的实习,学生了解和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特别是对生产的过程及技术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明确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加强有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起基础;有利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对接。采用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能力,为日后学生的就业发展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能够解决学生的部分学费问题,再加上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减少因家庭贫困学生的流失现象。这对扩大职业学校招生和办学规模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是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多赢”的好事。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

  我校于20__年分别安排08航空、08电子,08计算机应用,09经管,09电子专业学生到北京航空公司和富士康实习。尽管事先反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工学结合的意义、作用、时间安排和学生管理等。但是对质量要求、安全观念和考核制度教育不够。部分学生难以适宜紧张的工作,出现中途退岗现象。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学校的声誉也受到了损害。

  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发现其中的工作时间长、报酬不满意以及水土不服、想家等诸多问题反映较为突出。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纪律、责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教学见习纪律和实习工厂的规章制度,认真体会“从学生到员工、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抽调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带队,处理实习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

  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所涉及的政策性较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这项工作能得以正常开展,我们必须注意处理解决好有关的问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1、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开展这项工作,我们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与支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要为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办法,以吸引更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学校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要选择好合作的企业

  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必须选择好有关的合作企业,得到一个需求稳定、实力雄厚的企业支持,才能确保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从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中表明,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该考虑:

  (1)是与学校专业设置有关的企业;

  (2)是安全度高、劳动强度不大的企业;

  (3)是效益较好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企业;

  (4)是诚实守信的企业。

  除寻求相关企业的支持外,我们还可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的政策,开展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起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基地,如果学校能结合专业与企业联合,在校内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或生产的实体,定期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更有利于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将会更好。

  3、要认真研究制定并落实好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和企业共同讨论,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要保证学生接受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总课时得到保证与落实。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实用”和“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的原则。分配好有关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时间。并且要认真处理好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课程学习的关系;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关系。在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时,还要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分段的方法安排好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完成好教学的任务。要有利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需求结合,使职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得以进一步创新和落实。

  4、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职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行。

  (1)是申请制度。申请参加“工学结合”模式学习的学生应由个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批,必须年满十六周岁,取得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并与学校签订协议书。

  (2)是安全教育制度。在学生未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前,学校和企业要安排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工作防护设施,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身心伤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是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学校组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必须要安排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和服务,一方面是沟通、协调学生在实习中与企业的联系;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解决好在实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就是配合企业开展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工作与学习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为满足工学结合对教学团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结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建立一支适宜工学结合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体。

  (4)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综合考核评价系统

  在工学结合中对学生的考评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考核指标包括①遵章守纪、爱护财产、尊重师傅、文明礼貌和熟悉岗位等常规要求;②工作业绩。这两项由企业指导老师确定。专题报告及实习总结等内容由带队老师确定。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4常荣幸参加了首期教师发展培训活动,期间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理念,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感谢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给予的机会和倾情教授。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培训课程聚焦如何教学这一核心问题,把可持续发展观与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这次培训激发了我的教育使命感,我要为培养有全球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在培训中,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结合外语学科的发展,就国际化人才培养形成了几点看法和观点。

  1、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日显重要。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更要文化先行、教育先行。只有争取了民心,“一带一路”建设才能行稳致远。民心相通的核心是语言互通,“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英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仅靠英语难以通心。因此,“一专多能”(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协作)、“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外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设置必须为教育目标服务。哈佛大学前校长Bok在《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阐述了本科教育的八大目标,即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和为就业做准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全球视野、人文情怀以及多元文化包容性,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3、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大学的外语教育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着力拓展专门用途外语和跨文化教育等方面。通用的外语课程是基本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同时教授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专门用途外语课程以外语使用领域为导向,包括学术外语(通用学术外语、专门学术外语)和职业外语两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运用外语开展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职

  业素养。跨文化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5江苏电大作为开放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几年来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本文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江苏电大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以来,共开设了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十多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经济管理、金融学、小学教育等三十多个专科专业。截至20_年秋,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已累计毕业人数十万余人。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电大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苏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教学管理的多层次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的开放性与管理的分散性等特点,江苏电大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控制目标。

  根据江苏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规范培养目标。第二,严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第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的管理。第四,制定与实施远程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把远程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分解为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对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工资奖金挂钩。

  2.强化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优势与特色。

  保障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首先重视强化视听教学环节。视听教学能准确、直观、快速、形式多样地传播教学信息,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进行教学最直观、表现方法最丰富、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当前,江苏电大在视听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规章制度上强化对电化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二,端正学生学习录播课、直播课、交互课等电播课的态度。第三,加强视听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在视听课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方法。第四,为学生学习视听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便他们学习。

  3.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教学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联系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形式,是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控制、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好这一环节。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面授辅导教师的管理。第二,加强面授辅导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辅导教师从各个层面上提高面授辅导教学的质量。

  4.加强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江苏电大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以满足本地区实验教学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应突出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努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加强课程作业的管理、课程实验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社会调查或生产(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管理。

  5.加强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

  在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体教材更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学生自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市(县)级电大在支助学生自学方面的职责,做到对学生分散自学有布置、督促、指导和检查,全面提高对学生分散自学的服务质量。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和手段助学服务的优势和特点。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作业。

  作业涉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平时练习、形成性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或大作业。江苏电大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为统设课程及部分统服课程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旨在帮助学生和提醒辅导教师准时、高质量地以作业册为媒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表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答题技能,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且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地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和学习力的保持影响较大。以统一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形式规范教与学双方的课后行为,对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会计学专业的平时作业,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作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层次、题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平时作业设计的结构合理。平时作业题型设计向开放型题型过渡,根据课程特点,把1—2次作业设计成实验、设计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作业。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的平时作业,运用电子邮件管理、FTP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保护技术、在线平台技术等,从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布置(课堂、网上公告栏、FTP文件传输)、提交(书面、软盘、电子邮件、FTP上传)、批改(人工批阅、机器检查、上机阅览、在线平台自动批阅、课堂检测)、讲评(网上交互、课堂讲评、网上BBS、网上答案发布、网上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不同形式的作业,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业提交的调查统一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选择了书面提交,10.5%的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提交,69.7%的人选择了软盘提交。三种形式的作业教师手工批改每份花费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和25分钟。愿意上网浏览作业答案人数比例为80%,作业讲评学生到课率为60%。开通上传服务器后,在一次36人参加的调查中,13.9%的人选择上传,16.7%的人选择电子邮件,11.1%的人选择书面提

  交,软盘提交由于技术故障较多逐渐淡出。愿意在网上自检自测的为83.3%,愿意在线平台离线作业的为77.8%。在60人参加的作业讲评形式的调查中,53.3%的人选择课堂讲评,40%选择网上发布,6.7%的人选择网上BBS。对作业抄袭现象的认识,在41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能力不够的占17.1%,认为时间不够的占63.4%,认为态度消极的占14.6%。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线平台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提交,方便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和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考核。当前,江苏电大在职学习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参加某项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或从事某项应用课题的研究等),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保持基本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提出了“业务专案组”模式,该模式构建要素包括:运作管理模式、筛选设计题材、组织答辩会、综合评分标准和有效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辅导、答辩和成绩评定三部曲。在论文答辩中,不同的专业聘请参加答辩的教师来自法院、银行、会计事务所、行业主管、普通高校教师等。答辩方式尝试了远程(网上)论文答辩,双向的视频和声音清晰,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答辩效果。

  3.教学实习。

  实习研究主要在生产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范围内进行。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探讨让有条件的学生独立承担一项具体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工程技术或管理经验。对护理专业的实习研究,考虑师生双方,促进二者的互动和积极参与,从内容设计和操作设计两个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设计的实现落实在毕业实习手册和技术操作与评价、综合能力评价上。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保证护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实习要求、统一实习内容与操作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统一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统一建档内容和标准。

  三、结语

  江苏电大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课题尚待研究和解决。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发展兴校、特色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奋斗目标。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6浙江广鹰机械有限公司自__年年导入精益生产以来,坚持贯彻落实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组织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牢固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后劲,是员工的福利”的理念,紧紧围绕公司培训目标,贯彻落实每周一课的培训机制;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干部管理水平开展工作,做到一般人员普遍培训、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紧缺人员抓紧培训、优秀人员奖励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一线操作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公司适应快速发展做好人才、技术储备,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支持。

  公司现有员工9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5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下设两个事业部,11个管理部门。今年按照《浙江广鹰机械有限公司20__年员工培训工作计划》的要求,公司举办各种培训班21期,培训相关人员320人次。车间级培训25期,培训员工470人次。参加外部优秀企业参观交流学习等外部培训100多人次,组织到杭州浙江大学在职研修1人。通过采取岗位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员工自学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岗位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全年培训任务,实行培训计划执行率100%、员工参培率100%的工作目标。

  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组织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活动,增强开发好“第一资源”的能力。

  精益生产确切的说就是日本丰田式生产方式,自公司导入精益生产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与精益生产管理咨询公司合作,不断组织精益生产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有效推进企业的精益之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的。他在《第五项修炼》中做了精辟的论述,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公司提出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建设学习型公司、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这是每名员工认清广鹰公司面临的生存、发展形势,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其二,这是当前开展精益生产,培养多能工,着力解决员工技能问题,寻找并形成适合精益生产特点的技术体系的需要。其三,对于学习,大家都比较重视,而实际上学习很容易被日常工作所冲淡,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是学习让路,使学习很难坚持不懈,见不到理想效果。我们公司领导班子认为,无论干部管理能力还是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等重要工作要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有坚持开展“创新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员工”活动是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战略举措。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折旧率”日益加快,“老化率”日益提高,昨天的饱学之士如果不是今日的勤学之人,将必然落伍。

  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要求各级管理者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事业根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实现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自觉化和长期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改变心智模式,学会系统思考,用知识和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问题。

  按照公司提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我们公司在重视技术、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上不断探索,为人才的发展搭建平台。一是制定公司近期和远期人才规划,落实人才培训措施;二是拓宽用人渠道,完善用人机制,所有广鹰的干部从一线开始成长,彻底打破界限,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着眼于激发人才的活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提案改善激励制度,对解决生产、管理方面难题的给予奖励,在增储上产、降本创效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广鹰公司着力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做到“不以资格论贡献,不以阅历论现在,不以级别论能力,不以职称论称职,不以文凭论水平”。“赛马”不“相马”,让优秀的人才在“赛马”中脱颖而出。有“赛场”提供,给人才以适合发挥才能的岗位;有“跑道”划分,有序竞争;有比赛规则,实行合理的奖励体系。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注重选拔与公司核心价值相一致的人才,对有各种特长的人实行人才储备。过去的人才管理把人视作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告别社会舞台,而现在,把人才看作是资源,人好比蓄电池,可以不断地充电、放电。现在的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岗位锻炼。对人才的管理不仅是让他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让他寻找到最合适的岗位,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有利于让每个员工都通过“赛跑”竞争上岗来追求自己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对他们个人成长的重视和关心,增强员工的忠诚度、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落实每周一课的机制,开发好人才“第一资源”,为广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广鹰公司一直把培养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让每名员工认清广鹰公司面临的生存、发展形势,将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以适应精益生产需要

  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公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进行多角度的宣讲:从发展前景上,从员工的切身利益上,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讲,公司员工认识到:只有公司的稳定发展,才有员工个人发展的舞台,才有切身利益的长久保障;而公司的发展则需要每一名员工发挥出个人的才能。

  公司落实每周一课,规定每周三为广鹰公司的学习日,强化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执行力促进发展力。通过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多能工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和造就复合型岗位优秀人才。日常培训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重点岗位关重工序岗位培训,突出标准化操作培训,突出新工艺、新技术培训。一线工人推行精益生产的“四阶段”培训法,培训内容在岗位上落实、培训基本功在岗位上进行、培训效果在岗位上体现,使其培训效率大幅提升。优化培训措施,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开展“主任、线长当教练”活动,取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根据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学习的层次,和培训的有效性,我们今年开展了“主任、线长当教练”活动。由主任、线长亲自当教练,严细认真,高标准高要求的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取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四、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广鹰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尽管在不断地努力,但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有的员工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教育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员工培训工是一项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制定和建立长效的约束机制才能引起他们对员工培训工作的足够重视,才能使员工培训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员工培训工作方式、方法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两个事业部及各管理部门虽然年初都有培训计划,都有员工培训工作管理规章制度,但有些工作还存在落实不到位,教育水平一般化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三是员工培训实践性还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实际培训效果。

  广鹰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理清思路,锁定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责任。对20_年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继续实行公司干部员工培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比较稳定的干部员工队伍。

  3、坚持开展“主任、线长当教练”活动,深入执行标准化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4、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为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严格实行“四不”制度,即未经培训的新工人不能上岗、未经考核的班站长不能上岗、未经培训合格的转岗工人不能顶岗、未能取得上岗资格的要害岗位员工不能上岗。

  6、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较好的适应本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

  7、强化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8、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档案,把员工培训跟踪考核档案作为年终业绩考核、晋升、技能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人才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机制和人才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多次召开会议,对审计机关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加强工程、财会、计算机等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等人才培育机制,促进了人才建设工作有重点的稳步推进。

  二、加强业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培养新型审计人才,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努力提__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反复深入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选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论述选编》、《以案为镜以案明纪—__市“四风”方面典型安全剖析》。

  (二)抓好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

  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审计业务培训,使审计队伍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目前,已有9名审计人员通过了审计系统计算机中级考试,有3名审计人员取得高级职称,有多名审计人员取得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资格。

  1.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中级、统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培训教育。选派人员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村公资金”、“存量资金”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践中学习上级审计机关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技术手段。

  2.加强内部交流。以局机关集中学习为载体,以全员参训为形式,合年度审计项目,由审计业务骨干轮流讲课,介绍实践经验,学习审计系统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起到了加强沟通、资源共享和相互提高的良好效果。

  3.以老带新,相互促进。安排审计业务骨干对年轻同志通过“传、帮、带”方式,言传身教,促进年轻同志加强专业化培养和锻炼。年轻同志在向老同志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的同时,也促进了业务骨干更新知识、提高计算机技术能力。

  三、加强人才选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选派了法规科科长韩剑同志参加了四川省委组织部“千名优秀干部人才行动计划”,到甘孜州__县挂职,他不畏艰难险阻、勤奋敬业、无私奉献,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被评为“__县优秀爱民干部”、“甘孜州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优秀审计人员”、“四川省第二批干部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同时,根据审计事业发展需要,引进了两名审计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了审计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深入开展人才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科技知识水平,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促进科学从审,服务我市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市建设工作。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根据《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制(修)订20_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豫城院文[20__]119号),结合环境设计教研室专业的现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说明如下:

  一、对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并对我系的环境专业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制定了有关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如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河南城建学院办学精神,过去4年严格了执行艺术设计专业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框架体系结构制定新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实施性方案的制定说明

  根据我系目前的专业结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情况,在艺术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上制定了环境设计教研室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按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目录和院课程改革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原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总结,对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解和整合,在制定过程和实施中作出了如下的调整:

  (1)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组建环境设计专业,取消原艺术设计专业,新的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方向。制定新的景观方向的培养方案。

  (2)公共基础课按学院统一要求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课中进行教学,32学时。

  (3)室内方向的培养方案在原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取消室外课程《园林植物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造价,保留了室内部分课程。室内方向新开设《文学欣赏》、《装饰雕塑》、《美学原理》,为加强平面设计,开设《编排设计》课。

  (4)专业课程在课程名称及学期安排方面,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室内方向《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为了理清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展示设计》原来的第5学期调到第6学期。

  (5)考虑到我校特色,加强了解装修工种之间的关系、了解工程承接的业务,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课程。

  三、对培养计划制定说明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思想政治、英语等基础课课时的要求,符合师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在省著名专家团的指导、建议下,在走访市场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的业公共基础课程占44%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占20%左右,专业课程占20%左右,专业限选课占6%左右、专业任选课占5%左右、公共选修课程占5%左右。这一点符我校20_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的指导原则。

  1、培养方案阶段实施目标

  大一为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大二为建筑和规划课程,大三为专业方向知识,大四为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基础课修订后实施总结

  新的培养方案分为室内、景观两个方向,突出专业性,对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更为有利,更为科学。开设《文学欣赏》《美学原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知识培养的重视;开设《编排设计》课,弥补了往届学生平面排版能力的欠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正视当代大学生学生心理问题,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理清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加强学生装修工种之间关系的知识,增强了学生未来承接工程业务的能力。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公司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我公司做为一家以天然气生产为主的大型企业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公司坚持人本理念为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为员工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机遇与空间为员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创造必备的条件并对有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认可和奖励力求员工价值与公司价值同步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和相互促进。

  一、尊重和保护员工权益在企业中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员工权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薪酬、福利和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充分反映岗位特点体现岗位价值和突出工作业绩激励高层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关键技能人才。

  按照国家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健全各项保险制度做好各项基本保险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工作中要做到:一、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为了加强一线队伍建设和规范用工管理公司采取了有效调控用工总量、合理配置和使用劳动力资源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公司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一线队伍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主切实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完善薪酬福利政策。公司对现行的薪酬福利体系进行了系统评估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薪酬福利体系的建议涉及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等多个方面。

  三、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司对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规范、整合、集成公司各项人事数据将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规范人事管理、提高人事管理效率、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一、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不同层面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20__年公司继续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和国际化四支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的揭牌标志着我公司“国际化人才培训工程”正式启动随之作为其标志性工程的“千人培训计划”拉开序幕进一步推动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公司继续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以一线主体专业队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为重点建立技师培训制度培训一般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和其他操作人员14万人次。

  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今年公司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和基础研究领域的首席专家制15名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被聘任为首席专家形成了科技项目管理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的模式此举可以实现优质科研资源与重大攻关项目的有机结合是适应科学发展和市场竞争而采取的一项人才管理措施。

  为保障高级技术岗位的备选人才继20__年后集团公司又从1万多名候选技师中评选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185名参与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努力解决专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竞争和被激励中逐渐发挥

  个人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公司优化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制订了《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总部机关部门和专业公司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扩大了业绩考核的覆盖面。三、今后发展方向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只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自身竞争实力才能在市场上站有一席之地在今后的时间里公司准备聘任的一批高级技术专家。他们将在聘期内承担集团公司重大项目技术把关、科研课题领衔、决策技术咨询等工作这是集团公司推进建设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集团公司全面落实_和人才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希望通过这些工作措施可以加强公司的自身实力将公司建设成为中国天然气领域里的佼佼者。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精选篇120__年度人力资源部紧紧围绕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开展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开发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公司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行薪酬绩效体系改革,体现了多劳多得、按绩取酬、高效公平的,兼顾激励保障的薪酬制度;构建职称技能评定管理体系,以制度保障形式为员工职业提升发展打通了各种有效渠道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及潜能;以新劳动合同法新版规定为契机,完善合同用工管理,创造了一个良好和谐的用人环境;贯彻“提升企业文化、改善员工素质”的原则,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专业管理的纽带作用,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良性文化保障。

  面对这即将过去的20__年,重组后的人力资源部以其应有的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的面目呈现在每一位员工面前,现归纳总结,示之于众,接受领导及兄弟部门的评价。

  一、大力加强部门发展建设,顺应公司战略发展趋势

  1.部门员工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公司多种制度与规定的制定与维护部门,在部门主管领导王__总经理的关注与引导下,部门负责人李__经理一直以来不断加强部门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团队成员,以身作则,已然成为公司员工遵纪守法、专业忠诚的榜样与楷模,成为公司一扇形象展示的窗户,一面自律管理的镜子。

  1.1不间断的专业能力提升

  人力资源部在部门李__经理的带领下,每周定期周五下午进行2小时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探讨、各模块经验交流与问题分析、管理实践工具与英汉语言工具的训练等,使各位部门员工都能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2内部纪律与职业操守

  人力资源部内部有一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每一位员必须严格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遵守公司各种制度规定,并要严律自身的职业操守,任何一名成员都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而不得有任何违反原则与道德的行为。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是部门李__经理在每次部门内部会议强调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成员深记于心并严格执行的标准。

  2.人力资源工作模块工作优化

  人力资源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涉猎工作层面较广的管理部门,并且其随着公司的建立、成长与壮大的各个发展周期,其工作深入程度和专业分工亦

  会随之而变。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积极进行内部专业划分整合、组织结构调整与重组,分解为招聘培训模块、薪酬绩效模块和员工关系及事务模块。最终架构了现行的以部门经理统一领导,三个专业模块并行运作,内部整体工作协作配合的局面,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与实践工作的有效性。

  3.制度与流程建设

  作为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起草、拟定、建设及执行的主要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引下,一直紧跟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专业理论实践知识更新,不断更新、维护、起草建设了公司各种相辅相成、严谨实用、有效优质的管理制度与运作流程。20_年以来,完成的相关制度规定与流程建设如下: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职称评定管理规定;考勤假期管理规定;招聘管理规定;培训管理制度维护;员工奖惩管理规定更新;劳动合同管理规定;档案信息管理规定;内部竞聘流程;离职员工管理流程;员工转正流程;员工异动流程等共计2多项制度流程的编制、梳理、更新及维护。

  4.职能创新

  人力资源部深刻认识到,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时俱进,坚持多角度深层次地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理念的创新,人力资源部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及时更新端正自己的理念,紧跟时代与公司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成员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定位,服务的意识,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企业与自身共同成长。

  管理机制的创新,人力资源部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只做好招聘员工、手续办理、薪酬发放、离职管理等行政性、事务性、非动态性、非连续性、非系统性的工作,而应是整体、全面、系统、战略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积极完成了多项具有远见性战略性的工作,例如围绕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建立制定企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发展导向、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倾向性的薪酬绩效规划、设计开发了公司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系统、心理及个性特征模型系统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多超前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二、责任艰巨而效果卓越的改革任务,摒除不利因素,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做好铺垫

  对于公司及人力资源部来说,20_年是任务艰巨的一年,改革巨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完成了组织机构的重组再分工,完成了薪酬绩效体系的重塑再造,完成了职称评定体系开发制定,完成了具有先进意义的指纹考勤系统的引进使用。

  1.薪酬绩效体系改革

  从20__年底开始,公司新的总经理领导班子经过近半年时间,多批次与几乎全体员工沟通、访谈、讨论,进行外部行业比对及对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重置定位后,做出了一项对公司及全体员工都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进行薪酬绩效体系改革。旨在提高员工有效收入、激励员工工作潜能、屏除不利因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积极影响力、顺应企业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

  从20__年3月开始至8月新的薪酬方案的正式实施,历时半年之久,期间人力资源部在公司总经理班子的领导下全面深入的投入到了薪酬方案的分析、探讨及设计项目当中。

  在整个薪酬绩效方案改革设计中,人力资源部薪酬绩效模块在部门魏经理的带领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全面投入到了方案的设计中。完成近6批,1余人次的访谈调查;1余人的问卷调查及统计总结;17多个岗位13轮次的评定打分统计及计算;2万人次的数据信息统计分析汇总;近百个岗位的各薪酬结构对比分析;无数次的与外部管理专家的讨论,5余遍的新制度方案细致入微逐行逐句的研读修改,多人无数次加班加点,甚至多次工作至凌晨2点钟后,合计多人次共计加班超过3工日。最终,在公司总经理领导班子的亲力及大力支持下,在人力资源部部门领导及薪酬团队的呕心沥血的付出下,新的方案成果如期呈现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

  薪酬体系改革最终方案是公司高层、人力资源部和管理咨询公司专家一起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多轮探讨研究、精确统计测算,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及公司实际生产特点、岗位配置及员工构成情况,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心血共同付出的成果,是公司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晶。

  此次薪酬改革,基本__公司原有薪酬评价方式、薪酬发放结构及员工对薪酬发放的认知,制定建立了将员工职称、技能、绩效、质量、价值等归为一体的兼顾激励性、控制性的薪酬体系,体现了高能高效高收入的特性,提高了员工实际工作满意度和贡献力,也从根本上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可谓是双赢。

  2.绩效体系建构

  公司成立以来,绩效考核工作一直处于摸索的过程,未成体系,不曾连续,未起到对员工工作客观的考核评估、量化评价、持续激励。针对这种现状,顺应公司相关体系改革的潮流,人力资源部吸收外部人力资源专家的智慧,参考公司项目生产运营的特性,先后2轮次与公司高层、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设计了通过与项目业绩挂钩__考核,强调团队绩效,协同运作理念,引导共赢良性文化的部门层面业绩考核体系,同时建立了将员工试用转正考核、员工年度考核、员工奖惩考核及年终评优考核纳为一体的员工层面的考核制度,实现了绩效管理的系统化、整体性及全面化。

  3.员工职称技能评定体系的制定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了薪酬改革及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之后,又积极跟进,对公司17多个岗逐级进行分类分级,制定了职称技能评定体系,体现公司对员工全面技能的重视和促进,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员工提高成长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4.考勤系统更新及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

  4.1考勤系统的更新换代,保证考勤有效管理所需

  公司的考勤管理系统是公司核算员工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做到科学管理,有效激励,公司人力资源部近两年来先后使用测试了系统,期间调试录入更新了大量的考勤数据、员工资料等,同时进行了无数次机器测试、试用安装、考勤班次逻辑测算等,最终根据公司的需要、市场同类产品使用特性、员工的反馈建议,为公司引进了指纹考勤管理系统,并于20__年3月份正式启用,至今运行良好。基本保障了考勤的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管理,避免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出现,为公司节约相关管理成本。

  4.2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维护

  在保障考勤系统及数据的准确和有效的前提下,人力资源部一直紧跟国家相关劳动休假制度条例的修订步伐,积极学习研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先后3次超过2遍的修改了公司的考勤假期制度,做到了合法、合理、保障,为公司规避风险,为员工谋得利益。

  三、深具战略意义的人才供应保证,为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领导一直对招聘培训予以特别的重视和关注,对招聘培训工作的需求计划、实施计划、完成评估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人力资源部积极应对,主动分析,完善规范

  招聘、培训各程序环节的工作,1%的完成了公司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各部门各级人才的招聘配置,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工作基础和核心作用,做好“选聘、吸纳、任用、培育”的每一项工作,为企业人才资源的提供、使用、发展和提升做好有力保障工作,高质量、及时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保证了公司人力资源的供应和提升。

  1.完成公司20__年相关招聘培训计划,满足各部门招聘培训需求。

  20__年以来,人力资源部先后13次奔赴全国各地1省市招聘现场、各大中专院参加各类招聘会,收集登记人才信息5人次,电话通知4余人次,有效面试达26人次,完成各类人才测试测评17人次,最终共完成了75人次各类社会人才的有效招聘配置;完成了7人次外籍人员的招聘及相关手续的办理;2.各级人才储备招聘工作的完成

  公司领导__瞩,运筹帷幄,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就是人才资源,就是知识资源;认识到一线关键岗位的操作技能人才的充足及储备是海洋工程行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各层次应届人才的招聘、储备及培育工作。为公司关键操作岗位注入了大量的新生力量,为公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1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招聘储备

  20__年人力资源部在对全国各地知名院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15所具有对口专业、教育水平强、知识度高的一流院校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并全年派出达25人次参加各地28所院校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招聘会,选拔面试、审核检查并录用接收5名应届毕业生。

  2.2各中专技工学校焊铆工人才的招聘储备

  人力资源部近年来积极与全国各地优秀技工培训学校合作交流,引进培训了多批有较高素质的焊工、铆工。特别是20__年,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对全国各地技工学校比较、专业选择,先后与12家学校合作洽谈、考查审核,共7批次引进合格技校焊、铆工学员达2名。

  本年度对各级大中专院校,本科、研究生高学历专业人才及焊工、铆工学员的选择招聘引进培训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人数之多,均创公司历史之最。此项战略措施为公司知识资源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大力完成公司各类培训需求计划

  3.1充分完成需求计划,挖掘相关资源

  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至今完成了各级、各类培训26多人次,其中如超过1余人次4R执行力培训、2余人次的班组长管理培训、各类安全培训、技术专业类培训、超过2人次的各类英语培训、3余人次计算机办公软件类培训、3余人次焊铆工电工培训、2余人次的设备操作管理培训等,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发挥内外部专家知识资源,提升保障了公司人才技能资源的供应。

  3.2充分完成新接收各类各级应届毕业生的后续培训工作

  对于新接收录用的2名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和2名优秀焊铆工技校人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求知能力及团队精神,在公司领导支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先后3余次举行了相关军训、规章制度培训、职业精神培训、公司各部门业务及流程培训、焊铆工操作技能培训等,使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型员工做好了身份转变与职业认知培训,为日后各岗位的人力资源储备配置做好充分准备。

  3.3劳务招聘与劳务管理

  配合各项目生产,协助各部等招聘、审核劳务人员,并修改签订相关合同。在劳务工招用高峰时期,在司人员超过4人。

  四、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保证,提升企业影响力与知名度

  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是一项弹性化、柔性化非常强的工作,关系到企业内员工工作氛围、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声誉,因此事务工作事无轻重大小,都必须亲力而为,可谓举重若轻、任重道远。

  1.员工薪酬福利保障与绩效激励管理

  薪酬绩效工作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涉及公司员工各类薪酬的核算、发放、统计;相关部门、各级员工、转正等层面的签定考核及结果评估汇总、员工考勤假期管理、各项统计及分析工作;负责各类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考勤假期管理、加班管理等制度体系的建构、更新和维护;直接影响到员工评价结果、薪酬发放,是公司与员工双方直接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最为实际的通道。

  人力资源部根据薪酬绩效工作过程复杂、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结构项目繁多、精确性要求高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岗位要求、人员考核标准,规范、细化了相关工作。

  薪酬绩效管理工作每月要完成1万余条信息量的考勤数据;3余人次的薪酬费用核算;3余人次的薪酬条的制作和钉钉发放;每月的统计更新、每季的数据汇总统计及年

  终近1万人次和信息量的反复测算汇总统计及分析;每年近万人次的保险系列工作的更新维护;每季每年度的部门、员工绩效合同量表的制作考核及结果的汇总分析汇报。

  2.员工关系及劳动合同管理

  2.1规避风险,保障权益、遵守法律、适当调整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20__年是国家《新劳动合同法》执行元年,人力资源部响应《新劳动合同法》的章程,积极学习探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时签订无定期劳动合同,并且转变其它员工及新进员工劳动合同周期,对关键岗位实行5年合同周期,普通员工实行3年合同周期,规避了相应用工法律风险,降低了用工成本,清晰了劳资关系,保障了员工利益。

  20__年共完成315份新入职员工合同签订工作。完成了公司在职员工188人次合同签订。

  2.2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充分保证了项目生产进度。

  2.3接待处理员工争议1余人次,化解员工矛盾,和谐劳资关系,提高双方满意度,促进合理和谐发展。接待沟通办理离职人员267人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末端管理,为企业形象维护与保持及日后的双方合作做好铺垫。

  2.4据深圳市用工政策,及时为非深户员工办理深圳市居住证,切实及时的保证了员工的相关需求和利益。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充分保障部门及公司相关工作的高效有序

  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提升体系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人力资源部积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完成了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部从20__年6月起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资料的录入工作、档案整理工作、各模块台帐编制工作、完善薪酬福利、培训、组织的岗位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和绩效管理各模块的信息化,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职人员管理、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先后5次5余人次员工档案、人员信息、各类招聘、培训、薪酬、合同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及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六、积极开展各类项目活动,提升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实践,将工作丰富化和兴趣扩大化结合,举办各类有益的拓展训练、执行力培训、班组长管理培训、员工素质培训等各种业务相关的项目活动,极大的提升规范了员工职业面貌,改善引导了企业工作氛围,延伸提升了企业文化。

  七、部门工作展望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将责无旁贷的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20__年将做好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配置各项需求计划分析,有效实施各项人员配置及发展计划;继续落实改革后的薪酬绩效体系的执行,使改革成果得以有效发挥、实践和实现;不断做好员工关系事务处理,改变员工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完成良性企业文化建构工作,切实改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回顾__,我们欣然坦然,展望__,我们信心依然。人力资源部将在公司领导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下,紧紧围绕20__年度工作目标,扬长避短,尽职尽责,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将继续紧密配合各部门的相关工作,高质高效、努力奋斗致力于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立足企业,节约成本,保障需要,激励员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完成专业工作,贡献专业力量。

篇四: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共4篇)

  第1篇: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为了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计算机系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软件专业发展战略、办学规范和示范标准,计算机系软件教研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在学院统一安排、指导下利用假期进行了一次关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情况、企业实际工作情境、校企合作等的调研活动。在系主任及书记的带领下,分别走访了东软集团、诺华软件技术、易捷科技、华君科技等多家IT企业。

  一、调研目的及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目前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掌握软件技术人员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及要求,为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决策依据,为进一步加深具有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成为可能,我们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企业的百题大调研。我系软件技术专业的软件测试方向是我系根据信息产业的发展新增专业,没有足够的经验可循,系内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理解不一;岗位核心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工作任务也有待于进一步验正,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标准也不一致,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体系是本专业发展的基础,岗位核心能力的确定是专业的出发点,主干课和核心课是专业的立足点和支撑点,是软件技术专业办出特色的基本点。软件测试方向要有立足之地,必须找准自己的生长点,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为此,调查听取企业及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次调研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就进一步深化实质性的校企合作问题与企业进行探讨。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手段在调查前,我课题组广泛征求意见,对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分组确定每人主要的调研方向及调研任务,精心确定了调研对象,目标主要锁定在软件技术开发企业。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亲临企业现场访谈,电话访问,网络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研结果分析通过对本次调研结果的数据分析,97%的企业对我系软件测试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软件产业是国内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30%。虽然各高校及相关培训机构都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专门培养软件开发人才,但把软件测试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的少之又少,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辽宁地区我同类院校还未开设本专业。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几乎每个大中型IT企业的软件产品在发布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依靠拥有娴熟技术的专业软件测试人才来完成。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对高质量的测试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越大,另一方面国内原来对测试技术的职业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高校只把它作为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课程来开设而没有形成一个专业体系,因此国内在短期将出现软件测试测试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公布的粗略统计,目前国内专业的软件测试人才缺口达到30万。因此我院开设软件测试专业是可行的,是走在同类高校的前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1.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素养问题:本次调研中90%以上的企业反映我院学生具有高职学生的通病,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没有职业规划,在工作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

  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这一点我们除了在教学工作中给予重视之外,还可以借鉴培训机构的经验,在学生走向企业之前有专门的教师,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训练,使之顺利的迈入职场。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获得用人单位好评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就很好,用人单位意见较大的学生平时在学校就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对学生在校期间把课程的学习和平时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汇总大排名,对发展前景好,待遇好,专业对口度高的合作企业按名次择优推荐。这样不但提高了企业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为进一步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我院的校风,学生的学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本次调研中各企业对我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比较认同,没有大的意见,但对课程建设中的实质性内容例如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出一些建议。

  建议:软件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而软件测试作为一个专业单独设置是近二年才开始的。任课教师面临着知识更新和知识系统化学习的问题。建议继续推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把教师的自主学习与系统培训结合起来。

  3.企业的对学生的专业要求问题:辽宁地区的软件企业发展不均衡。东软作为IT技术企业的龙头一支独秀,大多数软件企业的规模很小,人员数量少。因此在对人员的需求为一专多能,大多数从业人员既懂测试又会开发。

  另外,不同的企业采用的开发技术、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对学生难以实现订单式培养。

  建议:在大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按技术门类进行小班授课,避免出现样样通,样样又不精通的情况。

  第2篇: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方案

  湖北三峡高级技工学校

  SanxiaSeniorTechnicalSchool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示范校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方案

  为深化机电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完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研组将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省内外模具行业二十余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企业进行调研。

  一、调研目的结合新形势下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中职学校及中职学生实际,为了更好地、更科学地调整专业教学,拓宽就业渠道、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总结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学生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提出建议,指导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是调整现有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形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调研任务

  了解数控加工的从业情况;了解企业及毕业生对数控加工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建议。

  三、调研对象

  长江三峡实业有限公司、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巨腾国际大智资讯配件(苏州)有限公司、巨宝精密加工(江苏)有限公司、湖北三峡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等地方和省内、外知企业。

  四、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企事业调研表式、个别面谈式和学生调研表式。

  1.调研表式

  问卷是高质高效地收集有用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调研时应当首先或主要采用的方法。通过调研表式的回馈信息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对人才需求方向、需开专业设课程等方面的需求。

  2.个别面谈式

  事先预约好企业的相关人员面谈,告诉对方此次谈话的意图,并给一定时间让对方做准备。调研人员事先准备好谈话提纲,力争利用简短的时间最大程度地了解到需要的信息。

  五、调研人员

  七、调研内容

  行业企业用工调研;行业企业对学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跟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分析;从事专业必备的文化要求和必备的专业及心理素质要求同职业教育现状的关系。

  湖北三峡高级技工学校

  SanxiaSeniorTechnicalSchool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示范校建设

  六、调研时间

  2013年6月12至19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2013.年5月30日

  第3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近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初步了解了几个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天目学院近期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在调研的对象中,同样作为综合类院校,浙江大学两个独立学院: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最具代表性,可以作为天目学院未来发展壮大的参考目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起点和基础相对较高,比较而言,宁波理工学院更贴近天目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

  调研学院背景介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宁波市全民事业单位。

  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建设总投资8.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各类教育资源。

  学校依托名城、名校,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经济与贸易、外国语、传媒与设计、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等9个学院(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万余人。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4年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现已有7届1.7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群)5个、重点实验室3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健教授,现任党委书记是浙江大学党委委员胡礼祥教授。

  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

  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

  学院依托浙江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法学院和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等9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70余个专业方向。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3500名左右。学生德、体合格,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达到学院最低毕业学分要求,由学院颁发根据国家统一规格印制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士学位。2003年起,学院依托浙江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

  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

  调研首先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在这两个学院中的设置和地位。

  浙大城市学院有专门的计算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其中的一大类。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品牌专业,该专业实行多重驱动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杭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设有.Net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应用开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五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完成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后,进行一年的专业方向学习和一年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宁波理工学院有专门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是其中的重点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宁波市首批重点专业,目前设有两个方向:网络应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多层次需求的计算机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发展探索式学习方法,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C)、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与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Linux系统及应用、移动终端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等。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宁波市首批重点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一起列入宁波市服务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高年级导师制”、“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和“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是2008年新开设专业,依托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熟练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能力、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层次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按照技术发展及企业需求设置,侧重培养学生工程管理、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网络应

  用等方面的能力。

  从这两个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尤其是宁波理工大学,可知,计算机专业是基础学科,在信息与电子类专业中有其不可或缺的基础位置。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单纯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会脱离社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必须要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不可最求大而全的专业方案。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例,有多达5个专业方向,宁波理工同样也有着多样化的专业方向。这提示我们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需考虑切合实际的专业方向。

  紧密相关专业的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其他多个专业的基础,这两个学院中有多个紧密关联的专业。

  浙大城市学院的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

  浙大城市学院的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开设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个专业。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共7大类专业方向。

  对比以上的简单罗列,天目学院目前在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科学类课程开设上专业方向性不强。而这些专业的开设,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其基础的核心课程。

  其他相关专业情况

  其实,不仅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计算机相关,很多有工科和理科背景的专业均对计算机有较高的要求。

  像宁波理工,只有外语学院和法学院从第二学期开始不再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其他专业在第二学期以后都或多或少有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其中第二学期基本都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譬如金融学专业的计算

  机相关课程(括号中代表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1),VB程序设计基础(2);物流管理专业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1),C程序设计基础(2),运筹学乙(4),ERP理论与实务(7),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甲(6);而其他偏信息类的专业则相关课程更多。

  同样浙大城市学院中的商学院中的所有专业都要求掌握“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工程学院自不必提。

  小结

  通过以上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单纯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并不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和其他专业结合后,确定计算机应用的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经贸,管理,财务,生物,工程设计,都必须有相应的计算机类课程作为基础铺垫,发展相应的专业方向。

  第4篇:青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篇1: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分析和把握公司青年队伍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公司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标准、价值取向、用人导向、培养模式,努力完善有企业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

  一、公司青年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公司近年来青年员工(35岁及以下)规模总量增长较快,近三年(2009~2011)共引进青年员工1689人,目前现有青年员工3441人,占公司在岗员工的47.2%;青年员工学历层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研究生及以上、大专及本科、中专及技校学历者占公司在岗员工比例分别为2.4%、85.6%和9.4%。青年在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达到56.9%,已经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者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即:青年人才是企业中最具创造性、可塑性的核心力量,正逐步实现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角色转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一)学习能力强,文化程度较高

  随着近年来公司扩大招生范围和招聘数量,青年人的学历也不断提升,文化程度相对较高。青年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公司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升。

  (二)精神面貌好,建功愿望强烈

  对刚刚毕业几年进入公司的青年人来说,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满怀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相信通过自身努力会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对已工作了一定年限、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青年人才来说,工作上的经验积累和认真学习,使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渴望获得更加广阔的舞台以施展才华,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储备也有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潜力大,有较强的可塑性

  青年人参加工作时间相对不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青年人思想解放、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可塑性强,通过正确的思想宣传、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和大量正面的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四)创新意识强、观念活跃超前

  公司的青年人普遍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营形势等情况,关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市场开拓、收入分配等工作,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老员工的传帮带与青年人的思维开阔相结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二、公司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在公司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组织人事部门、青年工作相关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党管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党组织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良好氛围。

  二公司自1998年形成青年人才培养十项制度(包括新生见习期管理制度、跟踪考核培训制度、岗位培训交流制度、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制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制度等),不断修订、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三公司党委确立以基层项目部支部书记为青年人才培养“第一负责人”,每月支部书记例会上汇总各基层单位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情况;青工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根据“共同发展”理念在青年发展的规划、思路、政策上下功夫,为青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江苏分公司用“一种氛围、二大基地、三个留人、四项机制、五支队伍、六件实事”24个字,概括了当前分公司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各项制度措施。

  (二)探索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各单位从青年人才的招聘引进、教育培训、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各种人才培养机制,理顺各项流程,打通青年人才培养的“脉络”,形成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相应适应其进一步成长和提升的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青年发展规划。如三公司在2008年时就制定了《2008~2012年青年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措施,形成青年人才培养五年计划。船舶公司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向青年人展示了可预见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提出了船员持证比重达到60%、高级船员比重达到15%的硬性指标,明确了领导层、中级管理层、普通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建立了人才培养的7项工作和保障机制,促进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从传统人为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进行转化。

  二是规范招聘录用,加强青年员工的入职管理。近年来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各单位扩大招聘数量和范围,拓展招聘渠道,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增加大土木类专业毕业生招聘数量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增大了市场开发、外语、法务、金融、政工等多类人才招聘力度。如厦门分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强校园招聘,一方面坚持按企业所需择优录用的原则,从社会及外聘技术人员中招聘,从中铁等系统吸收了部分隧道技术人员,极大解决了合福铁路隧道项目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对部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测量、试验、小语种翻译等,采用外聘方式,并适时与相关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情况。

  三是加速融入企业,“导师带徒”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导师带徒”是公司青年人才培养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各单位认真组织新进大学生入职系统培训,从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安全

  知识、企业文化等方面帮助他们进行全方位了解。多个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坚持“上好第一课”,帮助青年人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企业、准确定位自己角色,进而为发挥自身才能做好铺垫。如三公司的“员工初长成”品牌

  活动将“导师带徒”进一步延伸,自2006年起,要求新入职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需通过相应的笔试闭卷

  考试,提交一篇与自身工作有关的技术论文并参加现场答辩,相关部门综合季度考核及

  考试

  、论文答辩成绩情况,评选出优秀新员工和优秀导师,并进行表彰。

  四是重视岗位培训,加强青年人职业技能的提升。每年都固定组织多项培训,主要有:新员工的入职教育培训;以青年员工岗位实务为主的培训,如五大员培训、铁路十一大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公司培训中心与各工程公司协调配合,部分课程送教上门,直接在工程第一线授课。此外,公司组织部门定期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大量年轻的施工一线青年骨干人才和管理型、政工类青年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

  各单位也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工作。三公司制定了《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检验总结等,使培训工作更加有序化,实现培训教育全覆盖。在工程一线,普遍开展与生产技术相关的知识讲座,如合福铁路指挥部设立“工地夜校”,利用空余时间教授铁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隧道施工要点、安全防范等,夜校不仅对本单位人员开放,更向协作队伍施工人员敞开,收到较好反响。

  五是坚持典型示范,打造优秀青年典型。二公司自2007年首次推出”十佳”青年评选后,每2年评选一次,现场演讲、现场答辩,展示个人风采和工作感悟。通过企业报刊、宣传栏等渠道,将“十佳”青年典型事迹广泛宣传。此项评选活动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多个分(子)公司纷纷设立了如“优秀青年知识分

  子”等的评比项目,有效激励了青年人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六是做好多项保障,解除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住房难、婚恋难是当下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各单位将此作为“凝聚力工程”,各尽所能设立“单身公寓”,项目部临时设施尽可能布置得舒适温馨,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兴安基公司在青年集体宿舍旁新建了篮球场、网球场、塑胶跑道等,方便青年人在业余时间锻炼健身。另外,各单位均出台《青年人才购房全贴息贷款补贴办法》等类似政策,给予不同额度的贴息贷款和购房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年人才购房难题。

  (三)围绕转型发展,坚持人才强企

  在“两新三并举”和“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战略导向指导下,公司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海外业务的比例来抵御国内市场的波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升,加快培养、引进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

  一是夯实基础,多层次培养队伍。江苏分公司在南方片区市场开拓的成功,已成为公司新领域拓展的经典案例。江苏分公司明确提出要培养“五只队伍”,即:培养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在工程建设中创出信誉,创出效益的青年项目经理队伍;培养一支精技术、善攻关,能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和在工程学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上起带头作用的青年技术主管队伍;培养一支懂经济、善经营,具有外语、计算机、法律、工程商务等运用能力的资产管理型人才队伍;培养一支讲政治、懂政策、爱学习,接受新鲜事物迅速,具有写作、法律、演说、政策

  等多方面知识的青年政工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勤学技能、技术精湛,掌握2门或2门以上专业技能的高级青年操作人员队伍。通过近十年不断的努力,青年人才已在各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企业进一步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组合,深入内部人才挖潜。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培养和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随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资深船员年龄老化,迫切需要青年人快速成长,尽快完善梯队建设;转型实施项目法管理更是需要青年人才。船舶公司坚持技术练兵、岗位成才,每两年举办一届技术比武大赛,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船舶驾驶、轮机、水手、专兼职安全员、焊工、计算机等多个工种的技术大比武,成为青年人展示实力、比拼技艺的舞台。

  三是鼓励成才,丰富培养激励手段。鼓励青年员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二公司、三公司等单位对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相应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或报销费用。对取得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企业急需的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的青年人才,各单位普遍采取了奖励、补贴措施。如港湾院在2009年制定了《港湾院持证工资管理办法》,并不断更新调整,通过将一次性奖励和每月奖励相结合,激发年青人考证的积极性,客观上为港湾院成功申报水运全行业甲级资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框框”

  各单位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根据自身实际,务求实效,创新培养方法,变革体制机制,破解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

  一是设置人才基地,培养优质团队。多个单位尝试设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宁波分公司近年来开展项目总部建设,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在市场开拓、人才交流上取得较好效果。三公司对新进的大学生,在初分配时尽量集中安排到那些善于培养青年人、重视青年人、关心青年人的项目团队中去,待锻炼成熟后,再根据岗位需求和自身条件到其他项目,逐步形成了培养青年人才的固定基地。江苏分公司确立了连云港项目部与蛇口项目部南北两个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的长久建设,取得了较好的人才裂变效应,“导师带徒”、“交叉实习”、“挂职锻炼”、“助理制”、“青年论文发布会”、“专业技术讲座”等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得以持续发力;而南北人才相互交流,培育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中层管理骨干。

  二是增设助理岗位,加强后备力量。各单位纷纷建立助理制,在工程项目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压担子”,提供舞台锻炼青年人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项目经理助理、副总工、工程部部长助理等新的岗位序列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试行,有利于在基层一线形成人才建设梯队,充实岗位力量,丰富“导师带徒”活动内涵;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进阶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路径,帮助青年人更快找准定位和目标。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岗位竞聘。通过竞聘上岗的试点成功,不但发现了人才,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同时也让青年人了解企业用人观。三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招聘构件工程处PHC管桩车间副主任,船舶公司2011年通过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了新一届团委成员,得票最高当选为团委书记。二公司、宁波分公司对团委副书记岗位进行公开竞聘,系统

  设计

  竞聘流程,程序公开、过程透明、操作规范,在青年人中引起较大反响。通过竞聘活动,不仅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拓展了选人用人渠道,而且在广大青年中营造了努力奋进、有所

  作为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作用。

  四是打破身份限制,突破传统“框框”。厦门分公司2007年首次在工人(在管理岗位且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中评定职称,打破了工人不能评定职称的制度之框,解决了他们无法评职称或技能等级的困扰,据统计此后有7位同志(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有4位)走上了项目副经理、部门副经理或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对服务满一年以上的外聘技术人员,准许评聘助工,对于稳定、激励外聘技术人员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是尝试“双轨”晋升,创新培养路径。

  公司尝试在行政岗位序列外,在专业技术领域形成晋升机制,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宁波分公司在所属的金正检测公司试点,初步决定设立首席检测工程师职务,分助理级、中层副职、中层正职三级,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并逐步推广,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机制。厦门分公司2011年底试行专业管理岗位能手评选办法,首批共12名在测量、试验、经营核算等专业领域表现优异的员工被评为专业能手称号,每月予以岗位津贴。

  三、公司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公司当前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发展步伐、与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公司未来对员工素质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或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调研中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3支队伍的青年人才结构呈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青黄不接”体现在诸多方面:青年管理干部、青年技术骨干、青年操作工数量偏少,出现了年龄结构断档现象;拥有职称、执业资格的持证青年人才数量不足;政工类、复合型管理人才数量偏少;训练有素、操作精湛的技术蓝领稀缺等。

  (二)晋升通道相对单一,激励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部分单位已经采取了诸多灵活多样的选人用人制度,但青年人才晋升的“天花板”效应、内部排资论辈观念总体上依然存在,而较为单一的晋升通道更阻碍了青年人才的成长积极性。再加上有的单位疏于采用规范、定量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从而使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公平性不强,出现“想辞退的人辞不掉,想留下的人留不住”现象。

  (三)教育培训的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整体教育培训中,还依赖于常规的上岗取证,对于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青年人的知识储备和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进步速度。而培训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没有起到应得效果,也造成了另一种隐性浪费。

  四、加强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青年人才培养要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岗位锻炼为抓手,加大青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

  篇2:公司青年人才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公司党委部署,按照公司关于人才建设的相关要求,围绕分公司人才建设工作重点,结合我们工作实际,现在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目前青年人才总量及结构分析

  分公司人员构成相对年轻,青年人才学历较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钢结构分公司目前有35岁以下青年人才34人,占分公司人员总量(90人)的38%,占管理人员总量(58人)的58%,其中2002年以前引进的有3人、2002年引进的有15人、2003年引进的有5人、2004年引进的有11人;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18人、中专学历6人;中层干部和项目经理8人、业务骨干26人。

  二、近两年接收和流失的青年人才情况

  1、由于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自2002年正式并入总公司以来,我们共引进青年人才34人,其中应届大中专毕业生18人,工作2~3年成熟人才16人,仍然存在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分公司磨练两年,羽翼丰满后就流向工资待遇较高,福利较好的外企、私企或事业单位的情况。

  2、分公司成立后共有8名青年职工离职,他们全部为仅在分公司工作1~2年的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以

  设计

  岗位人员离职情况更为突出,离职人员总数是现有设计人员的一半。从离职原因分析,8人中有3人属于追求更高收入的工作岗位而流失,有1人出国留学,另4人是由于分公司双向选择后认为不适合分公司要求而被淘汰的人员。

  从以上青年员工流失原因可以分析出,我们部分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与市场价位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减少人才流失,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已经就成为分公司党政工作的一项重头戏。留住人,还要留住心,仅仅靠着一纸合同是不够的。给青年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份有发展潜力的培训计划,都已成为我们的筹码。而与此同时,加强青年政治理论学习和素质

  教育,不断提高青年自身修养,服务青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亦成为我们政治工作部门的首要任务。

  三、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生产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加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关键,挖掘和开发员工的潜能并利用他们的智力和潜力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良好结合点。

  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配合分公司经济行政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导向作用。开展多层次座谈会,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确引导了青年人才的政治思想走向。努力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培养青年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精神,组织青年谈公司形势、议公司历史、讲公司情况,团结引导青年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发展上来,把热情和力量凝聚到公司发展上来。

  2、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培养青年人才:钢结构分公司在进行人才引进工作中,为避免盲目引进,首先在合理规划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岗位配置的基础上,制定出各岗位的岗位描述。以此为依据,根据岗位缺编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引进工作。另外我们针对应届毕业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工作意向,通过重点培养的方式,以使其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3、对青年人才进行全面的工作考查: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在规定进行的试用期基础上,增加考查期,既要考查其与否具备岗位工作能力,又要考查其能否与分公司整体管理相融合。当以上两点同时具备时再办理正式引进事项。钢结构分公司现行的青年人才引进模式为:3个月试用、半年考查、正式引进后2年合同期的进一步磨合考查。

  4、大胆使用青年人才:针对青年人才成长迅速的特点,分公司在其使用上充分放开,采取一种以赛代练的高速培养方式,让其在很短时间内独立承担具体工作,促使青年人才尽快达到岗位工作要求。通过近两年的实际运行,此方法确实达到了培养速成的效果,在分公司现

  有的青年业务骨干中,实际工作不满一年有7人,工作年限5年内有9人。

  5、提倡“团结、启发、互助、提高”的工作形式,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不仅要对青年人的稳定工作做思想工作,同时还要强调业务骨干、基层领导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问题,通过与青年人“教技术、谈心声、交朋友”,为青年的更快成才搭建舞台。

  6、注重发挥青年知识分子的作用。积极的引导发挥他们的特长,多为他们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我们建立了以“尊重、发展、激励、约束”为四要素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了民主管理机制,形成了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体系,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摒弃了原有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思想,让青年人才在重点工程、重点岗位、重大考验和经营、管理、施工生产、群众工作的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并大胆启用已经发展成熟的青年人才,钢结构分公司在2005年新一轮中层干部中聘任中,有8人为青年人才,他们都成为分公司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

  7、实行荣誉激励制度。大力选树青年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总公司系列表彰活动、分公司“星级员工”评选活动、“岗位能手”竞赛活动等激励青年爱岗敬业、再创佳绩。让广大青年学习身边的楷模,掀起学先进、当先进的高潮。在各种荣誉方面,分公司有计划的向青年人才倾斜,在2004年度分公司各种先进评比中,青年人才当选人数有15人,占当年总人数的70%。

  8、分公司团组织利用“五四”、中秋等节日开展多种多样青年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提高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青年员工队伍的凝聚力,营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四、青年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与流失的问题:青年人才成长迅速,其个人要求与能力成长也成正比,公司现有机制在待遇上不能充分满足青年人才的需求,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

  2、确实留驻人才问题:在分公司业务骨干中,现有两名外地人员,他们已在分公司工作了3年,但由于户口问题,迟迟无法正式引进,相应的职业资格、职称、保险问题也无法解决,这已成为制约他们很好工作的主要原因。

  3、职业资格待遇问题:公司、分公司鼓励员工考取职业资格,取得资格后如何注册、相应待遇如何享受,也是留驻人才的重要方面。

  总之,外部环境的影响,现行用工制度的制约造成了潜在的人才流失危机。

  五、对公司抓好青年人才工作的建议

  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做好青年人才工作,决定了企业明天的兴衰。建议公司要在全公司内部形成关心青年进步、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氛围,重点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以及复合适用型人才,下大力量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各级党团工会组织要为青年人创造成才的环境、提供成才的平台,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通过“导师带徒”、适当的“轮岗交流”等方式,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要针对青年人才知识层面高、成长环境优越、富有个性、工作生活中顾虑少和勇于承担压力的特点,制定出以引导为主的各种富有竞争的管理、激励机制,以留驻青年人才和充分发挥于青年人才的才智。

  另一方面,从现有的人员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人才获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来源。而培养人才的着重点是如何把青年培养成为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完成企业使命的人才,培养不仅要着重于专业技能

  教育

  更要注重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对培养的青年人才要“加荷”,使用部门要根据青年人才的具体情况安排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技能,通过大胆放到关键岗位使用激发其潜能。

  篇3: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到2020年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今后5到10年,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战略关键期,当前水科院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群体是水科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现实和未来意义上讲,全面掌握当前水科院青年职工的成长发展状况,深入研究青年成长成才规律,不仅有利于青年和青年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更有利于水科院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水科院团委对水科院青年的成长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发放问卷294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调查内容涉及青年职工的身心健康、生活现状、工作情况、未来发展等。

  一、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描述

  (一)身心健康方面,工作和生活压力普遍存在,压力应对方式良好;保持身心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待改进

  水科院青年职工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但频率和程度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且能够通过合理的自我调节予以缓解或消除。在被问及“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收入低”以69.1%、41.4%位居前两位。面对压力,大多数人会选择家人亲友、知心朋友求助,并且60.8%的青年经过一定的排遣方式,可以在合理的时间里消除压力。

  对于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青年职工基本都能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大都缺少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还亟待改进。水科院每年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一半以上的青年能做到每次都参加。然而,“很少或者几乎不锻炼”的青年比例为33.5%,排在第一位。

  (二)生活现状方面,个人生活主观满意度评价尚可,其中家庭亲人关系满意度较高;对民生保障问题相当关注,对生存成本的增加存在焦虑

  水科院青年对自身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一般。在问卷中,我们列出了“住房与居住条件、饮食与营养、睡眠与休息、亲人关系与情感、健康、娱乐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归属感、尊重感、幸福感、挑战性和收入”等12个小项进行测试,评价程度分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统计结果显示,除了“亲人关系与情感”这一项选择“比较好”的比例最高(50.4%)之外,其它11个小项均是选择“一般”的比例最高,基本都超过三分之一。

  青年职工最关心影响生活质量的收入、房价、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通过横向比较,42.4%的青年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同龄其他职业群体相比属于“中等”。在被问到“你最关心

  的社会问题”时,房价排在第一,其次是工资、教育、医疗等。

  (三)工作情况方面,整体队伍稳定,敬业爱岗、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初步建立;心态理性务实,强调实际利益与注重个人发展并重

  水科院青年职工的工作态度总体来说比较务实,有责任心,甘于奉献,团队意识比较强。当问到“如果所在工作团队目前效益不好,会怎样选择?”时,63.7%的青年会坚定地选择“振奋精神、共度难关”。

  青年职工群体在工作中普遍职位不高,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34.9%的人会选择找有关部门、领导寻求帮助,如果问题没有解决,55.1%的人会视问题大小决定如何面对,可见青年职工在处理个人合法权益问题上的态度基本是理性的。但调查中也发现,有高达35.9%的人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太繁琐,不一定能成功,因此只好忍气吞声。

  青年职工对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有较高期望,并且认为这两者与工作积极性直接相关。调查显示,青年最关注的工作条件,第一为“收入多少”(59%),第二为“个人上升空间大小”(44.2%),说明收入方面的激励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职工非常重要,同时他们也非常看重自身发展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就成才的条件而言,除了要发挥自身的努力这个内在因素之外,单位的培养与支持也不可或缺,因此水科院青年职工非常关注本单位科研综合实力、基础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才队伍建设”受关注度排在第一,“科研环境与实验条件改善”排在第二,“创新能力与科研成果”排在第三。

  (四)未来规划方面,职业规划意识明显,职业生涯发展愿景主要围绕个人展开;高度认同终身学习理念,学习的目标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特征。

  大多数青年职工都具备职业规划意识,并在行为上都通过程度不一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81.7%的青年有职业规划,其中,“很清晰、正在行动”的有30.2%。

  现实的态度不仅影响着青年当前的工作态度,也同样影响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之前分析青年最为关注的工作条件时,收入、个人发展和福利保障位居前三位,在调查青年未来选择工作岗位时最重视的因素也同样是这三者:“收入高待遇好”、“有发展前途”、“工作稳定有保障”。在职业的追求上,薪酬收入和发展前景始终是青年职工优先考虑的内容。

  不断学习和提高个人能力被认为是青年职工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青年的学习主要围绕工作展开,与工作紧密相关,57.2%的人选择“本专业知识的深入和提高”,29.1%的人选择“和工作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青年职工还希望单位

  能为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更好的条件,74.1%的人希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积极性”,62.2%的人希望“领导重视,多开展人文关怀,提供学习机会”。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调研表明,当前水科院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的总体状况呈现出主流稳定、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理性务实的态势,符合国家、社会和单位预期。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青年问题的共性体现,也有科研单位青年职工群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特殊体现。

  (一)压力的交织与剧增影响身心健康,职场初期心态稍显消极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成本激增,就业压力、购房压力、婚姻压力、家庭压力、教育压力等全面交织,施加在处于职场初期的青年身上;从水科院的小环境来看,职工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与高薪的国企、外企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压力大、收入低,所以要通过高负荷的工作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长时间致力于工作的状态,反过来又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身心更加疲惫。而且,面对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青年职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相称,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评价当前的生活状态时满意度普遍不高。

  (二)价值取向在主流和多元中存在冲突,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特征突出

  社会环境的变迁给青年群体带来巨大冲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领域和价值取向的深入影响。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青年观念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多元价值观念也现实地反映到青年的精神生活中,一些青年还存在着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科研单位的青年职工专业知识丰富,个人素质较高,在道德立场上“重义轻利”,主张以集体为重以大局为先。但注重自我价值的心理导向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他们更关心个人前途和现实利益,更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青年职工的弱势地位明显,权益保障的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

  近年来,随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我院在领导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大,但从总体看,青年职工绝大多数处于较低层的普通岗位。调查发现,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青年职工对解决问题不抱太大希望。这既是青年弱势地位的反映,也说明青年利益和权益的诉求表达的机制保障还不到位,缺乏有效、畅通的沟通渠道,导致青年维护自身利益和权益的社会成本增加。因此,关心青年职工合法权益,畅通青年职工诉求渠道,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四)个人职业生涯缺乏科学规划,培养环境和机制还需完善改进

  传统的单一管理阶梯和晋升职业发展通道,对许多青年职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障碍,有限的管理岗位使他们常常面临“挤独木桥”的现象。另一条技术发展

  通道也同样存在困难,由于缺乏对科技人才队伍在年龄分布、专业分布上的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导致相同职称、相同年龄段的人才相对集中,职称晋升也出现了“瓶颈效应”。青年的成长成才还需要单位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机制上谋求更加合理的布局。

  四、改善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作为水科院科研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水科院青年职工群体肩负重任,承载希望。我们建议,院领导层和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树立关心青年、理解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共识,促进青年职工的成长与进步,为改善青年职工的成长发展状况、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正面引导,加强教育,提升青年职工思想素质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院所各级党政班子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职工头脑,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青年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教育青年职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撑,树立祖国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奋斗方向。

  2、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一是组织上要将科学精神和科技道德要求纳入青年职工岗位培训的范畴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发挥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和专业导师等在科研道德方面言传身教的作用,将科研道德深化于青年职工内心。三是加大典型宣传力度,以科研领域追求真理、潜心研究、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先进事迹进行正面激励和感染,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反面警示和教育。

  3、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一是团队精神。在强调独立自主、个人奋斗的基础上,还要引导青年职工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风格。二是吃苦精神。要教育青年职工正确对待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吃苦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立足服务,满足青年职工高层需求

  1、畅通青年职工表达诉求的渠道。一是院各级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转变作风,加强与青年职工面对面的交流,对青年的诉求给予积极回应并加以解决和引导。二是鼓励青年职工参与院所民主管理,特别是与他们发展密切相关的事务。三是充分重视青年通过网络传达的呼声和情绪,有效利用网络这个青年喜欢和熟悉的媒介发挥沟通作用。

  2、搭建青年职工学习培训的平台。应结合青年职工对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实际需求,在营造学习氛围、增加培训机会、拓展培训内容、激励自我学习上有所作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和开发,开展与科研紧密相关的知识

  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有

  计划

  地安排青年骨干进行在职学历深造和出国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

  3、做好青年职工职业规划的管理。完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指导;开辟多通道的职业发展渠道,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机会,真正做到使每个青年职工都有职业上升的空间;跟踪督导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对其成长发展过程定期开展评估,引导青年职工与院所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三)改进机制,完善体系,优化青年职工成长环境

  1、完善评估体系,帮助正确定位。在职称聘用、提拔晋升、竞争上岗、薪酬分配、评先评优等涉及职工核心利益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按能力定岗位,按贡献定收入,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青年职工信服评估体系和管理制度,同时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真实的定位,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完善激励体系,增强工作动力。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青年职工的物质待遇;也需要运

  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比如通过荣誉激励肯定青年职工的向上行为,通过支持激励尊重青年职工的首创精神,通过情感激励建立上下级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等。特别是对有突出业绩、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管理与科技人才要在物质和精神奖励方面加大力度,在提拔任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破格政策。同时,也要适当发挥负激励的辅助作用,适当推行淘汰机制,增强青年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3、完善保障体系,减少后顾之忧。针对青年职工最为关心的经济、住房、福利、子女教育、家庭抚养等问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减轻青年职工生活压力,提升青年职工对于单位的归属感和依赖度。对在短时间内确实无法解决的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四)创新思路,文化育人,激发青年职工青春活力

  1、加大文化宣导力度。可以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先进典型示范、深度挖掘院所精神内涵、相关活动开展、加强宣传力度等方式,引导青年职工围绕单位文化、单位精神以及单位文化与青年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成共识、提升观念、改进行为。

  2、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可以开展青年读书活动、青年文化讲堂、青年素质训练、青年文化艺术节、青年主题实践、青年志愿服务,以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丰富青年精神世界,使广大青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营造人文关怀氛围。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青年职工掌握心理障碍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要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事业上帮助、生活上关爱、精神上鼓励。要形成比较系统的人文关怀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

篇五:人才培养报告

  

  附件1:

  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总结报告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负

  责

  人:联系方式:提交日期:(专业模板)

  XXX学院

  201年

  12月

  教务处

  制

  2019年10月

  一、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总体情况

  对近四年来,本学院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贯彻执行与调整优化、毕业要求与达成、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等方面取得的显着成效进行整体概述。(限1000字以内)

  (仿宋、字号小三,下同)

  结合自己所授课程,说明该课程在2016版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的总体情况。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尺,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的开展本学院本专业《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专业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够为我国相关专业事业服务的一代新人。

  二、专业现有工作基础

  (一)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主要阐述专业如何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以及与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限500字以内。)

  结合自己所授课程,说明该课程如何坚持应用型、服务性等方面支撑作用。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通过企业调研,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采用国内最新编写出版的优秀教材(XXX级国家规划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在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中,本专业配备了XX个专业机房做为实训室,配备企业教师进行实训授课。本专业所有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用电脑和移动端APP收集教学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和从事科研教改活动。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执行(主要阐述专业课程设置或课程群构成关系、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限1500字以内,其中问题与对策不少于500字。)

  结合自己所授课程谈一下,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内容、学时、学分等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课程设计最能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反复论证以及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软件工程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时,把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作为第一要务,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的融合,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贯穿于始终。其一,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国家专业课程标准。其二,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的效益。其三,积极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确保专业技能训练课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开设力度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目前2016人才培养方案的几大模块在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时学分的分配上合理,符合本专业人才的要求,可行性强。本专业基础课开得比较扎实,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实训方向课能反映出不同方向的主要核心课程,选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效果(主要阐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值,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建立足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实习实训开展情况及存

  在主要问题与对策。限1500字以内,其中问题与对策不少于500字。)

  结合自己所指导的学生情况分析:实习、实训(如:实践类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也就是说,学生能观察的学生观察,学生能思考的学习思考,学生能表述的学生表述,学生能自己动手的学生动手,学生能总结的学生总结,学生能大胆质疑,学习兴趣浓厚。

  现在的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活动为中心、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根本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全面贯彻。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训,特别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节奏,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经常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主要阐述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果等情况。限500字以内。)

  结合自己所授课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1)转化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看法,因此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就要更变教师的创业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互联网为背景,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把互联网巧妙地运用到教育当中,促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不断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的对创业和创新的热情,这样才能够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础。

  (2)优化教学课程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首先,设立创新创业启蒙式教育课程,面向全院新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然后,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多样性的专业创业课程,将创业教育理念“嵌入”专业教学;再次,针对有明确创业愿望的学生,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进行“专业性”创新创业管理教育,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技能,培养创办企业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以需求为导向,改变原来的“学以致用”思想,用“按需治学”思想指导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本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为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的内容也应随之及时地更新,例如新增或改进有关移动端和嵌入端的操作系统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硬件都会年年推陈出新,软件的更新更是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应紧盯技术前沿,把握时代脉搏。

  (3)改进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设置明确的目标任务,模拟创业教育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具体的创业项目,从项目调研、项目策划到项目设计、项目运行和维护等都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比如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可以让学生完成管理系统的设计或相关网站的设计,让学生进行功能分析、模块划分,学生先从简单的模块入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最终完成项目的设计。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业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完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职称评定等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师培养计划,不断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对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对专业、学科带头人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并引进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实践专家、科研人员、创业指导专家等为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建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战经验、能承担并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型+专家型+企业型”师资队伍。

  (5)完善实践环节

  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还要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把专业教学、实习

  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创业实践培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其次,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学习和交流,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并初步建立良性竞争意识。最后,要建立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或与大学科技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合作,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从项目的创意策划、创新研究到技术开发、商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五)学业评价(主要阐述专业在课程考核改革、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毕业要求与达成、学生满意度及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限1500字以内,其中问题与对策不少于500字。)

  1、结合自己所授课程指出课程考核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优化调整

  2、结合自己所授课程如何支撑毕业要求与达成度

  3、目前的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存在哪些漏洞如何解决

  4、作为学业导师,分析总结所指导的学生在学业(学习、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等)、生活、就业、评奖评优等方面的满意度,重点要提炼问题同时要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课时。不擅自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加快教学进度、提前结束功课和提前复习迎考;认真开展好活动课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备课要深,讲课要清,作业要精,辅导要勤",课后作业质量要精,突出重点:作业量要适当,避免重复;不随意增加学生的作业量。按规定组织考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按考试成绩排队,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材施教,树立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三、建议与展望

  (一)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主要阐释专业对照各“标准”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改革的思路。限500字以内。)

  结合工程认证标准和国家本科标准对标检查自己所授课程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如何进一步优化。

  (1)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课程体系建设处于新旧结合之中,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合程度有待提高,不能够完全跟上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

  (2)实训教学内容仍显单一。对于毕业生来说,具体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和熟练使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完整体现,后续课程体系改革中有必要增加对应实训教学内容和实训学时。?

  (3)是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其中专业师资中转岗教师较多,新教师引进后不能够迅速融入教学岗位,新教师业务培训不足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后劲不足。

  (二)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设想(包含对学校制定指导意见等方面的主要想法。限800字以内。)

  结合自己所授课程,将来在新的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在课程内容、大纲、学时、学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置与改革。

  应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修改教学计划,增开选修课程,调整课时分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篇六: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____年度人力资源部紧紧围绕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开展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开发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公司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行薪酬绩效体系改革,体现了多劳多得、按绩取酬、高效公平的,兼顾激励保障的薪酬制度;构建职称技能评定管理体系,以制度保障形式为员工职业提升发展打通了各种有效渠道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及潜能;以新劳动合同法新版规定为契机,完善合同用工管理,创造了一个良好和谐的用人环境;贯彻“提升企业文化、改善员工素质”的原则,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专业管理的纽带作用,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良性文化保障。

  面对这即将过去的____年,重组后的人力资源部以其应有的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的面目呈现在每一位员工面前,现归纳总结,示之于众,接受领导及兄弟部门的评价。

  一、大力加强部门发展建设,顺应公司战略发展趋势

  1.部门员工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公司多种制度与规定的制定与维护部门,在部门主管领导王____经理的关注与引导下,部门负责人李____经理一直以来不断加强部门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团队成员,以身作则,已然成为公司员工遵纪守法、专业忠诚的榜样与楷模,成为公司一扇形象展示的窗户,一面自律管理的镜子。

  1.1不间断的专业能力提升

  人力资源部在部门李____经理的带领下,每周定期周五下午进行2小时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探讨、各模块经验交流与问题分析、管理实践工具与英汉语言工具的训练等,使各位部门员工都能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2内部纪律与职业操守

  人力资源部内部有一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每一位员必须严格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遵守公司各种制度规定,并要严律自身的职业操守,任何一名成员都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而不得有任何违反原则与道德的行为。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是部门李____经理在每次部门内部会议强调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成员深记于心并严格执行的标准。

  2.人力资源工作模块工作优化

  人力资源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涉猎工作层面较广的管理部门,并且其随着公司的建立、成长与壮大的各个发展周期,其工作深入程度和专业分工亦会随之而变。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积极进行内部专业划分整合、组织结构调整与重组,分解为招聘培训模块、薪酬绩效模块和员工关系及事务模块。最终架构了现行的以部门经理统一领导,三个专业模块并行运作,内部整体工作协作配合的局面,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与实践工作的有效性。

  3.制度与流程建设

  作为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起草、拟定、建设及执行的主要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引下,一直紧跟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专业理论实践知识更新,不断更新、维护、起草建设了公司各种相辅相成、严谨实用、有效优质的管理制度

  与运作流程。____年以来,完成的相关制度规定与流程建设如下: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职称评定管理规定;考勤假期管理规定;招聘管理规定;培训管理制度维护;员工奖惩管理规定更新;劳动合同管理规定;档案信息管理规定;内部竞聘流程;离职员工管理流程;员工转正流程;员工异动流程等共计2多项制度流程的编制、梳理、更新及维护。

  4.职能创新

  人力资源部深刻认识到,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时俱进,坚持多角度深层次地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理念的创新,人力资源部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及时更新端正自己的理念,紧跟时代与公司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成员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定位,服务的意识,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企业与自身共同成长。

  管理机制的创新,人力资源部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只做好招聘员工、手续办理、薪酬发放、离职管理等行政性、事务性、非动态性、非连续性、非系统性的工作,而应是整体、全面、系统、战略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积极完成了多项具有远见性战略性的工作,例如围绕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建立制定企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发展导向、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倾向性的薪酬绩效规划、设计开发了公司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系统、心理及

  个性特征模型系统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多超前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二、责任艰巨而效果卓越的改革任务,摒除不利因素,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做好铺垫

  对于公司及人力资源部来说,____年是任务艰巨的一年,改革巨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完成了组织机构的重组再分工,完成了薪酬绩效体系的重塑再造,完成了职称评定体系开发制定,完成了具有先进意义的指纹考勤系统的引进使用。

  1.薪酬绩效体系改革

  从____年底开始,公司新的总经理领导班子经过近半年时间,多批次与几乎全体员工沟通、访谈、讨论,进行外部行业比对及对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重置定位后,做出了一项对公司及全体员工都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进行薪酬绩效体系改革。旨在提高员工有效收入、激励员工工作潜能、屏除不利因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积极影响力、顺应企业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

  从____年____月开始至____月新的薪酬方案的正式实施,历时半年之久,期间人力资源部在公司总经理班子的领导下全面深入的投入到了薪酬方案的分析、探讨及设计项目当中。

  在整个薪酬绩效方案改革设计中,人力资源部薪酬绩效模块在部门魏经理的带领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全面投入到了方案的设计中。完成近6批,1余人次的访谈调查;1余人的问卷调查及统计总结;17多个岗位13轮次的评定打分统计及计算;2万人次的数据信息统计分析汇总;近百个岗位的各薪酬结构对比分析;无数次的与外部管理专家的讨论,5余遍的新制度方案细致入微逐行逐句的研读

  修改,多人无数次加班加点,甚至多次工作至凌晨2点钟后,合计多人次共计加班超过3工日。最终,在公司总经理领导班子的亲力及大力支持下,在人力资源部部门领导及薪酬团队的呕心沥血的付出下,新的方案成果如期呈现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

  薪酬体系改革最终方案是公司高层、人力资源部和管理咨询公司专家一起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多轮探讨研究、精确统计测算,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及公司实际生产特点、岗位配置及员工构成情况,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心血共同付出的成果,是公司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晶。

  此次薪酬改革,基本____公司原有薪酬评价方式、薪酬发放结构及员工对薪酬发放的认知,制定建立了将员工职称、技能、绩效、质量、价值等归为一体的兼顾激励性、控制性的薪酬体系,体现了高能高效高收入的特性,提高了员工实际工作满意度和贡献力,也从根本上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可谓是双赢。

  2.绩效体系建构

  公司成立以来,绩效考核工作一直处于摸索的过程,未成体系,不曾连续,未起到对员工工作客观的考核评估、量化评价、持续激励。针对这种现状,顺应公司相关体系改革的潮流,人力资源部吸收外部人力资源专家的智慧,参考公司项目生产运营的特性,先后2轮次与公司高层、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设计了通过与项目业绩挂钩____考核,强调团队绩效,协同运作理念,引导共赢良性文化的部门层面业绩考核体系,同时建立了将员工试用转正考核、员工年度考核、员工奖惩考核及年终评优考核纳为一体的员工层面的考核制度,实现了绩效管理的系统化、整体性及全面化。

  3.员工职称技能评定体系的制定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了薪酬改革及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之后,又积极跟进,对公司17多个岗逐级进行分类分级,制定了职称技能评定体系,体现公司对员工全面技能的重视和促进,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员工提高成长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4.考勤系统更新及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

  4.1考勤系统的更新换代,保证考勤有效管理所需

  公司的考勤管理系统是公司核算员工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做到科学管理,有效激励,公司人力资源部近两年来先后使用测试了系统,期间调试录入更新了大量的考勤数据、员工资料等,同时进行了无数次机器测试、试用安装、考勤班次逻辑测算等,最终根据公司的需要、市场同类产品使用特性、员工的反馈建议,为公司引进了指纹考勤管理系统,并于____年____月份正式启用,至今运行良好。基本保障了考勤的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管理,避免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出现,为公司节约相关管理成本。

  4.2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维护

  在保障考勤系统及数据的准确和有效的前提下,人力资源部一直紧跟国家相关劳动休假制度条例的修订步伐,积极学习研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先后3次超过2遍的修改了公司的考勤假期制度,做到了合法、合理、保障,为公司规避风险,为员工谋得利益。

  三、深具战略意义的人才供应保证,为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领导一直对招聘培训予以特别的重视和关注,对招聘培训工作的需求计划、实施计划、完成评估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人力资源

  部积极应对,主动分析,完善规范招聘、培训各程序环节的工作,1%的完成了公司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各部门各级人才的招聘配置,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工作基础和核心作用,做好“选聘、吸纳、任用、培育”的每一项工作,为企业人才资源的提供、使用、发展和提升做好有力保障工作,高质量、及时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保证了公司人力资源的供应和提升。

  1.完成公司____年相关招聘培训计划,满足各部门招聘培训需求。

  ____年以来,人力资源部先后13次奔赴全国各地1省市招聘现场、各大中专院参加各类招聘会,收集登记人才信息5人次,电话通知4余人次,有效面试达26人次,完成各类人才测试测评17人次,最终共完成了75人次各类社会人才的有效招聘配置;完成了7人次外籍人员的招聘及相关手续的办理;

  2.各级人才储备招聘工作的完成

  公司领导____瞩,运筹帷幄,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就是人才资源,就是知识资源;认识到一线关键岗位的操作技能人才的充足及储备是海洋工程行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各层次应届人才的招聘、储备及培育工作。为公司关键操作岗位注入了大量的新生力量,为公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1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招聘储备

  ____年人力资源部在对全国各地知名院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15所具有对口专业、教育水平强、知识度高的一流院校作为长期合作

  伙伴,并全年派出达25人次参加各地28所院校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招聘会,选拔面试、审核检查并录用接收5名应届毕业生。

  2.2各中专技工学校焊铆工人才的招聘储备

  人力资源部近年来积极与全国各地优秀技工培训学校合作交流,引进培训了多批有较高素质的焊工、铆工。特别是____年,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对全国各地技工学校比较、专业选择,先后与12家学校合作洽谈、考查审核,共7批次引进合格技校焊、铆工学员达2名。

  本年度对各级大中专院校,本科、研究生高学历专业人才及焊工、铆工学员的选择招聘引进培训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人数之多,均创公司历史之最。此项战略措施为公司知识资源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大力完成公司各类培训需求计划

  3.1充分完成需求计划,挖掘相关资源

  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至今完成了各级、各类培训26多人次,其中如超过1余人次4R执行力培训、2余人次的班组长管理培训、各类安全培训、技术专业类培训、超过2人次的各类英语培训、3余人次计算机办公软件类培训、3余人次焊铆工电工培训、2余人次的设备操作管理培训等,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发挥内外部专家知识资源,提升保障了公司人才技能资源的供应。

  3.2充分完成新接收各类各级应届毕业生的后续培训工作

  对于新接收录用的2名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和2名优秀焊铆工技校人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求知能力及团队精神,在公司领导支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先后3余次举行了相关军训、规章制度培训、职业精神培训、公司各部门业务及流程培训、焊铆工操作技能培训等,使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型员工做好了身份转变与职业认知培训,为日后各岗位的人力资源储备配置做好充分准备。

  3.3劳务招聘与劳务管理

  配合各项目生产,协助各部等招聘、审核劳务人员,并修改签订相关合同。在劳务工招用高峰时期,在司人员超过4人。

  四、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保证,提升企业影响力与知名度

  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是一项弹性化、柔性化非常强的工作,关系到企业内员工工作氛围、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声誉,因此事务工作事无轻重大小,都必须亲力而为,可谓举重若轻、任重道远。

  1.员工薪酬福利保障与绩效激励管理

  薪酬绩效工作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涉及公司员工各类薪酬的核算、发放、统计;相关部门、各级员工、转正等层面的签定考核及结果评估汇总、员工考勤假期管理、各项统计及分析工作;负责各类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考勤假期管理、加班管理等制度体系的建构、更新和维护;直接影响到员工评价结果、薪酬发放,是公司与员工双方直接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最为实际的通道。

  人力资源部根据薪酬绩效工作过程复杂、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结构项目繁多、精确性要求高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岗位要求、人员考核标准,规范、细化了相关工作。

  薪酬绩效管理工作每月要完成1万余条信息量的考勤数据;3余人次的薪酬费用核算;3余人次的薪酬条的制作和钉钉发放;每月的统计更

  新、每季的数据汇总统计及年终近1万人次和信息量的反复测算汇总统计及分析;每年近万人次的保险系列工作的更新维护;每季每年度的部门、员工绩效合同量表的制作考核及结果的汇总分析汇报。

  2.员工关系及劳动合同管理

  2.1规避风险,保障权益、遵守法律、适当调整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____年是国家《新劳动合同法》执行元年,人力资源部响应《新劳动合同法》的章程,积极学习探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时签订无定期劳动合同,并且转变其它员工及新进员工劳动合同周期,对关键岗位实行____年合同周期,普通员工实行____年合同周期,规避了相应用工法律风险,降低了用工成本,清晰了劳资关系,保障了员工利益。

  ____年共完成315份新入职员工合同签订工作。完成了公司在职员工188人次合同签订。

  2.2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充分保证了项目生产进度。

  2.3接待处理员工争议1余人次,化解员工矛盾,和谐劳资关系,提高双方满意度,促进合理和谐发展。接待沟通办理离职人员267人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末端管理,为企业形象维护与保持及日后的双方合作做好铺垫。

  2.4据深圳市用工政策,及时为非深户员工办理深圳市居住证,切实及时的保证了员工的相关需求和利益。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充分保障部门及公司相关工作的高效有序

  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提升体系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人力资源部积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完成了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部从____年____月起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资料的录入工作、档案整理工作、各模块台帐编制工作、完善薪酬福利、培训、组织的岗位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和绩效管理各模块的信息化,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职人员管理、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先后5次5余人次员工档案、人员信息、各类招聘、培训、薪酬、合同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及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六、积极开展各类项目活动,提升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实践,将工作丰富化和兴趣扩大化结合,举办各类有益的拓展训练、执行力培训、班组长管理培训、员工素质培训等各种业务相关的项目活动,极大的提升规范了员工职业面貌,改善引导了企业工作氛围,延伸提升了企业文化。

  七、部门工作展望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将责无旁贷的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____年将做好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配置各项需求计划分析,有效实施各项人员配置及发展计划;继续落实改革后的薪酬绩效体系的执行,使改革成果得以有效发挥、实践和实现;不断做好员工关系事务

  处理,改变员工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完成良性企业文化建构工作,切实改善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回顾____,我们欣然坦然,展望____,我们信心依然。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二)

  常荣幸参加了首期教师发展培训活动,期间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理念,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感谢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给予的机会和倾情教授。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培训课程聚焦如何教学这一核心问题,把可持续发展观与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这次培训激发了我的教育使命感,我要为培养有全球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在培训中,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结合外语学科的发展,就国际化人才培养形成了几点看法和观点。

  1、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日显重要。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更要文化先行、教育先行。只有争取了民心,“一带一路”建设才能行稳致远。民心相通的核心是语言互通,“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英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仅靠英语难以通心。因此,“一专多能”(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协作)、“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外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设置必须为教育目标服务。哈佛大学前校长Bok在《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阐述了本科教育的八大目标,即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和为就业做准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全球视野、人文情怀以及多元文化包容性,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3、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大学的外语教育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着力拓展专门用途外语和跨文化教育等方面。通用的外语课程是基本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同时教授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专门用途外语课程以外语使用领域为导向,包括学术外语(通用学术外语、专门学术外语)和职业外语两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运用外语开展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跨文化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七: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是国家、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以下是有关人才培养的一份报告:

  1.人才培养的背景

  -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减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

  -技术革新与经济转型,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

  -高校、职业教育领域的供给不足,需要通过培训和其他渠道引进人才。

  2.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生入学率较高,但毕业后就业困难、跟不上技术变革的问题突出;

  -对于职业教育,企业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匹配;

  -对于企业内部培训,由于缺乏系统的计划和标准,效益难以评估。

  3.培养途径的多样化

  -形式多样化: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等多个渠道培养人才;

  -机制多样化:采用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等多种机制培养人才;

  -渠道多样化:通过传统教育、在线教育、移动教育等多种渠道培养人才。

  4.人才培养的重点和趋势

  -重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实验、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重视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重视跨界能力,鼓励学生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职业导向,增加与企业、产业的深度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总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和支持。各方需要共同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篇八: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实践报告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才培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人才培养实践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有效的人才培养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建立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诸如企业发展目标、市场竞争形势、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构建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确保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强化理论培养

  理论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业务素养,还能够帮助人才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担当好企业的职责。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理论培养,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积极开展实践培养

  实践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实践培养活动,让员工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更加了解实际情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

  (四)积极推行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招聘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的核心是及时识别员工的职业发展潜力,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三、结论

  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招聘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理论培养,积极开展实践培养,积极推行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篇九:人才培养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8篇)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120__年,我镇在人才资源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我镇人才队伍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我镇为切实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建立定期联系会制度,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把农村人才的开发、培养、引进和使用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到政府工作整体中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解决好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推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开展。

  二、提高人才在农业发展中重要作用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我镇现有在职机关干部17人,专业技术人员94人,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大户12人。我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稳定和发展农村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引资工作,大力培养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对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农业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农业和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为了切实抓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我镇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制定好农村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三个层次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受过正规农业专业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具有农业各专业初、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为主体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目前,我镇在教育、卫生方面共有专业技术人才82人。二是培养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乡镇农技人员12人。三是培养农民中涌现出来的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12人,包括农村的各类能工巧匠,种植、养殖、加工及销售的专业人才,中介服务经纪人,从事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及技术工作的优秀人才和其他各类农村实用人才。

  四、采取积极政策,稳定现有农村人才队伍

  我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作为党委政府,关心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他们的相关待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落实农业科技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

  1、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的职称评审不受申报指标限制,论文、外语等不作硬性要求。

  2、在农业推广机构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3、提供一定的政策、资金,稳定人才。

  4、对于农技人员承包鱼塘、土地开发的在政策予以大力扶持。__、__等承包大户在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五、强化培训工作

  抓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的业务培训。研究制定了培训计划,对不同层次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时间、内容、方式方法、目标任务,提出明确、具体要求。拓宽了培训渠道,积极选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进修。经费财政补贴一点,单位补贴一点,自己筹一点等多种渠道筹集培训基金,努力解决好培养经费来源的问题。

  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明确职责要求,保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全法权益。20__年,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县机构改革文件精神,积极为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配备人员,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政府的财政部门落实有关农技推广经费预算,保证其足额到位。20__年,我镇12人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专

  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兴办经济实体,进一步增强活力和经济实力。围绕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疫苗、农机具及配件等搞好经营,开展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服务,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七、存在问题

  1、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

  2、总体水平偏低。

  3、队伍不稳定。

  4、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偏低。由于财力、物力投入有限,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影响了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认真加以解决。要提高对农村人才工作的认识,把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我镇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自觉地将工作重点及时转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上来,转到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来。按照“科教兴农”总体战略要求,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努力为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八、对策与措施

  1、招聘高技术的农村人才。

  2、加强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

  3、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农村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2“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鮰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渼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鮰鱼、横江葡萄、遂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基地上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牛鼻子”的推动器。

  为最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我市依托基地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外引“活水”,内壮“筋骨”。借用他山之石,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泰和螺溪镇聘请加拿大农科所教授哈克博士到基地举办讲座,对畜牧

  养殖和饲料调配进行技术指导。吉水文峰镇白鹅养殖基地聘请江西农大和江西畜医总站的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全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实用人才上千人,发展白鹅10万羽。二是挖掘资源,念好本地“和尚经”。利用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教授”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致富“土方”“妙药”,通过“能量”传递,增强人才“造血”功能,形成“出门是基地,进门是课堂”的培训模式,现学现用。青原区渼陂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山宝菌业公司培训师资力量,每月举办一期培训班,免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理论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种植户座谈交流,分析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组建协会,共享实惠。农村实用人才遍布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我市依托基地成立了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了行业人才档案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

  目前,我市在基地创建协会的基础上,又以不同方式相继建立了花卉苗木、肉牛、葡萄、黄姜等各类协会79个,促进了人才的互相交流,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化程度,使协会和农村实用人才相互结合、良性互动。横江葡萄协会在支部的领导下,搞好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困难,了解市场信息,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凝聚了人才,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强村富民。全村共种植葡萄2000亩,直接受益群众500余人。同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业组织的合作和国内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技术、市场的对接,加速实用技术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先进的,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技术、项目、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用先进观念“换脑”,用实用技能“健身”,涌现出了一大批“筋强骨壮”的农村实用人才。

  “一个班子一盘棋,一位人才三分力。”在全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同时,不忘给他们创造实用舞台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作用。一是发挥帮带作用,要求每个农村实用人才帮扶3—5名农民,在物质、技术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能人劲有可使之处,农民学有可仿之样,实现共同富的目标。目前,全市3125名农村实用人才共与10000多名农民结成帮扶对子。二是发挥辐射作用,立足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市情,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渼陂山宝菌业和横江葡萄等品牌产业,形成了引力强大的“辐射磁场”,带动7000多名群众投身到这些产业,开拓了强村富民之路。三是发挥领路作用,大力将农村实用人才充实到村委两班子,把辐射能力强、能惠及千家万户的产业带头人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青原区流坊村不失时机地通过“两推一选”把本村群众公认的三位致富能人选

  进班子,强化了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村班子为民办事能力也明显提高,党支部依托产业基地,创新活动载体,扎实推进了生态小康示范村的建设,领着流坊走进“花的世界,绿的海洋,鸟的天堂”。

  通过建立“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人才培训基地,促进了农村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党员致富骨干分子被选拔到乡村干部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结构。在富民品牌产业的带动下一批“土特”产业象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不仅聚集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保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而且壮大了产业规模,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吉安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3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管理机制

  今年以来,__县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人才工作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讨论,在班子成员中确立了人才是__县总工会工作发展之本的理念,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在年初召开的专题人才会议上,研究部署全年人才工作,要求将今年的人才工作与工会中心工作,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活动结

  合起来,严格按照计划,有力推进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多法并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加快推进工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年,公开招聘1名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并从公安队伍调入1名职工,为工会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此外,还一如既往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培训,参训干部职工回来后都举行了学习汇报会,将先进的工作和管理理念通过生动的形式向全体工作人员汇报;另外,还邀请兄弟单位上门传经送宝,传授工作经验。上述举措使全体职工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工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

  人才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才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变。对人才含义和人才价值的认识还不足,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重物轻人的思想仍然存在,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的各种僵化保守思想和封闭落后意识未能完全破除。

  二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机构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清、责任分工不明、力量分

  散、合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三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用人机制不活,缺乏竞争力;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一套能广泛调动积极性的有效制度和方法;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四是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思路不太清晰,重点不够突出,工作缺乏创新性。对人才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不多。

  四、人才工作设想

  1、认真做人才发展计划,根据工会发展的实际,根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统一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工会人才发展计划,制定出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措施。

  2、强化目标责任,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3、强化沟通协调,班子成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人才工作定期研究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人才工作规划和目标的落实。

  4、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特长和优势,为总工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4为提高临床卫生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批医学创新团队,提升我院医学科技总体水平,加强我院临床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对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规划:

  一、医院人才资源现状。

  现有在职职工1323人。其中高级职称281人,中级职称466人,博士12人,硕士290人。在国家、省、市学会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30多人,___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在省、市学会担任主要学术带头人,10余人获“__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年轻骨干人才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工作目标:

  ①扩大人才队伍结构的预期目标:五年内全院临床医师人员本科学历占%,硕士研究生学历占%。五年内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人。

  ②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预期目标:人才在各学科间分布更趋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更趋合理。

  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预期目标:

  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更大提高。使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的竞争力达到更高水平。

  三、战略人才培养计划

  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医院战略人才库。

  “雏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飞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医院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职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精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医院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医院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更高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雄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

  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医院今后的战略布局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医院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医院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医院为应对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医院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四、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一)加强学历教育:坚持院校培养的主渠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广泛的学习与学术交流,获得更多的骨科卫生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

  (二)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支持医疗、护理、医技专业人员参加各种在职培训的学习,有计划分期选派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建设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健全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制度和学分登记制度。

  (三)切实抓好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①继续做好年轻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一是要强化基础理论的培训,主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课程设置。二是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轮转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三

  是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流程。

  ②继续加强医技科室人才的培养。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提高本专业的检查、检验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③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护理人员的培养突出“三基”和操作训练,强化无菌操作和与医生的配合意识,同时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生活护理提高一个新水平,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五、坚持重点专科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

  (一)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合作与往来,搭建人才培养的广阔平台。通过技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带动我院各专科的发展。针对性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聘请合作医院教授为重点专科的专家,带领、指导和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二)加速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各科室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培养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加强后备人才的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培训和进修,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三)通过政策倾斜,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给予科研课题及配套经费、落实保障性住房、家属及子女工作上学等问题。建立人才培养基金,每年从收入中拨%用于人才培养工作。

  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一)按照“培养、引进、聘用”三个环节,实施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营造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结合医院发展实际,通过两到三年时间,在打造一批重点、优势、特色专科的同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二)建立规章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及医疗合作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指导,定期选拔院内年轻骨干赴合作单位进修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全院各类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三)以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形成引进人才带动本地人才、本地人才争做高端人才的氛围。按照高标准培养人才、高层次引进人才、高效能使用人才的标准。积极引进高能力人才。

  (四)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形成优势项目带动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引进培养与项目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积极选拔后备人才,以在职攻读高学位、到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等形式重点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配备结构,促进科室实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学科建设项目,以项目为平台,引进培养科研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及紧缺的专业人才。迅速建立起一支优秀创新人才的科研团队,引领带动医疗工作的快速发展,形成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七、加强附属医院建设,不断提高临床科研、教学队伍水平。

  借助高校成熟的教学经验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提高医院的层次,促进医院从以医疗为主体向医、教、研同步发展的教学型医院转变,以河南大学为依托,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教学、科研和医疗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医疗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及提高医护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医院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人才、技术优势从而大幅提高医院科研教学质量。

  八、加强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医院科学发展。

  多管齐下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尝试建立医院管理人才培训基地,邀请管理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国内

  外医院管理工作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以此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同时,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科学发展。

  九、开拓创新为建设现代化骨专科医院提供优质人才储备。

  秉承“厚德精诚力行博爱”的医院精神,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按公平竞争的用人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投入。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医院专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重点选择;实施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有步骤的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建立一支基础素质好,理论功底扎实,医德医风高尚的骨科卫生队伍。为我院建设成为大型骨专科医院,河南省骨科中心和中部地区骨专科名院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5浙江广鹰机械有限公司自__年年导入精益生产以来,坚持贯彻落实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组织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牢固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后劲,是员工的福利”的理念,紧紧围绕公司培训目标,贯彻落实每周一课的培训机制;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干部管理水平开展工作,做到一般人员普遍培训、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紧缺人员抓紧培训、优秀人员奖励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一线操作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公司适应快速发展做好人才、技术储备,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支持。

  公司现有员工9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5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下设两个事业部,11个管理部门。今年按照《浙江广鹰机械有限公司20__年员工培训工作计划》的要求,公司举办各种培训班21期,培训相关人员320人次。车间级培训25期,培训员工470人次。参加外部优秀企业参观交流学习等外部培训100多人次,组织到杭州浙江大学在职研修1人。通过采取岗位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员工自学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岗位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全年培训任务,实行培训计划执行率100%、员工参培率100%的工作目标。

  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组织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活动,增强开发好“第一资源”的能力。

  精益生产确切的说就是日本丰田式生产方式,自公司导入精益生产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与精益生产管理咨询公司

  合作,不断组织精益生产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有效推进企业的精益之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的。他在《第五项修炼》中做了精辟的论述,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公司提出建设精益生产型企业、建设学习型公司、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学习型员工,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这是每名员工认清广鹰公司面临的生存、发展形势,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其二,这是当前开展精益生产,培养多能工,着力解决员工技能问题,寻找并形成适合精益生产特点的技术体系的需要。其三,对于学习,大家都比较重视,而实际上学习很容易被日常工作所冲淡,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是学习让路,使学习很难坚持不懈,见不到理想效果。我们公司领导班子认为,无论干部管理能力还是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等重要工作要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有坚持开展“创新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员工”活动是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战略举措。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折旧率”日益加快,“老化率”日益提高,昨天的饱学之士如果不是今日的勤学之人,将必然落伍。

  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要求各级管理者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事业根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

  想境界,实现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自觉化和长期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改变心智模式,学会系统思考,用知识和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问题。

  按照公司提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我们公司在重视技术、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上不断探索,为人才的发展搭建平台。一是制定公司近期和远期人才规划,落实人才培训措施;二是拓宽用人渠道,完善用人机制,所有广鹰的干部从一线开始成长,彻底打破界限,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着眼于激发人才的活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提案改善激励制度,对解决生产、管理方面难题的给予奖励,在增储上产、降本创效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广鹰公司着力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做到“不以资格论贡献,不以阅历论现在,不以级别论能力,不以职称论称职,不以文凭论水平”。“赛马”不“相马”,让优秀的人才在“赛马”中脱颖而出。有“赛场”提供,给人才以适合发挥才能的岗位;有“跑道”划分,有序竞争;有比赛规则,实行合理的奖励体系。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注重选拔与公司核心价值相一致的人才,对有各种特长的人实行人才储备。过去的人才管理把人视作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告别社会舞台,而现在,把人才看作是资源,人好比蓄电池,可以不断地充电、放电。现在的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

  才的岗位锻炼。对人才的管理不仅是让他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让他寻找到最合适的岗位,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有利于让每个员工都通过“赛跑”竞争上岗来追求自己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对他们个人成长的重视和关心,增强员工的忠诚度、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落实每周一课的机制,开发好人才“第一资源”,为广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广鹰公司一直把培养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让每名员工认清广鹰公司面临的生存、发展形势,将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以适应精益生产需要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公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进行多角度的宣讲:从发展前景上,从员工的切身利益上,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讲,公司员工认识到:只有公司的稳定发展,才有员工个人发展的舞台,才有切身利益的长久保障;而公司的发展则需要每一名员工发挥出个人的才能。

  公司落实每周一课,规定每周三为广鹰公司的学习日,强化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操作培训,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执行力促进发展力。通过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多能工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和造就复合型岗位优秀人才。日常培训做到“三个突

  出”,即突出重点岗位关重工序岗位培训,突出标准化操作培训,突出新工艺、新技术培训。一线工人推行精益生产的“四阶段”培训法,培训内容在岗位上落实、培训基本功在岗位上进行、培训效果在岗位上体现,使其培训效率大幅提升。优化培训措施,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开展“主任、线长当教练”活动,取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根据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学习的层次,和培训的有效性,我们今年开展了“主任、线长当教练”活动。由主任、线长亲自当教练,严细认真,高标准高要求的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取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四、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广鹰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尽管在不断地努力,但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有的员工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教育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员工培训工是一项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制定和建立长效的约束机制才能引起他们对员工培训工作的足够重视,才能使员工培训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员工培训工作方式、方法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两个事业部及各管理部门虽然年初都有培训计划,都有员工培训工作管理规

  章制度,但有些工作还存在落实不到位,教育水平一般化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三是员工培训实践性还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实际培训效果。

  广鹰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理清思路,锁定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责任。对2010年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继续实行公司干部员工培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比较稳定的干部员工队伍。

  3、坚持开展“主任、线长当教练”活动,深入执行标准化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4、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为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严格实行“四不”制度,即未经培训的新工人不能上岗、未经考核的班站长不能上岗、未经培训合格的转岗工人不能顶岗、未能取得上岗资格的要害岗位员工不能上岗。

  6、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较好的适应本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

  7、强化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8、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档案,把员工培训跟踪考核档案作为年

  终业绩考核、晋升、技能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6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人才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机制和人才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多次召开会议,对审计机关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加强工程、财会、计算机等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等人才培育机制,促进了人才建设工作有重点的稳步推进。

  二、加强业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培养新型审计人才,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努力提__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反复深入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选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论述选编》、《以案为镜以案明纪—__市“四风”方面典型安全剖析》。

  (二)抓好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

  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审计业务培训,使审计队伍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目前,已有9名审计人员通过了审计系统计算机中级考试,有3名审计人员取得高级职称,有多名审计人员取得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资格。

  1.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中级、统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培训教育。选派人员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村公资金”、“存量资金”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践中学习上级审计机关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技术手段。

  2.加强内部交流。以局机关集中学习为载体,以全员参训为形式,合年度审计项目,由审计业务骨干轮流讲课,介绍实践经验,学习审计系统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起到了加强沟通、资源共享和相互提高的良好效果。

  3.以老带新,相互促进。安排审计业务骨干对年轻同志通过“传、帮、带”方式,言传身教,促进年轻同志加强专业化培养和锻炼。年轻同志在向老同志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的同时,也促进了业务骨干更新知识、提高计算机技术能力。

  三、加强人才选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选派了法规科科长韩剑同志参加了四川省委组织部“千名优

  秀干部人才行动计划”,到甘孜州__县挂职,他不畏艰难险阻、勤奋敬业、无私奉献,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被评为“__县优秀爱民干部”、“甘孜州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优秀审计人员”、“四川省第二批干部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同时,根据审计事业发展需要,引进了两名审计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了审计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深入开展人才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科技知识水平,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促进科学从审,服务我市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市建设工作。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根据《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制(修)订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豫城院文[20__]119号),结合环境设计教研室专业的现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说明如下:

  一、对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并对我系的环境专业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制定了有关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如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河南城建学院办学精神,过去4年严格了执行艺术设计专业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框架体系结构制定新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实施性方案的制定说明

  根据我系目前的专业结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情况,在艺术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上制定了环境设计教研室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按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目录和院课程改革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原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总结,对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解和整合,在制定过程和实施中作出了如下的调整:

  (1)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组建环境设计专业,取消原艺术设计专业,新的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方向。制定新的景观方向的培养方案。

  (2)公共基础课按学院统一要求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课中进行教学,32学时。

  (3)室内方向的培养方案在原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取消室外课程《园林植物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造价,保留了室内部分课程。室内方向新开设《文学欣赏》、《装饰雕塑》、《美学原理》,为加强平面设计,开设《编排设计》课。

  (4)专业课程在课程名称及学期安排方面,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室内方向《电脑辅助设计3DMA_》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_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_及渲染》,为了理清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展示设计》原来的第5学期调到第6学期。

  (5)考虑到我校特色,加强了解装修工种之间的关系、了解工程承接的业务,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课程。

  三、对培养计划制定说明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思想政治、英语等基础课课时的要求,符合师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在省著名专家团的指导、建议下,在走访市场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的业公共基础课程占44%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占20%左右,专业课程占20%左右,专业限选课占6%左右、专业任选课占5%左右、公共选修课程占5%左右。这一点符我校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的指导原则。

  1、培养方案阶段实施目标

  大一为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大二为建筑和规划课程,大三为专业方向知识,大四为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基础课修订后实施总结

  新的培养方案分为室内、景观两个方向,突出专业性,对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更为有利,更为科学。开设《文学欣赏》《美学原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知识培养的重视;开设《编排设计》课,弥补了往届学生平面排版能力的欠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正视当代大学生学生心理问题,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电脑辅助设计3DMA_》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_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_及渲染》,理清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加强学生装修工种之间关系的知识,增强了学生未来承接工程业务的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报告范本篇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公司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我公司做为一家以天然气生产为主的大型企业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公司坚持人本理念为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为员工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机遇与空间为员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创造必备的条件并对有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认可和奖励力求员工价值与公司价值同步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

  长和相互促进。

  一、尊重和保护员工权益在企业中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员工权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薪酬、福利和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充分反映岗位特点体现岗位价值和突出工作业绩激励高层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关键技能人才。

  按照国家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健全各项保险制度做好各项基本保险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工作中要做到:一、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为了加强一线队伍建设和规范用工管理公司采取了有效调控用工总量、合理配置和使用劳动力资源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公司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一线队伍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主切实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完善薪酬福利政策。公司对现行的薪酬福利体系进行了系统评估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薪酬福利体系的建议涉及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等多个方面。

  三、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司对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规范、整合、集成公司各项人事数据将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规范人事管理、提高人事管理效率、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一、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尊重人才成长

  的客观规律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不同层面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20__年公司继续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和国际化四支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的揭牌标志着我公司“国际化人才培训工程”正式启动随之作为其标志性工程的“千人培训计划”拉开序幕进一步推动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公司继续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以一线主体专业队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为重点建立技师培训制度培训一般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和其他操作人员14万人次。

  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今年公司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和基础研究领域的首席专家制15名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被聘任为首席专家形成了科技项目管理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的模式此举可以实现优质科研资源与重大攻关项目的有机结合是适应科学发展和市场竞争而采取的一项人才管理措施。

  为保障高级技术岗位的备选人才继20__年后集团公司又从1万多名候选技师中评选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185名参与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努力解决专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发员

  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竞争和被激励中逐渐发挥

  个人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公司优化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制订了《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总部机关部门和专业公司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扩大了业绩考核的覆盖面。三、今后发展方向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只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自身竞争实力才能在市场上站有一席之地在今后的时间里公司准备聘任的一批高级技术专家。他们将在聘期内承担集团公司重大项目技术把关、科研课题领衔、决策技术咨询等工作这是集团公司推进建设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集团公司全面落实_和人才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希望通过这些工作措施可以加强公司的自身实力将公司建设成为中国天然气领域里的佼佼者。

篇十:人才培养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第一篇: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分析和把握公司青年队伍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公司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标准、价值取向、用人导向、培养模式,努力完善有企业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

  一、公司青年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公司近年来青年员工(35岁及以下)规模总量增长较快,近三年(2009~2011)共引进青年员工1689人,目前现有青年员工3441人,占公司在岗员工的47.2%;青年员工学历层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研究生及以上、大专及本科、中专及技校学历者占公司在岗员工比例分别为2.4%、85.6%和9.4%。青年在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达到56.9%,已经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者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即:青年人才是企业中最具创造性、可塑性的核心力量,正逐步实现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角色转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一)学习能力强,文化程度较高

  随着近年来公司扩大招生范围和招聘数量,青年人的学历也不断提升,文化程度相对较高。青年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公司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升。

  (二)精神面貌好,建功愿望强烈

  对刚刚毕业几年进入公司的青年人来说,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满怀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相信通过自身努力会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对已工作了一定年限、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青年人才来说,工作上的经验积累和认真学习,使自身具

  备了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渴望获得更加广阔的舞台以施展才华,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储备也有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潜力大,有较强的可塑性

  青年人参加工作时间相对不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青年人思想解放、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可塑性强,通过正确的思想宣传、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和大量正面的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四)创新意识强、观念活跃超前

  公司的青年人普遍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营形势等情况,关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市场开拓、收入分配等工作,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老员工的传帮带与青年人的思维开阔相结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二、公司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在公司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组织人事部门、青年工作相关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党管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党组织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良好氛围。

  二公司自1998年形成青年人才培养十项制度(包括新生见习期管理制度、跟踪考核培训制度、岗位培训交流制度、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制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制度等),不断修订、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三公司党委确立以基层项目部支部书记为青年人才培养“第一负责人”,每月支部书记例会上汇总各基层单位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情况;青工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根据“共同发展”理念在青年发展的规划、思路、政策上下功夫,为青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江苏分公司用“一种氛围、二大基地、三个留人、四项机制、五支队伍、六件实事”24个字,概括了当前分公司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各项制度措施。

  (二)探索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各单位从青年人才的招聘引进、教育培训、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各种人才培养机制,理顺各项流程,打通青年人才培养的“脉络”,形成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相应适应其进一步成长和提升的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青年发展规划。如三公司在2008年时就制定了《2008~2012年青年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措施,形成青年人才培养五年计划。船舶公司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向青年人展示了可预见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提出了船员持证比重达到60%、高级船员比重达到15%的硬性指标,明确了领导层、中级管理层、普通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建立了人才培养的7项工作和保障机制,促进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从传统人为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进行转化。

  二是规范招聘录用,加强青年员工的入职管理。近年来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各单位扩大招聘数量和范围,拓展招聘渠道,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增加大土木类专业毕业生招聘数量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增大了市场开发、外语、法务、金融、政工等多类人才招聘力度。如厦门分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强校园招聘,一方面坚持按企业所需择优录用的原则,从社会及外聘技术人员中招聘,从中铁等系统吸收了部分隧道技术人员,极大解决了合福铁路隧道项目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对部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测量、试验、小语种翻译等,采用外聘方式,并适时与相关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情况。

  三是加速融入企业,“导师带徒”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导师带徒”是公司青年人才培养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各单位认真组织新进大学生入职系统培训,从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安全知识、企业文化

  等方面帮助他们进行全方位了解。多个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坚持“上好第一课”,帮助青年人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企业、准确定位自己角色,进而为发挥自身才能做好铺垫。如三公司的“员工初长成”品牌活动将“导师带徒”进一步延伸,自2006年起,要求新入职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需通过相应的笔试闭卷考试,提交一篇与自身工作有关的技术论文并参加现场答辩,相关部门综合季度考核及考试、论文答辩成绩情况,评选出优秀新员工和优秀导师,并进行表彰。

  四是重视岗位培训,加强青年人职业技能的提升。每年都固定组织多项培训,主要有:新员工的入职教育培训;以青年员工岗位实务为主的培训,如五大员培训、铁路十一大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公司培训中心与各工程公司协调配合,部分课程送教上门,直接在工程第一线授课。此外,公司组织部门定期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大量年轻的施工一线青年骨干人才和管理型、政工类青年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

  各单位也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工作。三公司制定了《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检验总结等,使培训工作更加有序化,实现培训教育全覆盖。在工程一线,普遍开展与生产技术相关的知识讲座,如合福铁路指挥部设立“工地夜校”,利用空余时间教授铁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隧道施工要点、安全防范等,夜校不仅对本单位人员开放,更向协作队伍施工人员敞开,收到较好反响。

  五是坚持典型示范,打造优秀青年典型。二公司自2007年首次推出“十佳”青年评选后,每2年评选一次,现场演讲、现场答辩,展示个人风采和工作感悟。通过企业报刊、宣传栏等渠道,将“十佳”青年典型事迹广泛宣传。此项评选活动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多个分(子)公司纷纷设立了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的评比项目,有效激励了青年人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六是做好多项保障,解除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住房难、婚恋难是当下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各单位将此作为“凝聚力工程”,各尽所能设立“单身公寓”,项目部临时设施尽可能布置得舒适温馨,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兴安基公司在青年集体宿舍旁新建了篮球场、网球场、塑胶跑道等,方便青年人在业余时间锻炼健身。另外,各单位均出台《青年人才购房全贴息贷款补贴办法》等类似政策,给予不同额度的贴息贷款和购房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年人才购房难题。

  (三)围绕转型发展,坚持人才强企

  在“两新三并举”和“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战略导向指导下,公司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海外业务的比例来抵御国内市场的波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升,加快培养、引进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

  一是夯实基础,多层次培养队伍。江苏分公司在南方片区市场开拓的成功,已成为公司新领域拓展的经典案例。江苏分公司明确提出要培养“五只队伍”,即:培养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在工程建设中创出信誉,创出效益的青年项目经理队伍;培养一支精技术、善攻关,能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和在工程学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上起带头作用的青年技术主管队伍;培养一支懂经济、善经营,具有外语、计算机、法律、工程商务等运用能力的资产管理型人才队伍;培养一支讲政治、懂政策、爱学习,接受新鲜事物迅速,具有写作、法律、演说、政策等多方面知识的青年政工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勤学技能、技术精湛,掌握2门或2门以上专业技能的高级青年操作人员队伍。通过近十年不断的努力,青年人才已在各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企业进一步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组合,深入内部人才挖潜。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培养和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随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资深船员年龄老化,迫切需要青年人快速成长,尽快完善梯队建设;转型实施项目法管理更是需要青年人才。船舶公司坚持技术练兵、岗位成才,每两年举办一届技术比武大赛,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船舶驾驶、轮机、水手、专兼职安全员、焊工、计算机等多个工种的技术大比武,成为青年人展示实力、比拼技艺的舞台。

  三是鼓励成才,丰富培养激励手段。鼓励青年员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二公司、三公司等单位对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相应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或报销费用。对取得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企业急需的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的青年人才,各单位普遍采取了奖励、补贴措施。如港湾院在2009年制定了《港湾院持证工资管理办法》,并不断更新调整,通过将一次性奖励和每月奖励相结合,激发年青人考证的积极性,客观上为港湾院成功申报水运全行业甲级资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框框”

  各单位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根据自身实际,务求实效,创新培养方法,变革体制机制,破解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

  一是设置人才基地,培养优质团队。多个单位尝试设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宁波分公司近年来开展项目总部建设,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在市场开拓、人才交流上取得较好效果。三公司对新进的大学生,在初分配时尽量集中安排到那些善于培养青年人、重视青年人、关心青年人的项目团队中去,待锻炼成熟后,再根据岗位需求和自身条件到其他项目,逐步形成了培养青年人才的固定基地。江苏分公司确立了连云港项目部与蛇口项目部南北两个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的长久建设,取得了较好的人才裂变效应,“导师带徒”、“交叉实习”、“挂职锻炼”、“助理制”、“青年论文发布会”、“专业技术讲座”等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得以持续发力;而南北人才相互交流,培育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中层管理骨干。

  二是增设助理岗位,加强后备力量。各单位纷纷建立助理制,在工程项目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压担子”,提供舞台锻炼青年人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项目经理助理、副总工、工程部部长助理等新的岗位序列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试行,有利于在基层一线形成人才建设梯队,充实岗位力量,丰富“导师带徒”活动内涵;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进阶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路径,帮助青年人更快找准定位和目标。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岗位竞聘。通过竞聘上岗的试点成功,不但发现了人才,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同时也让青年人了解企业用人观。三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招聘构件工程处PHC管桩车间副主任,船舶公司2011年通过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了新一届团委成员,得票最高当选为团委书记。二公司、宁波分公司对团委副书记岗位进行公开竞聘,系统设计竞聘流程,程序公开、过程透明、操作规范,在青年人中引起较大反响。通过竞聘活动,不仅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拓展了选人用人渠道,而且在广大青年中营造了努力奋进、有所作为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作用。

  四是打破身份限制,突破传统“框框”。厦门分公司2007年首次在工人(在管理岗位且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中评定职称,打破了工人不能评定职称的制度之框,解决了他们无法评职称或技能等级的困扰,据统计此后有7位同志(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有4位)走上了项目副经理、部门副经理或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对服务满一年以上的外聘技术人员,准许评聘助工,对于稳定、激励外聘技术人员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是尝试“双轨”晋升,创新培养路径。

  公司尝试在行政岗位序列外,在专业技术领域形成晋升机制,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宁波分公司在所属的金正检测公司试点,初步决定设立首席检测工程师职务,分助理级、中层副职、中层正职三级,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并逐步推广,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机制。厦门分公司2011年底试行专业管理岗位能手评选办法,首批共12名在测量、试验、经营核算等专业领域表现优异的员工被评为专业能手称号,每月予以岗位津贴。

  三、公司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公司当前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发展步伐、与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公司未来对员工素质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或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调研中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3支队伍的青年人才结构呈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青黄不接”体现在诸多方面:

  青年管理干部、青年技术骨干、青年操作工数量偏少,出现了年龄结构断档现象;拥有职称、执业资格的持证青年人才数量不足;政工类、复合型管理人才数量偏少;训练有素、操作精湛的技术蓝领稀缺等。

  (二)晋升通道相对单一,激励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部分单位已经采取了诸多灵活多样的选人用人制度,但青年人才晋升的“天花板”效应、内部排资论辈观念总体上依然存在,而较为单一的晋升通道更阻碍了青年人才的成长积极性。再加上有的单位疏于采用规范、定量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从而使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公平性不强,出现“想辞退的人辞不掉,想留下的人留不住”现象。

  (三)教育培训的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整体教育培训中,还依赖于常规的上岗取证,对于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青年人的知识储备和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进步速度。而培训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没有起到应得效果,也造成了另一种隐性浪费。

  四、加强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青年人才培养要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岗位锻炼为抓手,加大青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力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统筹推进施工生产、经营管理、政工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公司拓展市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培养责任意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公司青年人才思想工作各个方面,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时讲解企业的决策部署、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强化“诚信、创新”三航文化的认知,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进一步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不拘一格重人才

  一是要创新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人才工作理念。二是要完善用才机制。将企业各类人才都纳入通道之中,改变实质上“官本位”为核心的“独木桥”式的人才成长发展方式,完善“首席”、“资深”工程师的评价评选标准。三是要优化选才办法。做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四是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有志向、能开拓、懂经营、善决策、精技术、会管理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到重要岗位。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应加强严肃性,体现激励作用,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德、能、勤、绩4个要素,将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综合考量,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体现员工工作的真实状态。通过绩效考核,使青年人在聘用、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使绩效考核与青年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才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公司人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关心青年人才心理成长,注重人文关怀

  应坚持从解决青年人才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力度,努力解决其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稳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大心理健康疏导,在公司内部形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青年人特别是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的施工一线员工的关注,促进青年人情绪交流渠道畅通,及时帮助青年人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第二篇: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

  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建设上海航空枢纽,需要一流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本课题通过深入了解机场集团青年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现状,总结分析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对加强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对策。同时,本文还对团组织如何以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和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为载体,在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关键词青年

  高技能人才

  培养

  共青团

  集团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数量、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上海机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力资源保障。目前,集团公司存在正式员工、集团劳动服务公司员工和劳务员工三种劳动用工形式。截至2007年6月30日,上海机场共有各类员工10199人,其中集团正式员工4361人,集团劳动服务公司员工325人,劳务员工5513人。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上海国际机场股份公司和虹桥机场公司(以下简称“两场”)的技能型人才。

  一、基础数据

  (一)“两场”员工队伍概况

  1、人力资源类别及数量。根据中央对国有企业人才的一般分类原则,“两场”的人力资源可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三类。管理人员主要指高层管理人员,各职能单元、航空业务和非航业务单元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指为机场建设、经营和运行提供专业化管理和技术支持的人员;技能操作人员主要指从事机场运行、安全和服务保障等工作的一线员工。“两场”的三类人力资源在总量上已形成较大规模,其中技能操作人员占总量的77.14%,是上海机场运营保障的主要力量。

  2、技能等级。目前“两场”一线技能操作人员6331人,其技术等级参见表1所示。一线员工的技术等级呈现出“既多又缺”的矛盾状态,集中表现为中级以下技能操作人员多,高级技能操作人才缺乏。

  表2一线技能操作员工技术等级结构

  技能等级

  股份公司

  虹桥机场公司

  合计

  比例

  平均年龄

  高级技师

  0110.02%58.0技师

  115160.25%45.6高级工

  1421603024.77%44.7中级工

  46146492514.61%39.0初级工

  54961502.37%32.5普通工

  3156178149377.98%30.8(二)“两场”35岁以下青年技能员工队伍概况目前,“两场”35岁以下青年技能员工4123人,基本结构如下。

  1、学历水平。“两场”青年技能员工中,学历水平以中专、高中、技(职)校为主,占67.96%;此外,大专学历占13.78%,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03%,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4.24%。

  2、技能等级。“两场”青年技能员工中,技能等级以普通工为主,占88.96%;此外,初级工占2.30%,中级工占7.66%,高级工占1.04%,技师占0.02%;目前青年技能员工中还没有高级技师。

  3、岗位分布。如表2所示。

  表235岁以下青年技能员工的岗位分布

  技能等级

  人数

  主要岗位分布

  技师

  1汽车修理(1)

  高级工

  43安检员(22)、维修电工(3)、客运值机(6)、特种车辆驾驶(2)、钳工(1)、行李查询(1)、微机操作(1)、中式烹饪(2)、普通驾驶员(5)

  中级工

  316安检员(87)、客桥操作(17)、维修电工(3)、微机操作(12)、客运值机(29)、消防监控(8)、配载平衡(1)、普通驾驶员(9)、服务员(93)、营业员(42)

  初级工

  95安检员(27)、客桥操作(5)、客运值机(2)、维修电工(5)、钳工(1)、服务员(30)、普通驾驶员(5)

  普通工

  3668安检员(2023)、客桥操作(47)、维修电工(144)、客

  运值机(192)、特种车辆驾驶(18)、微机操作(21)、机务维护(56)、消防监控员(36)、装卸工(191)、客舱保洁(96)

  二、调研数据及分析调研中,共发放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为“两场”的通信网络、安全检查、航空服务、候机楼服务、水电保障等岗位的青年技能员工。

  (一)青年技能员工思想状况分析

  1、关注企业发展。青年技能员工普遍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腾飞紧密相连,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发展,只有在组织的支撑和支持下,个人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非常关注企业的发展以及集团战略目标的推进过程,而机场集团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也给了青年技能员工很多上升的空间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他们与企业共奋进的决心和信心。

  2、关爱和谐氛围。部门同事间的和谐融洽,对于激发青年的工作干劲,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青年技能员工普遍重视与领导、同事的关系,认为工作环境和谐了,才能干好工作。他们渴望内部的坦诚交流、和谐相处,希望能有一个合作良好的工作团队。调查显示,青年技能员工追求的目标由高到低依次是: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取得工作成就及赢得同事尊敬等,其中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排在首位。

  3、关心自我价值。企业发展为广大青年技能员工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青年也十分注重、关心自己的成长进步,想尽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年技能员工希望在工作上取得成就、获得尊重,有50%的受访者希望成为技术高超的高技能人才,40%的受访者希望过渡成为管理型人才。青年技能员工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多数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深造,在问及最希望企业改进之处时,提供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排在首位。

  (三)青年技能员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青年技能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两场”所有一线技能操作员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总量的0.27%,且平均年龄偏大。在35岁以下青年技能员工中,仅有1人拥有技师等级称号,近90%为无

  等级工,与集团现阶段承担的建设、生产、运行任务不相匹配。

  2、青年技能人才整体结构不合理。“两场”青年技能人才岗位分布不尽合理,特别是在安全检查、客桥操作、维修电工、微机操作、特种车辆驾驶等核心业务领域,青年技能人才的密度和绝对数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在场道保障、特种设备操作维护等航空主业领域,青年高技能人才尤为缺乏。

  3、青年劳务员工技能提高缓慢。青年劳务员工已经成为“两场”生产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分布于一线的各个岗位,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作。在3668名没有技能等级的普通工中,劳务员工有3105人,超过了85%,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上海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了制约。

  4、吸引和汇集青年技能人才的政策体系不健全。近几年来,青年技能员工的学历结构有了显著改善,主要原因一是学历作为员工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重要性日益突显,二是集团公司对员工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实施积极的奖励政策,三是集团公司在新员工招聘上进行学历和知识结构的主动性调整。但总体上看,吸引、培养、选拔、使用青年技能人才的政策仍不完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青年技能员工表示,合理的薪酬、福利、保障制度,宽松、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爱岗敬业的工作环境对促进个人成才发展很重要;但同时有80%的青年技能员工对现在的绩效考评制度,人才选拔使用程序和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技术革新环境不满意。调查还显示,70%的青年技能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发展通道在哪里,或者虽然已看到发展通道,但感觉从制度和程序上与其他人员相比还是机会较少;还有50%的青年技能员工考虑过更换职业或岗位。这些都说明,出台的政策措施未发挥出整体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吸才、育才、聚才环境的形成。

  三、加强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发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要明确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形成党政领导重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工会、团委等其它相关部门协同的组织体系。要明确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机场人才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会、团委和各技能型人才岗位所在单位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和考核指标之一。

  (二)制定青年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方案要有明确的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即数量、结构、素质要求、技术技能水平、技能人才类型、配套机制、保障措施等,并根据目标形成完整的发展规划,同时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分解成具体实施方案。

  (三)营造青年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青年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包括:舆论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技术交流和革新环境等。在问及“哪些因素对促进青年技能型人才发展起重要作用”时,有63.55%选择“工作环境”,排在首位;60.59%选择“人文环境”,与选择“薪酬福利”的大致持平,远远高于其它选项,可见良好环境对青年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机场青年来说,薪酬福利制度比较完善,因此对于环境的要求就相对高于一般企业。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念,突破传统的管理身份至上的观念限制,引导青年选择技能型发展道路。要将机场枢纽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及其成长性通过各种方式向青年介绍,让青年看到技能型发展道路的前景。其次,要在机场各管理层中宣传重视技能型人才工作的思想,从各个层面为青年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再次,要努力为青年技能型人才营造富于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工作环境,宽松、平等、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通畅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技术革新环境。

  (四)综合采用多种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加强青年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开发,一要鼓励青年员工参加职业能力鉴定考核并获取证书;二要依托企业和职业技能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扩大培训的规模、专业性和针对性;三要引进顶尖专家和高技能人才进行理论授课和现场操作指导;四要加强机场内部岗位交流和锻炼,同时选送人员赴同行业、同工种的外单位学习和进行岗位实践,形成联动培养机制;五要建立青年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使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化、正规化;六要整合并合理分配现有的培训资源,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七要建立

  长效培训教育机制,注重培训的轻重缓急、连贯性和递进性。

  (五)完善岗位使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在岗位使用和考核评价中,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竞赛选拔和技能比武作为有效的补充,岗位使用管理和考核评价管理相结合。考核评价制度要做到全面、动态,要注重职业道德在考核评价中的地位,要注重考核和专项考核(或者项目考核)的结合,要注重多次考核材料的统筹使用和前后对比等等。在机场现有的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还要特别注意不能过于依赖工龄和等级,要缩短技能型优秀青年的晋升年限,打破岗位使用的局限,让有能力、有业绩、有潜质的青年技能型人才能到重要岗位和高层级岗位上工作或者锻炼,同时要建立根据能力和业绩而不是年限晋升更高技能等级的制度。

  (六)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制度和奖惩制度调查显示,薪酬福利制度不仅是青年技能型人才关注的问题,更是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的首要因素。目前,各企业包括机场的薪酬福利政策大多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虑较多,技能人员虽然能够通过等级晋升获得相应的待遇,但仍普遍存在着不同技能岗位之间待遇没有区别、低等级技能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低、顶尖技能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与能力和业绩之间不对等的情况。这都造成了青年选择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而不愿意在技能型岗位上发展。要改革薪酬福利制度,根据不同技能岗位的要求和技术含量确定岗位工资,技能要求高、对企业业绩贡献大或关键性岗位的工资应体现其相应的价值,有所提高;相应的高技能人才的工资也应与其能力和业绩挂钩,特别重要的岗位待遇比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也并非不可。同时,福利待遇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可以体现激励作用的福利待遇,如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更可以为高技能人才制定专项奖励,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企业还可以设立专项的青年技能型人才奖励制度和奖励基金,奖励能力突出、业绩优秀、潜质大的青年技能型人才,并进行重点培养。

  (七)建立青年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引导和培养机制要通过企业各项政策的制定引导青年选择技能型发展道路,如考证奖励、破格晋

  升制度、重点培养、待遇倾斜、岗位交流等等。在引导青年选择技能型发展道路后,对青年技能型人才还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和管理工作,通过专业化的职业生涯管理手段帮助青年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八)加大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资金保障目前培训工作资金投入的重点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有时会囿于预算控制而显得保障不够。当然合理的预算控制和资金在各类人员中合理分配是必要而科学的,关键是由机场发展对青年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引发的培养资金应予以保障。现在的培训费用是按照工资总额的1.5%-2.5%计提的,在计提的这一部分中应保证有1/3用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其中对青年技能型人才的投入应不少于1/2。另外,应该根据需要在预算中单列一定的专项培养费用和奖励费用,以保证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的顺利实施。

  (九)建立青年技能型人才信息系统一是建立青年技能型人才信息库,包括基本信息、培养情况、岗位锻炼情况、考核情况、奖惩竞赛情况等等。二是建立技能型岗位信息库,包括岗位数量、要求、人员配备情况、重要程度、管理隶属、发展途径等等。以上两库必须动态管理。

  四、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开发青年人才资源,做好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目标,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团组织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加强企业共青团的能力建设,找准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更大的作为赢得企业和青年的认可。

  (一)抓氛围营造,引导技能青年人才岗位成才。首先,要从转变青年职工的思想认识入手,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危机意识教育等,特别要重点宣传目前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在岗位设计、绩效考核和分配体系的设计过程当中,“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收入分配向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的关键岗位倾斜,向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倾斜”的一系列指导思

  想和政策,让青年看到技能型发展道路的广阔前景,激发青年技能人才参加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紧迫性、自觉性。其次要加大选树优秀青工典型的力度,广泛挖掘,选树表彰一批岗位成长的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掀起和带动广大青年职工岗位实践、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积极性。再次,要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抓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这个根本,针对一线岗位青年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开展团的活动中,把更多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吸引到团组织周围,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抓活动实践,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搭建舞台。一要继续深化团组织传统的“导师带徒”、QC攻关、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主题活动,搭建有效平台,以点带面,提高技能青年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使青工队伍在岗位上、在活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以此来带动高技能青年人才的培养。二要持续开展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认真总结集团公司首届职工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更广泛、深入地开展青工技能比武、竞赛活动,保持竞赛、比武活动的持续性、创新性、特色性,提高比赛项目的技术含量,落实各项奖励政策,同时要积极选拔优秀青工参加上海市和全国民航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为更多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广大青工中掀起学技术、练本领、比贡献的活动高潮。三要创新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组建青年技师协会,举办青年岗位能手论坛,开展青工技能月,挖掘整理青年技能人才的先进操作法,组织先进操作法观摩展示等创新活动形式,带动机场青工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三)抓破格鉴定,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是由团中央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以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青年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技能竞赛、加强面向青年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途径的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集团公司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青工技能振兴行动,按照团市委的部署扎实推进,把它作为共青团工作新的着力点和生长点。特别要利用好团市委和上海市劳动保障局推出的青工技能破格鉴定制度,用足用好政策,打破资历、年限、身份限制,积极组织优秀青工参加职业技能破格鉴定,畅通青年技能人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渠道,帮助更多的青年技能人才及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证书,引导青年技术工人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学习技术、成长成才,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技能破格晋升和评聘制度,促进建立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

  (四)抓生涯规划,培养更多高技能青年人才首先,要抓好理念普及。在青年技能人才中广泛宣传青年职业生涯导航知识,积极帮助青年职工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增强青年技能人才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能力。其次,要抓好人才选拔。把握集团高技能人才队伍缺口情况和关键岗位的需求情况,在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中定期开展技术人才、岗位能手选拔工作,通过动态选拔、评比和考核,使更多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跃入视野。再次,要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加大高技能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积极争取把青年技能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纳入到集团高技能人才人才工作的统一规划,并明确培养目标。对选拔出来的高技能青年人才,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通过项目化运作,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落实好各项培养措施,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专家型、知识型高技能青年人才。同时要积极发挥高青年技能型人才的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技术技能交流、编写技能教材或教学案例、实行导师带徒,让青年高技能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从而激励更多青年人人追求进步,个个竞相成才。

  (朱传武、瞿一峰、王清昭、陆敏峰、李育红、徐磊)

  第三篇:青年调研报告

  “90后”青年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共青团引导和服务青年的能力,实现青年需求与团组织活动的对接。厂团委决定以问卷调研的形式,开展“90后”青年发展状况调研,准确把握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从而有针对的引导新形势下企业青年的成长发展。分装车间团支部积极配合厂团委对车间当前青年工人从3月10日到3月20日开展为期10天的调研,被调研人数为21人,涉及到传动系正式工、临时工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调研的基本内容有青年员工的思想与价值观、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开展,下发问卷共21份,实际回收21份。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和青年员工的基本情况

  从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来看,分装车间的青年工人总体状况良好,下面为具体展示:

  1.在思想价值方面,有80%的员工选择家庭和睦幸福作为人生目标,说明在当代的青年中家庭已然是第一位的,对于拼命赚钱的生活并不展现多少兴趣,相反对于发扬艰苦奋斗,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生活的人占总体人数高达55%。有20%的人感觉自身工作能力不足,有35%的人感到自己对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都表明“90后”青年们已经能够理性的对自己的思想与生活作出分析,发现自身不足,他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远大目标。

  2.在对企业的认同感方面,有超过50%的员工对XXX厂当前的运行情况及企业文化基本了解,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与个人的关

  系,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45%的青年认为现在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体制,而这也正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原因,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并未从企业中得到归属感,但是他们依然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为他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改革给与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

  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工作中,有13人表示自己能够通过自己努力,提高能力,争取获得的更大发展,在工作时有超过50%的员工会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仅有不到10%的人对工作感到厌倦甚至崩溃,值得关注的有9名以上的员工提出希望得到企业给与更多学习和培训机会。在生活方面,网络、手机、微信等多媒体的发展的确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几乎所有员工都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他们感觉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趣,极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值得深思的是网络带来利益的背后也带来了弊端,人与人的沟通变少了,业余生活也大多与网络相关,总之,对于生活、工作整体感觉良好。

  4.在共青团与团活方面,这次参与调研的有4名中共党员,9名共青团团员,其余为群众,党团人员占总体61.9%。说明青年员工们对共青团有一定认识,但并不到位,有待提高。对于团活的举办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如果不与个人事情相冲突,愿意参加,他们认为团组织组织团活可以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丰富文体生活,在回答希望团组织开展什么团活动时,有20%希望团组织给与思想引导,20%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33.3%的员工表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利于自身发展,还有一些希望组织一些社团活动,比如打球,义务劳动

  等

  二、青年员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有近80%的青年员工对企业无归属感或感觉不明显,部分员工感到工作压力大,精力不足,能力透支,还有一部分对于协调人际关系,搞好同时间关系感到很吃力,另外一些员工表示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不能安心工作,想跳槽,这都有可能导致工作出差错,从而影响企业发展。

  部分青年思想价值观偏离,人生目标定位不准确,人生规划不明确,有少数人存在拜金主义,还有一部分人抱有与世无争,悠闲度日的消极思想,这都不利于青年职工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进步。

  青年职工的业余生活不丰富,下班之后多是上网打游戏,集体活动少,学习时间少等。

  三、给团组织的几点建议:

  “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青年职工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青年职工自身的成长进步,而且影响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团委要进一步深入青年加强对青年职工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导向,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1.针对青年员工无归属感的问题,我们要为员工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氛围,开展业务知识教育,让有能力的员工对能力差的实习一对一帮助;对于不和谐的同事关系要妥善处理,有问题讲明,绝不藏着掖着,从根本上搞好团结工作,和谐车间;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人人都做评委,好的一致推选为榜样,号召大家学习,让有德有才的青年担起企业的重担,有责任才懂担当,才会有归属感。

  2.

  针对思想偏离,无人生规划的员工,我们应该有针对的进行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者请一些优秀员工做一些讲座,启迪青年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也可以开一些座谈会,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未来规划,当让主要是工作方面,让目标相似的组成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领导们也要多多听取员工意见,为其发展提供平台,更好促进其发展。

  3.针对青年员工业余生活不丰富的问题,团委各支部内部或支部之间可以听取员工的心声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号召青年积极参加,拓展青年业余生活。

  分装车间团支部

  二零一四年三月十五日

  第四篇: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报告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公司党委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党委要求的具体行动,作为适应公司市场化法治化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作为年轻干部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确保党的基业长青的战略之举,着力赓续红色基因,增进年轻干部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年轻干部队伍,担负起强局富工、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一、学党史,引路子,谱好“理想”之曲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信仰”之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公司党委书记、副书记每月参加公司“青马”小组学习交流会,与青年朋友交流心得体会。公司党委组织开展“我与马克思主义”主题征文比赛,青年党员××在比赛中讲到:“通过青马小组的学习交流,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我

  愿为我理想的事业不懈奋斗”。组织青年职工读书会,阅读书目《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中国共产党简史》《苦难辉煌》等,在读到青年习近平“过四关”的故事时,青年职工纷纷表示在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坚定了更加自觉磨炼自己的信心。组织优秀年轻参加公司读书班,青年职工高雅在学习后表示:“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会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教育青年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引“传承”之路。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安排入党积极分子、青年职工××选取革命歌曲、红色故事在班前和间休时段在办公区播放,增加其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参与感,用这种方式进行了一次次生动党史学习课。组织“青马小组”成员讲述党史故事,以巡回演讲的方式在所在支部,支部之间、专题交流会讲述,青年职工××在讲述《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霄》的故事时几度哽咽,讲台下的老党员亦潸然泪下。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分子百余人次到××纪念馆参观研学。在来回的车上,组织青年职工作背景介绍、领唱革命歌曲;在研学现场,安排青年党员向×烈士献花篮。组织演讲比赛,演讲中入党积极分子、青年职工××表示:通过学习、领悟党史,改变了自己“节俭就是抠门”的想法,“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不仅自己要做好,也要把这种理念分享给我的家人朋友”。通过学习回顾党的奋斗历程,研讨以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让青年职工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学思践悟中明是非、知荣辱、修言行、立志向。

  3.丰富学习研讨模式,引“实践”之路。采取“青马”小组集中学、自学、“线上学”等形式,每次学习设置“小话题”,分小组进行发言进行点评,激发青年职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公司微信公众号开设“学起来、干起来”专栏、“办实事”专栏、“心语良言”专栏和理论微课专栏,青年职工踊跃投稿,成为各专栏的文稿撰写的主体。组织青年职工积极参加“党史答题赛”“党史大讲堂”,让青年年职工走上擂台、走上讲台,展示风采,法务部青年职工刘佳、财务部青年职工张雪莹、运输事业部××为大家分享党史故事,同老党员交流心得感受。

  二、强素质,结对子,谱好“帮带”之曲

  1.注重“青苗”管理,班子成员与青年职工结对子。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文件精神,公司以“明确培养方向、突出政治历练、加强专业储备、强化实践锻炼”为培养措施,结成“23对”领导班子成员与优秀年轻干部的对子。领导班子通过对“结对子”的优秀年轻干部谈心谈话、跟踪写实、定期考核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全方位锻炼提升优秀年轻人才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

  2.精准培养引领,党支部书记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十六字要求,结成党支部书记、考察培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对子。结对人定期了解和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和现实表现,提出加强培养、教育的措施和意见。物流服务党支部书记××与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书记××、培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对子。“七一”前夕,组织培养人与被培养人一同绣党旗,共同感悟党的伟大。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支部书记及广大党员示范带动,促使入党积极分子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3.提升业务本领,业务骨干与“新兵”结对子。公司积极探索由业务骨干传授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心得感悟,推动“年轻新兵”尽快熟悉业务,进一步提升年轻人工作能力。让骨干带青年人学习业务,由本部门的精英能手进行实践指导,20名年轻干部,4名大学生全部有专人指导,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增强专业本领,推动日常工作增效率、年轻干部队伍素质再提升。从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理论与实际融合等方面,全面提高年轻干部业务素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结对“帮带”培养,物流部×××××,已经成长为业务

  骨干。

  三、促发展,搭台子,谱好“作为”之曲

  1.打通成长路径,搭“规划发展”台子。公司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注重在青年队伍中发展党员。今年以来,新吸收青年预备党员2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3名,并有1名青年职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公司党委为青年职工的成长提供保障制度,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工作实施办法》、《××有限公司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实施方案》,明确培养方向、培养路径和原则,加强人才储备。

  2.关键岗位锻炼,搭“实践担当”台子。持续选派有工作激情、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到关键吃劲岗位锻炼,加担子、压任务,倒逼干部成长成才,在急难险重一线提升攻坚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让青年职工兼职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等岗位锻炼,安排××在综合管理部、××在人力资源部、××在企业管理部、××在市场开发部挂职锻炼,学本领强担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青年党员、职工积极为客户、为一线办实事,×办公室××为各事业部解决网络ip重叠拥挤问题等,真正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在锻炼中成就成事本领。

  3.注重“双培”培养,搭“创先争优”台子。一方面着眼将优秀青年职工培养成党员,加强相互联动,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领域的业务骨干,吸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人力资源部××培养为积极分子,将积极分子××吸收为预备党员,物流基地青年职工孙海兵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小组、支部和公司党委形成了培养计划;另一方面着眼将党员培养成骨干、培养成优秀职工,大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财务部××荣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事业××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公司党委在对年轻干部、青年人才培养的探索中有以下启示:

  一是党的领导和培养是根本,是新时代青年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保证。

  二是培养机制是保障,是新时代青年尽快成长成才的支撑。三是实践锻炼是关键,是新时代青年敢于担当干事成事的载体。

  公司党委将继续致力于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职工的引路人”,继续为新时代的青年谱好信仰、传承、作为之曲,让青年人唱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第五篇:浅谈企业青年人才培养

  浅谈企业青年人才培养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企业青年人才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当代青年人才特点的分析提出完善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与激励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青年人才企业培养激励

  21世纪企业能力的根源在于其所拥有的知识知识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独特的竞争工具。而青年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富有创新精神是社会生活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有希望的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企业现有的人才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人才机制是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应对复杂环境多变性的关键性资源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石。而企业的人才机制和市场机制却远远赶不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结果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因此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用人机制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紧迫和重要的意义。企业青年人才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人才机制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而造成的青年员工心理失衡、行为消极。不少企业在激励理念上存在着误区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1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对青年员工的个人利益不够尊重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青年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1.2正激励与负激励不足。正激励不足主要表现在与其它所有制形式的青年大学生收入相比偏低从而导致了一些企业青年大学生工作效率降低积极性不高。负激励不足则体现在企业在收入分配中对于青年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1.3激励思维和激励方式上的平均主义激励手段单一忽视了物质激

  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激励手段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只是职务的提升、待遇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的充分授权增加其独立工作的机会甚至工作环境的改善都被视为激励手段之一。

  1.4缺乏与青年人才的交流沟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组织培养与青年感受不对称。各单位基本上都有一系列青年人才培养措施但这种组织对青年的培养

  与关注并没有被大多数的青年所体会到或较好的感受。另一方面组织意图与青年理解不对称。有些青年将组织上对其压担子的做法视为简单使用将组织上有意识地安排其到其他岗位锻炼视为受他人排挤。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等因素对青年员工的激励作用也是当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期青年人才的特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青年的价值观和发展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性格、行为和生活方式上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2.1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对青年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青年人获得知识和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的特有功能使这些青年逐渐减少了与现实社会的实际接触和人面对面的接触。

  2.2经济政策的开放、文化的国际化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崇尚自由追求个性。

  2.3简单的物质生活已经无法满足青年的不断提升需要他们更在乎赋予内涵的精神世界。他们渴望优美、文明的生存环境与工作场所渴望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补充经济、法律、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渴望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渴望高品位的业余文化生活来放松身心渴望理解和沟通渴望平等的交流渴望扩大交往渴望获得学习、情感、交往等各种烦恼和困惑的指导。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网对2006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网上随机调查数据显示在7419名被调查者中37.6的应届毕业生更愿意到政府机关工作32.1的毕业生选择去私企和外企工作只有22.9的大学生愿意到国企工作其余7.4的表示将自己创业。

  因此从上述的数据中不难看出随着国家公务员考核机制的规范化青年人才更愿意去政府机关一些希望挑战和注重个人未来发展前途、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则选择外企或者自己创业。从这些资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国有企业必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机制如何留住、培养青年人才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问题。完善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机制

  青年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个人的努力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立青年人才培养良好运作机制对组织与个人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立共同愿景让管理层与青年实现充分沟通。结合实际建立交流沟通制度赋予沟通机制刚性内容。即要做到34三定34定人管理层或人力资源部专职干部与青年员工交流定时每个季度或半年交流一次定内容即针对青年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表现及本单位、部门发展及青年个人发展规划进行交流沟通交换思想获取信息。各有关职能部门联手为沟通机制的运转创造条件。人力资源部门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管理人才的重要部门团组织是联系广大青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二者结合起来将各自层面上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流沟通为基层单位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沟通交流制度取得实效。积极拓展沟通的有效手段畅通交流渠道创新交流方法。

  3.2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量化人才标准为青年人才发展做好参谋。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团委等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的青年职业生涯领导小组根据本单位的青年需求和成才愿望有重点、分层次地为他们提供锻炼、提高、展示自我的环境和舞台做到上下联动。青年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突出改善知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等要结合单位的实际重点加强对具有本单位主体专业工作经历和背景的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后备青年人才信息库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青年人才队伍。

  3.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青年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通过多种手段并举使荣誉、待遇、职务晋升、培训机会等向有潜力、德才兼备的青年配置实现激励青年的作用。注重有效的精神激

  励手段。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肯定青年取得的成绩使其努力成长成才。

  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要坚持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坚持短期与长期学习相结合以短期为主坚持业余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以业余为主坚持技能、能力训练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以技能、能力训练为主坚持现场培训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以现场培训为主。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切实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着眼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做好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的工作大胆使用青年人才通过实践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人才。结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完善选拔任用与考核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加大对青年干部的选拔力度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得到锻炼。

  3.4坚持培养青年人才与服务青年人才的有机结合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吸引留住青年人才。

  要积极创造服务青年人才的有效载体使服务青年人才有形化、企业化、社会化逐步构建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服务青年人才的体系。围绕青年人才学习、工作、生活等环节认真了解和掌握青年人才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要倾听青年人才的呼声了解青年人才的情绪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好服务青年人才工作。

  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才成长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自身的素质与努力外因就是环境。要了解企业、社会对青年人才的需求和青年人才现状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要大力宣传青年成才典型带动更多的有真才实学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传统用人思想的转变和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青年人才将在企业中拥有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也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金融科学》2001年第2期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4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