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心得体会 >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13篇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13篇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14 15:15:02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13篇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剖析材料(党员)围绕这次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主题,对照六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感到自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深刻警醒、坚决整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的文章1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1

  下足第二批主题教育“事前功夫”

  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渐入“收尾”,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在即。值此关键时期,如果不能事先谋划、周密准备、提前“热身”,待“发令枪”打响后,就会影响“起跑”的速度和稳度。广大参加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基层单位要杜绝“等靠”、早做准备,既不“抢跑”“越位”,又能先学一步、深悟一层、早研一招,拿出“提前量”、做足“预备课”,确保两个批次主题教育前后衔接、上下呼应、有序推进。

  方法先学,下足“前后衔接”功夫,在思想认识上“预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线长面广,必须衔接好第一批主题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才能让主题教育步步生“花”。要聚焦两批主题教育共同的“总体要求”“根本任务”,把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第二批正式启动后,再根据最新要求及时补学、跟进深学。要深化对主题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在思想上“不划阶段、不分环节”,在落实上“上下衔接、先后相续”,始终如一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大胆借鉴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耗时间,特别是要梳理总结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等方面的成熟做法,确保工作靶心不散、力度不减、效果不降。

  问题先找,下足“上下结合”功夫,在氛围营造上“增温”。“一句截流心路绝,千差万别豁然通”,第二批主题教育与第一主题教育的对象不同、基础有异,只有提前找准“七寸”、把准“阀门”,才能有的放矢制好方案。要做好提前宣传、提前动员,引导各单位自我亮剑、自我剖析,通过查摆问题找准下步方向。要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多叩叩百姓的门,多听听家长里短,通过“小切口”“多频次”倾听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为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提供一线参考。要结合实际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力戒形式主义,多一些“实招硬招”,少一些“虚头巴脑”,防止做样子、走过场,从而真正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在共同奋进、共同担当、共同发展中提升“为民温度”。

  谋划先行,下足“一体贯通”功夫,在组织执行上“蓄力”。“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离不开组织上提前用心、提前发力。要做好工作贯通,加快健全机构、配强骨干力量,有条件可以集中办公,并及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打好工作基础、提前进入状态,确保开好头、起好步。要实现活动贯通,在做好“贯通融合、一体推进”基础上,校准“勇立潮头”的工作坐标,灵活设置系列活动载体,提前谋划“自选动作”,推动主题教育“有声有色”。要推动落实贯通,以更大力度“开门”搞教育,在不设置指导组的大前提下,借势接力形成合力,努力实现对各单位的有力指导、良性互动,消除督导管理的“漏洞”“盲点”,确保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2

  主题教育切莫“热一阵冷一阵”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开展主题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也不能高开低走、头重脚轻,应付了事、敷衍塞责,要始终保持理论学习的热度、调查研究的深度、检视整改的力度,不打折扣、不降标准、不走过场,下更大功夫、花更大精力、求更大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保持理论学习的“热度”不变,在“入脑入心”中练就真才实学。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政治洗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更是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加强理论学习,是硬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硬指标,不能打半点折扣。学习理论,不仅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还要反反复复学、及时跟进学,不能东翻一点、西看一处,不能只求学过看过,不求学懂弄通,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了解。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上好坚定理想信念这门“必修课”,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潜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在真学真信、深学细学、强学强记中提高理论素质、政治素养。

  保持调查研究的“深度”不变,在“身入心至”中涵养真情实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开展调查研究,不能是一时兴起,不能上面一强调就重视、一不抓就放松,不能当成任务来干、当做活动来搞,不能时冷时热、时松时紧,而是要持之以恒,始终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要身入心入情入,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里,挨着群众坐、围着群众聊,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听取第一线声音,获取第一手资料,把民情民意捞上来,把关键问题找出来,为后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保持检视整改的“力度”不变,在“解题破题”中彰显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主要看检视问题、整改问题彻不彻底、到不到位,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在检视问题上刀刃向内、见人见事,在整改落实上立行立改、真改实改,才能交出主题教育“高分卷”。要深挖问题根源,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迅速采取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动,拿出一抓到底的狠劲、一鼓作气的拼劲、一以贯之的韧劲,敢啃硬骨头、敢探深水区、敢挑重担子,注重真干实干、巧干善干,以更有效的办法、更务实的举措把问题解决好。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3

  于立秋中立起主题教育“新姿势”

  “立秋”已至,秋意渐浓。在我国民间,“立秋”有着“啃秋”“抢秋”“晒秋”等习俗,饱含着人们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的智慧。“立秋”,不仅仅是开始,也是收获。随着第一批主题教育接近尾声,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开启。党员干部当读懂“立秋”智慧哲理,在主题教育中立起新姿势,不畏苦学、踔厉实干、为民造福,在“夏尽秋来”中收获力量、品尝喜悦。

  在“啃秋”中立“苦学”之姿,立当“不畏困难、心绪安然”的“深耕者”。立秋节气上,民间有着“啃下酷暑,迎接秋爽”的习俗和期盼。立秋开始,夏天的燥热会慢慢褪去,正是勤学苦练之时。从“悬梁刺股”,到“嚼辣驱寒”,再到“一根灯芯著雄文”传奇故事,无不诠释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意义。落实以学促干的总要求,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真理思想入脑入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因此,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第一功课,耐得住前期酷暑燥热,持续下“凿井”之功、使“吃苦”之劲,锄掉“思想杂草”、清理“精神顽疾”,更好地在“源头活水”,打开内外之门、拓宽思维之钥,最终在主题教育“大熔炉”中锤炼品格、强化信念、提升本领。

  在“抢秋”中立“实干”之姿,立当“踔厉奋发、耕耘不辍”的“奋进者”。“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之后,全国各地的农作物大量进入成熟期,此时抢抓有利时机尤为重要。“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党员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把握“抢秋”寓意,做率先垂范的“行动派”、不做纸上谈兵的“清谈客”,增强“惜时如金”的紧迫感,胸怀“夙夜在公”的责任心,敢打敢拼、敢于作为,在“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秋之丰收中,擦亮“敢字为先、干字当头”的担当成色。越是收获的最后时候,越要保持“如屡薄冰”的谨慎和“行稳致远”定力,在急难险重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斗争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挑历史重担、建复兴伟业。

  在“晒秋”中立“为民”之姿,立当“心系群众、知冷知热”的“践行者”。每到立秋时节,我国一些地区村民就在房前屋后晾晒农作物,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晒秋”风景。农民将一年辛勤劳作成果通过“晒秋”形式展示出来,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好好盘点,晒出主题教育“成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晒秋”清单。“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员干部要把主题教育主旨落到“人民”二字上,落在千家万户的“家长里短”上,脚踏实地深耕“为民田”,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切实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中挤出“水分”、去除“杂质”、晒出“干货”,在一方天地里绘出事事关心、处处在线、时时给力的“丰收图景”。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4

  主题教育评估切莫“净挑好的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改出实效。开展主题教育评估,是总结分析经验、盘点做法成效、检视存在问题的关键举措,是考量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因此,评估主题教育来不得半点虚浮,更不能“净挑好的说”,只有拧干其中的“水分”,才能评出亮点、找准问题、抓实整改。

  讲成绩要多些“素颜出镜”,少些“滤镜美颜”。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为抓好主题教育,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开展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但盘点成绩不应自吹自擂、“浓妆艳抹”,甚至弄虚作假,这样既经不起检验推敲,更失去了初心本色。要真实反映主题教育成效,必须勇于“卸妆”,让真正的数据做“主角”,以具体的事例“说话”,“实打实”盘点交账,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同时,要看“干了什么”,更要看“成了什么”。要讲理论学习的深度,更要讲学思践悟的厚度;要讲调查研究的准度,更要讲解决问题的程度;要讲推动发展的力度,更要讲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真正亮出主题教育的成色。

  谈问题要坚持“刀刃向内”,避免“不痛不痒”。主题教育尽管取得丰硕成果,但难以避免会存在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开展总结评估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发现问题,进而推动解决问题。如果讲成绩把“芝麻当西瓜”,讲问题把“西瓜当芝麻”,一谈起缺点就“遮遮掩掩”,一进行检视就“扭扭捏捏”,把分析停在表面、症结归于客观,那只会让主题教育评估流于形式,更是党性意识薄弱的表现。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克服“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的消极思维,敢于揭短亮丑、深挖短板,正视没做好的“堵点”问题和没做到的“盲点”问题,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切实将问题找准查实。

  抓整改要拿出“真刀真枪”,莫开“空头支票”。开展评估不是给主题教育画上句号,而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效。倘若一评了之、评而不改,在整改落实上“打折扣”“挂空挡”,那么即使认识再到位、剖析再深刻,也只会让主题教育评估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因此,开展主题教育评估必须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要将发现的问题以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撒手,以高标准的工作作风实现高质量的问题整改。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对破题解难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转化为政策制度,推动转化应用,真正将“问题清单”变成主题教育的“成果清单”。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5

  用好“三把标尺”让主题教育“见实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要求,以干部“学没学深”、群众“满不满意”、整改“到不到位”为标尺,让主题教育“见实效”。

  以干部“学没学深”为标尺,在“入心见行、善思善用”中把握精神实质,让理论学习“见实效”。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学习必须坚持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掌握来龙去脉、精神实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学习走深走心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前沿理论学,要结合政策原文、系统解读,及时跟进整理学习相关资源,做到第一时间学习领悟、第一时间融会贯通。要深刻全面细致学,静下心来、俯下身子逐字研读报告精神,对其中不了解、不掌握的字词说法,怀工匠之心去查原文、读原著,去查阅相关资料,去落实权威说法,直到学懂弄通为止。要坚持问题导向学,要针对新形势、新论断、新提法、新要求、新任务,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搞清来龙去脉,摸清内在规律,做到既看表象又挖实质,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在常学常新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让主题教育“见成效”。

  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尺,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中摸清社情民意,让调查研究“见实效”。主题教育这张“答卷”最终成绩如何、成效如何,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解决问题有没有取得实效、实效有没有带来满意是检验评估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因此,要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就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在民生实事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调查研究贯彻主题教育始终,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到田间地头去,到车间库房去,到千家万户去,了解他们关心什么、在意什么,进而抓住重点,找准问题、找对问题,真正发现群众的实际问题,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求解于民。坚决杜绝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谨防调查研究“走过场”,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让主题教育“见成效”。

  以整改“到不到位”为标尺,在“全面体检、靶向治疗”的中找准问题症结,让检视整改“见成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怎么样,检视整改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要“全面体检”查实问题,对照中央要求,对照群众期待,紧扣理论学习、政治素质、担当作为、工作作风等方面,检查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问题清单。要“靶向治疗”抓好整改,通过标本兼治,对症下药、猛药去疴等手段,对检视查摆出来的问题,一项又一项制定整改措施,做到立行立改、真改实改,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6

  把“实”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把“实”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在理论学习、为民造福、检视整改漫漫长路上笃行不怠,真正学到底、改到位、见实效,努力让第一阶段主题教育取得最好成效。

  扎扎实实学理论,在常学常新中“下实功”。理论学习是主题教育第一位的要求,是主题教育落实见效的关键所在。然而,有部分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热衷于喊口号、唱高调、做样子,认为理论学习是给自己“装点门面”的从而导致学用脱节、知行不一,使理论武装和决策部署悬在半空、落不到实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避免此类现象发生,牢牢把握第一批主题教育剩余时间,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意识,主动、认真、深入地学习理论,激发理论武装的内生动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好学”变成“乐学”。要激发学习动能,开展“以考促学”,测试内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从而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踏踏实实为人民,在愿为善为中“出实招”。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开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标尺”在于为民实践的成果,在于人民群众“阅卷”所打出的“分数”,能不能让群众满意、能不能赢得高分映射着主题教育开展的是否有成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宗旨,践行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出实招硬招,将“为民造福”作为行动标尺,积极主动作为,把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在做实做细上下功夫,在主题教育中树牢为民情怀,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问题,帮助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把为民造福事业向前推进,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成效。

  老老实实抓整改,在自省自律中“见实效”。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韧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抓好整改落实,既是主题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聚焦突出问题发力,以说干就干、坚决改变的决心和斗志,把对照检查发现的问题、检视剖析出的问题、相互批评认领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逐一分类,精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让整改效果看得见、摸得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时常回头看跟踪整改情况,做到立说立行、立行立改,避免问题反弹回潮,确保落实整改一步到位,在自省、自警、自净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提高,以全新的姿态,更好地燃烧奋斗激情。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7

  主题教育大考要“分分必争”

  评估效果是主题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面对主题教育评估这场“期末大考”,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答卷人”,当慎终如始、科学应考,在学用“计分题”、群众“评分题”、作风“积分题”中,拿出“分分必争”的拼搏姿态,力争实现理论学习“不失分”、改革发展“得高分”、检视整改“夺满分”,考好考赢主题教育“评估大考”。

  以学用“计分”,确保理论学习“不失分”。理论学习是主题教育的当头炮。评估主题教育有没有效果,首先就要评估理论学习有没有学完整、悟透彻、入头脑、见行动。有的党员干部将“学用评估”简单理解为“学习评估”,用背书、誊抄、摘写的应试方法应付成效考核,以至于有知识而无思考、有理论而无运用,遇到现实问题时仍然缺少思路招法。要坚持深学细悟、慎思明辨,警惕“碎片化”知识学习,注重“系统化”理论研究,通过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完整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核心要义、科学体系、根本要求的“四梁八柱”,持续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的学习理解,进一步凝心铸魂、坚定信仰,真正做到读其言、明其意、信其理。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摒弃“坐而论道”,坚决“起而行之”,深入基层一线、群众中间、发展前沿,在干中学、学中干,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检验“真知”、运用“真学”、实干“真行”,确保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让群众“评分”,确保改革发展“得高分”。干得行不行,群众评一评。主题教育有没有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唯有把“成绩单”摆在桌面、把“阅卷权”交给群众,才最能检验主题教育的“成色度”“含金量”。有的党员干部只对上负责,习惯于向上级“领试题”“求答案”“交作业”,接待群众评估的“大门”不常开、甚至打不开,以至于听不见群众声音、看不见群众表情,发展成果难以获得群众认可。政去人声后,民意闲谈中。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研究问题、交流感情,持续听民所呼、察民所需、应民所求,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让群众把“成效答卷”评为“幸福答卷”。坚持问题导向,心怀“国之大者”,对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把握节点冲锋,不断厚积优势、形成声势,瞄准痛点发力,持续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用心用力干成一批经得起时代、群众检验的好事实事,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再上台阶。

  用作风“积分”,确保检视整改“夺满分”。作风彰显形象,作风成就事业。以评促改解决党风、作风问题,赢在民心、利在长远。然而,有的党员干部不愿向自己“开刀”,查找问题“半遮半掩”、剖析问题“不痛不痒”、整改问题“大而化之”,“水分”多“干货”少,“泡沫”多“实物”少,没有真正发挥检视整改在促进未来事业发展上的“积分加码”作用。要坚持务求实效,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对标党风、党性、党纪要求,深入查摆、深刻反思,“全方位”亮明问题、“瞄靶心”点评问题、“动真格”整改问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松手,把“当下改”和“长久立”更好结合起来,以建章立制推动长效常治。要强化党性锤炼,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警惕“佛系心态”,克服“侥幸心理”,摒弃“功利之心”,丢掉“油腻之态”,始终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干事作为本分,把干净作为底线,在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处,向前一步、挺身而出,以实干书写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答卷”。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8

  唱好“一字”歌 让“干事”在调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年轻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当在干事创业中,唱好“一字”歌,干出成绩、干出实效。

  践行“一种向下情怀”,以“沾泥土带露水”的俯身之姿,踏响“真干事”的“为民步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眼睛向下,才能积蓄为民智慧,汲取为民力量;脚步向下,才能汇聚为民情怀,踏稳为民底气。年轻干部要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坚持“眼睛向下”的方法,找准“为民坐标”,把为民情怀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化为基因,在“以学促干”中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主动干”。要躬身向下,脚上沾泥,走乡村泥巴路,进千家入巷落,不怕山高路远、不惧舟车劳顿,用脚步丈量民情,结万家亲、访万家情,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得全、问得深、问得实,以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判断力,深悟其理,汲取智慧与力量;要听群众家常话,发自内心的话,点到要害的话,真正想说的话,把群众关注点、期盼点摸透摸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苦练“一身过硬本领”,以“补短板提能力”的进取之姿,踏响“能干事”的“奋斗步调”。俗话说,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凡是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无一不是经过摔打磨砺的。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要把练就“能干事”的硬本领作为促进自身成长的重要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主动投身中心工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第一线,在矛盾上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把“我不行”变为“我能行”,补齐专业短板;要鼓足“干”的劲头,拿出“干”的魄力,“敢”的担当,以“向前走”的坚定扫除“绕道走”的逃避,以“不惜于”的勇毅克服“不敢于”的胆怯,叫响“我先上”的最强音,展现“让我来”的奋斗姿态,敢啃“硬骨头”、勇接“烫手山芋”,在项目建设、信访维稳、拆迁攻坚等吃劲岗位“淬火”历练,提升攻坚能力。

  紧盯“一个终极目标”,以“抓落实出成效”的务实之姿,踏响“干成事”的“制胜步调”。焦裕禄“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谷文昌“不治服东山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们善于作为,恪尽职守,对工作久久为功、百折不挠。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年轻干部要以“干”字为要,摒弃“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的形式主义,坚持实字当头,不耍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抓早抓紧,抓常抓实,多一些“马上去办”的决断、不能搞“以后再说”的拖延,做好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要以铁杵磨针的毅力,水滴石穿的恒心,既谋当前事,也计长远利,对于重大工作、重点任务,要紧盯不放、盯紧看牢,坚持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干到底,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干出成效,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9

  主题教育评估不能只“开门”不“开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进入成效评估期,各级党组织自觉“开门纳谏”,将群众意见作为考核成效的“标尺”。开门抓评估,“开门”是前提,“开麦”是关键。要把“成绩单”摆在桌面,把“麦克风”对准群众,在群众的畅所欲言、七嘴八舌中,评准核实主题教育的“真成绩”。

  干得行不行,群众评一评。主题教育有没有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相较于上级“评”、自己“评”,群众“评”是结果导向的评价,问题有没有解决、作风有没有转变,群众一用便知、一眼便晓。不少党组织把主题教育“阅卷室”大门敞开,主动请群众改卷、打分。但“开门”不等于“开麦”,邀群众“评”不等于群众“敢评”“愿评”“真评”。现实中,个别党组织还存在群众评价“走过场”的现象。比如,设置连篇累牍的标准化测评表,让群众在组织监视下评价,无意中抬高群众评价的“门槛”,群众读不懂、评不实。更有甚者,请党员干部当“托儿”,自导自演群众评价“剧目”,给自己刷好评、打高分。如此“闭麦”评价,不仅使评估掺了“水分”、加了“泡沫”,让主题教育成果失真、失实,而且挫伤了群众信任、损害了组织形象。

  “开门”是为了“开言路”,主题教育要评得“实”,就要开八方之门、纳四海之言。各级党组织要在群众家门口“敞开门”,把“接待桌”设在活动室、公园里、楼宇中,群众进得来、方便来、组团来,才能随时看、随时议、随时评,群众评价的声音才会更多元、更真实。要“常开门”,不能在评估期“开门纳谏”、在平时“闭门造车”,只有“话筒”始终电量“满格”,群众评价的声音才会接续不断,主题教育才能在不断纠偏中“顶格”前行。既要“开门”,又要“开窗”,不断拓展采集民情民意的渠道,吸引青少年、新就业群体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估,放大信函、邮件、留言板、短视频里的民声“音量键”,做好线上互动与统计公示,营造良好的群众评议环境。

  做好评估“后半篇文章”,群众才乐意“进门连麦发声”。如果只是请群众“评”,而不管评了什么,群众看不到“评”的变化、尝不到“评”的甜头,自然就失去了“评”的意愿。要强化“语音识别”,读懂群众的潜台词、话外音、微表情,不夸大表扬赞许、溢美之词,不过滤尖锐批评、刺耳之言,原汁原味地记录群众意见。坚持以评促建,聚焦民生热点,下功夫攻坚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让群众把“成效答卷”评为“幸福答卷”。唯有此,才能通过大门敞开、话筒打开,让群众评价,用事实说话,确保主题教育成效评得科学、评得真实,推动主题教育解决“真问题”、拿出“硬成果”。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10

  调查研究要善用“长焦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如今,在新征程新时代的图景上,以调查研究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主动换上“长焦距镜头”,“对得准”焦点痛点,“拉得近”群众距离,“看得清”内在本质,确保调查研究发挥出实效。

  “对得准”焦点痛点,用心谋划“精选题”。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调研选题就像搞科研,选题选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选准调研课题是调查研究的基础,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查研究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才不会盲人骑瞎马、白费工夫。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对标中央所向、群众所需,紧盯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社会关切的热点、焦点,倾听群众生产生活的愁点、盼点,结合区域、业务实际,选择“切口小”“视野大”的研究主题。同时,也不能贪多求全,要分出轻重缓急,善于从众多问题中,精准筛选出亟需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从小处着眼、从问题入手,切实把调研课题选好选精。

  “拉得近”群众距离,深入一线“访群众”。“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不是坐在办公室的“浮想联翩”,闭门造车不行,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跳出“舒适圈”,走出“安逸区”,走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听得真话、研得实情。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满足于打电话、发微信、看材料了解基层情况,要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多趟乡野泥路,多进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以敢较真碰硬的勇气,在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走到群众身边去,和群众齐坐“板凳”、围坐“炕头”,打开群众话匣子、走进群众心窝子,从“牢骚抱怨”中听出群众的急难愁盼,从意见建议中深挖群众智慧,真正获取“带露珠”的一手资料。

  “看得清”内在本质,精准施策“解难题”。调查研究,说一千、道一万,务实有效才是关键。调查研究的终点,不是完成调研报告,而是看能否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因此,党员干部要对调查研究前期取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分析,深入发掘问题背后的成因,理清问题主次关系,真正弄清“病因”。要紧抓落实,对症下药,科学谋划整改方案,认真执行整改措施,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切实写好调研“后半篇文章”。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11

  共赴一场“沉浸式”学“习”之约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选读》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潮平岸阔扬帆进,凝心聚力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这些“权威教材”中,感悟初心信仰、永葆公仆之心、筑牢廉洁底色,共赴一场沉浸式学“习”之约。

  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信仰,赴一场“筑魂之约”。“忠者,德之正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一文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选读》,是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党员干部要在深化上聚力用劲,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持始终吸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贯穿始终,体现共产党人“永不动摇信仰”的品格,以“满格忠诚度”做党的“铁杆粉丝”。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公仆之心,赴一场“为民之约”。“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篇中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在共产党人的天平上,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最重的砝码,也是共产党人身负最重的责任。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刻刻把“人民”二字牢记于心,把“利民”二字付诸行,做到胸中有情怀,心中有人民,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民之所忧所盼所急作为政之所向、行之所往。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要怀着热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如一地将“人民”放在“心尖尖”上,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人民关切”,努力当好“人民公仆”,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以“常掸灰尘灵魂净”的廉洁底色,赴一场“清廉之约”。“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篇中讲到: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千百年来,“廉”字已远远超脱其原有字义,成为清官廉吏的亮丽名片和耀眼标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正义的光芒。作为党员干部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从加入干部队伍那一刻起,就要主动自觉补足精神之“钙”,夯实思想之“基”,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划好公与私的“警戒线”、警觉情与法的“分界线”、分清是与非的“高压线”,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坚决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12

  照“单”算好主题教育“成效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对照群众“意见单”、发展“成绩单”、问题“整改单”,切实算好主题教育的“成效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对照群众“意见单”,算好为民造福“初心账”。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曾强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主题教育的成效好不好,人民群众的感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俯身走入群众家门,将“话筒”交给群众,坐一坐群众的“热板凳”、听一听群众的“牢骚话”,从中寻找细节工作的堵点、改善工作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良方,以群众的“意见单”检验党员干部初心坚定程度,才能真正探清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实底”。要通过设置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将是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作为评价干部的“民心指标”,深入了解群众对于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的满意程度。党员干部要以海纳百川、兼听则明的胸襟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精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各项民生好事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更有保障。

  对照发展“成绩单”,算好干事创业“能力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发展。评估主题教育的成效,不能只凭体会写得厚不厚、口号喊得响不响,要将开展主题教育与完成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相结合,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快门”,给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成果来一次实实在在的检视,用发展的“成绩单”检验党员干部有没有提高科学决策、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群众所盼的关键领域深入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加大成果转化运用力度,全力推动民生好事落实落地、项目建设稳步向前、经济发展质效提升。面对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自觉检视自身能力素质中的短板弱项,砥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提振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气神,锚定高质量发展任务,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中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对照问题“整改单”,算好履职践诺“作风账”。主题教育不仅是一次激荡人心的理论洗礼,更是一场全面深入的政治体检,评估主题教育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号准问题“脉门”,以“整改单”中问题解决了多少、整改是否到位来检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得到有效提升。要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结合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学查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摒弃“骑马观花走过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气氛围,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魄力分析自身弱点、指明工作不足、讲出彼此差距,摆“症状”、找“病根”、开“药方”,让思想不纯、组织不纯、行为偏差等各类问题“无所遁形”。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整改清单”,按照时间节点及时验收“整改成果”,运用鲜活的事例、精准的数据将其与前期“问题清单”逐条对比、深入剖析,看一看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措施是否有效执行,并邀请群众为问题整改效果“阅卷打分”,做到群众满意一件、销号一项。

贯穿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多篇篇13

  主题教育评估要“察颜观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检查成效。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到了结尾验收阶段。要检验第一批主题教育“成色”纯不纯,效果好不好,就要善于“察颜观色”,透过表象看本质,从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表情脸色上找到“答案”。

  思想教育扎不扎实,要看党员是否“容光焕发”。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在全党上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一次为初心掸尘上色、固本培元的思想洗礼。思想教育开展得扎不扎实,就要看广大党员有没有完整准确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谈学习心得时是否滔滔不绝?写反思感悟时能否力透纸背?讲方针政策时是否自信满满?唯有把党的先进思想、丰富理论真正学进心里、记在脑中、干在实处,将主题教育所呈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会贯穿于党的建设事业中,方能让广大党员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大浪淘沙中金光闪闪,在乱云飞渡中笃定向前。

  检视整改到不到位,要看干部是否“红脸出汗”。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检视整改到不到位检验的是党性修养、考验的是政治觉悟。做好检视整改,就要多揪揪自己的“辫子”,找找别人的“麻烦”。既要敢于自我革命,以人为镜、以事为鉴,找出真问题、真找出问题;也要学会举一反三,究其原因、寻根溯源,防止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更要抓好整改落实,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谨防主题教育“雷声大雨点小”。通过检视整改多红脸出汗去邪气,多顶真碰硬正风气,以轰轰烈烈的整改行动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民实践深不深入,要看群众是否“喜笑颜开”。古语有云,“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为民办事实不实、枝叶关情真不真、群众基础牢不牢,通过群众表情和反应一眼便知。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开展本次主题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党员干部落实得彻不彻底,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的口碑始终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在善于看群众“脸色”中提升主题教育“成色”,把理论政策的“高度”转化成为民实践的“热度”。要把群众冷暖安危作为“第一信号”、急难愁盼作为“第一选择”、高兴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让主题教育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4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